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层卡子,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层卡子和第二层卡子,所述第一层卡子用于连接车身钣金件,还包括织带,所述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层卡子连接,所述织带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层卡子均与立柱饰件连接。由于采用织带连接车身钣金件与立柱饰件,织带在低温环境下,性能更加稳定,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当气囊爆破时,不容易断裂,避免对乘客的二次伤害。此外,占用空间小,与立柱饰件连接稳固,不易脱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卡子,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有安全气囊的汽车A/C柱的双层卡子。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目前汽车A/C柱饰件常用的双层高强度卡子包括第一层卡子I'和第二层卡子2',以及连接第一层卡子I'和第二层卡子2'的连接带3',第一层卡子I'用于连接车身钣金件(图未示),第二层卡子2'用于连接A/C柱饰件(图未示)。通常情况下,第一层卡子I,和第二层卡子2'通过金属片(图未示)卡接,当气囊爆破时,强大的爆破力将第一层卡子Γ和第二层卡子2'弹开形成开口,气囊从开口钻出,从而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第一层卡子I'、第二层卡子2'和连接带3' —般是一体注塑成型。在高温、低温环境下,连接带的性能会有很大的下降,因此在气囊爆破时易被拉断,从而造成A/C柱饰件被气囊爆破而炸飞,可能导致乘客受到二次伤害。此外,连接带部分刚性强,占用空间大,易造成与钣金件或饰件背面结构干涉,使得卡子与A/C柱饰件卡接不牢、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被拉断、安全可靠、与立柱饰件稳固连接的双层卡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层卡子,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层卡子和第二层卡子,所述第一层卡子用于连接车身钣金件,还包括织带,所述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层卡子连接,所述织带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层卡子均与立柱饰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卡子上设有梅花型卡孔,所述第二层卡子上设有球型插头,所述梅花型卡孔与所述球型插头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卡子上设有圆形卡孔,所述第二层卡子上设有球型插头;还包括横向插入到所述第一层卡子中的插片,所述插片上设有梅花型卡孔,所述梅花型卡孔与所述圆形卡孔上下对应,所述球型插头依次插入到所述圆形卡孔和所述梅花型卡孔中并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卡子为金属件,所述第一层卡子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插片的底座,所述圆形卡孔形成在所述底座的中心,所述底座从两侧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两个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搭接在横向连接片上,所述横向连接片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两个弹性卡片。优选地,所述插片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框条,所述梅花型卡孔形成在所述底板的中心,所述框条的一端设有倒钩部,所述框条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层卡子为横向布置的U型件,所述球型插头设置在所述U型件的上平板上,所述U型件的上平板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层卡子的左限位部和右限位部,所述U型件的下平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立柱饰件卡接的卡钩,所述上平板与所述下平板之间设有圆柱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卡子上设有长孔,所述织带的一端穿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一层卡子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织带的另一端连接有金属限位片,所述金属限位片与所述立柱饰件卡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织带连接车身钣金件与立柱饰件,织带在低温环境下,性能更加稳定,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当气囊爆破时,不容易断裂,避免对乘客的二次伤害。此外,占用空间小,与立柱饰件连接稳固,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双层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卡子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层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层卡子与织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卡子与立柱饰件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卡子与立柱饰件连接后,与车身钣金件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卡子与立柱饰件和车身钣金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层卡子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层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插片与第一层卡子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层卡子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卡子与立柱饰件连接后的侧视图;图16是图15中B-B的截面图;图17是图15中C-C的截面图。附图标记对照表I'—第一层卡子 2'—第二层卡子 3'—连接带I—第一层卡子 2—第二层卡子 3—车身钣金件4——织带5——立柱饰件6——插片11-圆形卡孔12-底座13-限位片14-横向连接片 15-弹性卡片16-长孔21——球型插头22——上平板23——下平板24——圆柱部31——钣金孔41——金属限位片42—第一缝线43——第二缝线51——限位圆孔52——方孔53——盒体54——基板61-梅花型卡孔62-底板63-框条221——左限位部222——右限位部231——卡钩411——第一扁孔412——第二扁孔631——倒钩部632——定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图8-9所示,双层卡子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层卡子I和第二层卡子2,第一层卡子I用于连接车身钣金件3,织带4的一端与第一层卡子I连接,织带4的另一端和第二层卡子2均与立柱饰件5连接。由于采用织带连接车身钣金件3与立柱饰件5,织带4在低温环境下,性能更加稳 定,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当气囊爆破时,不容易断裂,避免对乘客的二次伤害。此外,占用空间小,与立柱饰件连接稳固,不易脱落。本实施例中,如图10-13所示,第一层卡子I上设有圆形卡孔11,第二层卡子2上设有球型插头21 ;还包括横向插入到第一层卡子I中的插片6,插片6上设有梅花型卡孔61,梅花型卡孔61与圆形卡孔11上下对应,球型插头21依次插入到圆形卡孔11和梅花型卡孔61中并卡接。较佳地,也可以直接在第一层卡子I上设有梅花型卡孔,第二层卡子2上设有球型插头21,梅花型卡孔与球型插头卡接。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层卡子I为金属件,第一层卡子I包括用于收容插片6的底座12,圆形卡孔11形成在底座12的中心,底座12从两侧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两个限位片13,限位片13搭接在横向连接片14上,横向连接片14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两个弹性卡片15。限位片13用于插入到车身钣金件3的钣金孔31中,并限制第一层卡子I在钣金孔31中窜动;弹性卡片15穿过钣金孔31后,钩住车身钣金件3,防止第一层卡子I从车身钣金件3中脱落。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插片6包括底板62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框条63,梅花型卡孔61形成在底板62的中心,框条63的一端设有倒钩部631,框条63的另一端设有定位部632。如图13所示,倒钩部631首先穿过第一层卡子I的底座12,倒钩部631卡在底座12 —侧的边缘,定位部632卡在底座12另一侧的边缘,倒钩部631和定位部632固定插片6在底座12中,防止插片6的窜动和脱落。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4所示,第二层卡子2为横向布置的U型件,球型插头21设置在U型件的上平板22上,U型件的上平板22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层卡子I的左限位部221和右限位部222,U型件的下平板23的端部设有与立柱饰件5卡接的卡钩231,上平板22与下平板23之间设有圆柱部24。如图7所示,卡钩231穿过立柱饰件5的方孔52并卡接。如图16所示,圆柱部24嵌入与限位圆孔51中,进一步稳固第二层卡子2与立柱饰件5之间的连接。较佳地,如图4-6所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卡子,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层卡子和第二层卡子,所述第一层卡子用于连接车身钣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带,所述织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层卡子连接,所述织带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层卡子均与立柱饰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执中,向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