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317345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应用,该方法首先合成乙酰丙酮锰,然后以油胺为溶剂,利用高温热解方法合成油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然后利用配体交换的方法用阿伦磷酸钠交换到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表面形成表面带有大量氨基的纳米粒子。然后在氨基表面接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使纳米粒子表面带有大量羧基,最后利用螯合作用使大量的羧基和钆螯合,从而得到钆螯合的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这种制备方法对设备的要求很低,操作过程方便,所需原料价格低廉,副产物无公害。最后经过体外和体内磁共振成像实验测试,说明其T1磁共振成像造影效果比单独的锰和单独的钆都有增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MnCl2·4H2O溶于水中,加入乙酰丙酮,室温下搅拌30?40min;再加入三乙胺,过滤得沉淀物;将沉淀物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加热至75?80℃,搅拌至完全溶解;室温冷却,过滤,得乙酰丙酮合锰前驱体;(2)将制得的乙酰丙酮合锰前驱体溶解于油胺中,在氮气氛围中磁力搅拌,缓慢加热到140?145℃,恒温反应5?6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分离后的物质用无水乙醇连续洗3?5次,制得表面油胺配位的褐色物质油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3)将步骤(2)中制得的纳米粒子溶于油胺中,超声;加入乙酰丙酮合锰前驱体,在氮气氛围中磁力搅拌,缓慢加热到220?230℃,恒温反应10?1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分离后的物质用无水乙醇连续洗3?5次;真空干燥;制得表面油胺配位的褐色物质油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4)向阿伦磷酸钠中加入蒸馏水,再加入四丁基氢氧化铵使阿伦磷酸钠全部溶解;将步骤(3)中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上述阿伦磷酸钠的溶液中,搅拌反应9?10h,离心分离;分离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真空干燥,制得表面带有大量氨基的水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5)取步骤(4)制得水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和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分别溶解于无水N,N二甲基酰胺(DMF),混合后在氮气氛围中搅拌10?12h;离心分离,分别用乙醇和水各洗涤2?3次,制得表面有大量羧基的水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6)将硝酸钆溶于Tris溶液中,加入步骤(5)制备水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密封抽真空,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9?10h;离心分离,用无水乙醇洗涤5?7次,制得钆螯合的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仕平汪娟娟周治国陈冬梅杨昕仪孔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