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嘉铭专利>正文

一种深井救援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5707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深井救援机械手,属于深井救援技术领域,其包括有上外壳、下外壳、在由上外壳和下外壳内固定有电机底座,升降电机和松紧电机固定在该电机底座上,其上部设置有升降导轨和松紧导轨,以及与升降电机联接的升降丝杠,及与松紧电机联接的松紧丝杆;升降滑块与升降钢丝绳连接,升降钢丝绳的上端穿过上外壳的顶部到上外壳的外部,升降钢丝绳下端穿过电机底座与升降挡块及把手相连接。在下外壳内安装了一个由皮革或厚织物制成的柔性松紧筒,柔性松紧筒的下端固定在下外壳折边上,上端设有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通过小拉簧与电机底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积较小,可以吊放到任何井口中,适合大部分掉井人的快速施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救援领域,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能快速抓住人手的一种深井救援机械手
技术介绍
经常在电视节目以及网络上看到有人掉入深井的大量报道,仅以“深井救人”搜索,就有473000条信息。可见深井掉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救援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方法常采用机械挖土、人力挖土以及人直接下井救援的方式。例如临汾一小孩落入O. 4米直径深井,当地组织了十台大型机械和千人营救;黄县两小孩落入O. 3米直径深井,当地组织了六台大型机械和二百多人营救等。这种方法一般都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付出牺牲,2009年12月山西一位消防官兵在井下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救助过 程中,时间长达数十小时,延误了落井人生命的危险性,导致救援失败。用人直接下井救助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倒挂金钟”是目前最佳方式,例如安阳一女子落入O. 5米直径深井,郑州一女孩落入O. 4米直径深井等,就是把体瘦的消防员头朝下吊入井内进行施救的,这种方法相当耗费体力,危险性也相当大。对大量O. 3米小口径的农田灌溉井就很难用“倒挂金钟”这种方法,只能用挖土法或救援工具法。目前,已有多种深井救援工具的专利和技术,其中有活动爪式结构的,例如ZL200820184866. 2 “深井救援器”;有活动托架式结构的,例如ZL200820085722. I “一种深井救援器”;通过认真查看这些工具的资料、图片和录像,看出这些工具确实能发挥或已经发挥了作用,但也从中发现了共同性的缺欠工具到井下后,很难一下子把人抓牢抓稳,往往用了很长时间,几经反复才把人抓住,形象的说就是不能做到“手到擒来”。技术内容救援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为克服传统方法和工具方法的缺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牢靠地把人手抓住的深井救援装置。本技术是吸取了人工救援中“倒挂金钟”的优点,结合待救人抓“救命稻草”的心理而进行的设计,形象的说就是能够做到“手到擒来”。本技术包括有上外壳、下外壳、在由上外壳和下外壳构成的壳体内固定有电机底座,升降电机和松紧电机固定在该电机底座上;在上外壳内设置有分别用于升降滑块和松紧滑块滑动的升降导轨和松紧导轨,以及与升降电机联接的升降丝杠,与松紧电机联接的松紧丝杆;在升降丝杠和松紧丝杠上分别与升降滑块和松紧滑块的丝杠螺母相螺纹传动连接,升降滑块与升降钢丝绳连接,升降滑块的上下滑动能够带动升降钢丝绳升降钢丝绳的上下移动,升降钢丝绳的上端穿过上外壳的顶部中心孔延长到上外壳的外部,升降钢丝绳下端穿过电机底座上的中心孔,依次与升降挡块及把手相连接。在升降导轨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了升降上位行程开关和升降下位行程开关;能够沿松紧导轨上下滑动的松紧滑块上安装了一拉力开关,在松紧导轨的下端,安装了松紧下位行程开关;拉力开关下部连着松紧钢丝绳,松紧钢丝绳的下端穿过电机座上的开孔,与若干个上端固定在下外壳的内壁、圆圈状的弹簧丝下端的圆环相连接。在下外壳内安装了一个由皮革或厚织物制成的柔性松紧筒,柔性松紧筒的下端固定在下外壳折边上,上端设有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通过若干个小拉簧与电机底座底部连接,对柔性松紧筒起悬挂支承作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体积较小,最大处直径只有十五厘米,高度约一米,可以吊放到任何井口中,适合大部分掉井人的快速施救。也可以用在其它救援人员无法接近的场合,例如窄缝、深谷,甚至可以配合直升机、云梯或吊车对地面、水面或楼面人的施救。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主体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方法示意图。I.升降钢丝绳、2.上外壳、3.升降上位行程开关、4.升降导轨、5.松紧导轨、6.升降滑块、7.松紧丝杠、8.升降丝杠、9.拉力开关、10.松紧滑块、11.松紧下位行程开关、12.升降下位行程开关、13.松紧电机、14.升降电机、15.电机底座、16.升降挡块、17.把手、18.松紧钢丝绳、19.下外壳、20.小拉簧、21.弹簧丝、22.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23.柔性松紧筒、24.下外壳折边、25.圆环、26.控制线接口、27.控制器、28.控制线、29电源线。a、b、C、d、e顺序地表示出一个人由待救到被救的全过程。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上外壳2、下外壳19、在由上外壳2和下外壳19构成的壳体内固定有电机底座15,升降电机14和松紧电机13固定在该电机底座15上;在松紧电机13和升降电机14的上部设置有分别用于升降滑块6和松紧滑块10滑动的升降导轨4和松紧导轨5,以及与升降电机14联接的升降丝杠8,与松紧电机13联接的松紧丝杆7 ;在升降丝杠8和松紧丝杠7上分别与升降滑块6和松紧滑块10的丝母传动连接(在升降滑块6和松紧滑块10上分别设有丝母),升降滑块6与升降钢丝绳18连接,升降滑块6的上下滑动能够带动升降钢丝绳18的上下移动,升降钢丝绳18的上端穿过上外壳2的顶部中心孔延长到上外壳的外部,升降钢丝绳18下端穿过电机底座15上的中心孔,依次与升降挡块16及把手17相连接。在升降导轨4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了升降上位行程开关3和升降下位行程开关12。能够沿松紧导轨5上下滑动的松紧滑块10上安装了一拉力开关9,在松紧导轨5的下端,安装了松紧下位行程开关11。拉力开关9下部连着松紧钢丝绳18,松紧钢丝绳18的下端穿过电机座15上的开孔,与若干个上端固定在下外壳19的内壁、圆圈状的弹簧丝21下端的圆环25相连接(松紧钢丝绳18的末端固定在穿入的一个弹簧丝21下端的圆环25上,形成一个活套)。在下外壳19内安装了一个由皮革或厚织物制成的柔性松紧筒23,柔性松紧筒23的下端固定在下外壳折边24,上端设有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22,柔性松紧筒上口硬圈22通过若干个小拉簧20与电机底座15底部连接,对柔性松紧筒23起悬挂支承作用。本技术的电气控制部分由控制线接口 26、控制器27、控制线28和电源线29所组成。本技术是通过拽住待救人所伸出的双手或单手来施救的。这种拽手方式,从受力和安全角度看,它是最合理的救人方式,因为无论什么情况下救人时,总是优先抓手,人的手臂是人体中最强壮的部分,尤其在狭窄空间,拽手方式可使人体断面达到最小。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准备工作在井口上支好救援专用三脚架;把三脚架上的钢丝绳连接在升降钢丝绳I的上端;把电源线29、控制器27、控制线28连接在控制线接口 26上,其中,控制器27上设有四个按钮,分别是落套钮(升降电机14反转);升套钮(升降电机14正转);紧手钮(松紧电机13反转)和松手钮(松紧电机13正转);如果井较深,最好准备好井下照明、视频和通话设备(目前市场有这种成套设备);通电试验,看设备是否正常,并按下“升套钮”,使把手17处于最大外露状态。救援工作把本技术连同井下照明、视频和通话设备一起缓缓放入井下,直到把手17到达待救人的头部为止;此时待救人一般会主动用双手握住把手17,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可以通过喊话或通话告诉待救人(万一双手不能,单手也行),然后按住控制器27上的“落套钮”,使整个壳体下降,待救人握在把手17上的双手(或单手)被扣在柔性松紧筒23内,此时再按“紧手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井救援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外壳(2)、下外壳(19)、在由上外壳(2)和下外壳(19)构成的壳体结构内固定有电机底座(15),其松紧电机(13)和升降电机(14)固定在该电机底座(15)上;在外壳内设置有分别用于升降滑块(6)和松紧滑块(10)滑动的升降导轨(4)和松紧导轨(5),以及与升降电机(14)的升降丝杠(8),与松紧电机(13)联接的松紧丝杆(7);升降丝杠(8)和松紧丝杠(7)上分别与升降滑块(6)和松紧滑块(10)的丝母传动连接,升降滑块(6)与升降钢丝绳(18)连接,升降钢丝绳(18)的上端穿过上外壳(2)的顶部中心孔延长到上外壳的外部,升降钢丝绳(18)下端穿过电机底座(15)上的中心孔,依次与升降挡块(16)及把手(1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嘉铭
申请(专利权)人:宫嘉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