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970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热管包括阶梯管、编织网及支撑体,阶梯管具有蒸发段及两个冷凝段,各冷凝段分别形成在阶梯管的两侧,蒸发段位于各冷凝段之间,其中各冷凝段与蒸发段的内部相互连通,且蒸发段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大于每一冷凝段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编织网容置在阶梯管且位于蒸发段内部;支撑体容置在阶梯管且被编织网包覆。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管制作方法。藉此,能够提高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及导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发热源导热的。
技术介绍
将热管(Heat Pipe)应用在电子产品的发热源的导热,可有效地克服热量日益升高的电子发热源问题,将此热管取代以往仅由散热片所构成的散热结构,显然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在电子产品往轻、薄、短、小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对热管的导热效能做更进一步的提升,以符合前述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则是本专利技术人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习知的热管,主要包括一等径管体、一毛细组织及一工作流体,在等径管体的内部具有一容腔;毛细组织布设在容腔内且与管体的内表面相互贴接;工作流体则填注在容腔内并蓄积在毛细组织内,如此以制作出一热管。然而,习知热管的管体为一等径型态,内部的工作流体蒸发为气体时,并不能够被快速地将热量带离,致使其导热效能受到相当程度的拘限。另外由于其毛细组织为单一结构,液体的回流速度较为缓慢,而令热管易产生空烧现象。再者,其蒸发段的截面小,可与发热源直接贴接的面积小,因此所能生成的蒸气量少导致其散热效能无法被有效地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其通过对蒸发段和各冷凝段采用不等周长尺寸设计,而能够提高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及增加导热效能。本专利技术一种热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中空管、一编织网及一支撑体,将该编织网包覆该支撑体后置入该中空管内部;b)将一插棒插入该中空管内并抵接该支撑体;以及c)将经步骤b)的该中空管和该插棒施以部份区域的缩管加工,而形成有不等周长尺寸的一阶梯管。本专利技术一种热管,包括一阶梯管、一编织网及一支撑体,该阶梯管具有一蒸发段及两个冷凝段,该两个冷凝段分别形成在该阶梯管的两侧,该蒸发段位于该两个冷凝段之间,其中该两个冷凝段与该蒸发段的内部相互连通,且该蒸发段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大于每一该冷凝段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该编织网容置在该阶梯管且位于该蒸发段内部;该支撑体容置在该阶梯管且被该编织网包覆。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各冷凝段内部的复合毛细组织,可加速液体的回流速度以防止空烧现象。蒸发段的截面大,可与发热源直接贴接的面积大且具有较大的蒸气量,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能。通过蒸发段的截面积大于冷凝段的截面积,且截面积与流速成反比关系,在工作流体由液体被加热为气体时,可对该气体的流动起到加速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热管制作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管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的插棒插入阶梯管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的芯棒插入阶梯管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经压具整平后立体外观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经压具整平后组合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的蒸发段另一实施例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_热管;101_蒸发段;102、103_冷凝段;10_中空管;10a_阶梯管;11-容腔;20_编织网;30_支撑体;40_金属粉末;40a-粉末烧结结构;50_工作流体;6-插棒;7-芯棒;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和试验数据,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热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中空管10、一编织网20及一支撑体30,将该编织网20包覆该支撑体30后置入该中空管10内部;如图2-3所示,在此步骤中,此中空管10可由铜或铜合金等导热 性及延展性均良好的材料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中空管10可为一圆形直管,其内部具有一容腔11,且中空管10的内壁面为一光滑表面。本实施例的支撑体30为一螺旋弹簧。制作时是将编织网20以卷绕方式包覆支撑体30后再一起置入中空管10内部。b)将一插棒6插入该中空管10内并抵接该支撑体30 ;如图4所示,在此步骤中,是可先以单一插棒6插入中空管10内并抵接支撑体30而进行后续的单边缩管加工;亦可同时将二插棒6分别从不同方向插入中空管10内,并抵接支撑体30而进行后续的缩管加工。c)将经步骤b)的该中空管10和该插棒6施以部份区域的缩管加工,而形成有不等周长尺寸的一阶梯管10a。如图4所示,在此步骤中,是将前述插接有插棒6的等径中空管10 —起送入一成型模具(图未明示)中,以此成型模具对中空管10的两侧区域施以缩管加工,而使中间区域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大于两侧区域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的一阶梯管10a。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制作方法在步骤c)之后还包括一步骤d),将一芯棒7插入该阶梯管IOa内并将一金属粉末40填入该芯棒7和该阶梯管IOa之间。如图5所示,在此步骤中,是先将一芯棒7插入阶梯管IOa内部,后将金属粉末40填入阶梯管IOa和芯棒7之间,本实施例的金属粉末40是位于阶梯管IOa经缩管加工的两侧区域内。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制作方法在步骤d)之后更包括一步骤e),将经步骤d)的该阶梯管IOa和该芯棒7进行烧结加工,而在该阶梯管IOa的内壁形成有一粉末烧结结构40a。在此步骤中,将阶梯管IOa和芯棒7—起送入烧结设备(图未明示)进行烧结加工,随后将芯棒7从阶梯管IOa中抽出,此时前述的金属粉末40则附着在阶梯管IOa的两侧区域内,而形成为一粉末烧结结构40a(如图7所示)。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制作方法在步骤d)之后更包括一步骤e),对经步骤c)的该阶梯管IOa施以封口、充填一工作流体50及除气加工。如图6-7所示,在此步骤中,先以封口设备(图未明示)对阶梯管IOa的一端施以第一次焊接封口加工,后将工作流体50从未封口的一端填注在阶梯管IOa内部,最后对填注有工作流体50的阶梯管IOa进行除气,并施以第二次焊接封口加工;如此,即能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热管I的制作,且本实施例的热管I为一圆形阶梯直管。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制作方法在步骤e)之后更包括一步骤f),对经步骤e)的该阶梯管IOa施以整平加工;如图8所示,在此步骤中,以压具(图未明示)对阶梯管IOa的上下进行压掣而使热管I呈一扁形阶梯直管。 如图8-9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热管,包括一阶梯管10a、一编织网20及一支撑体30。阶梯管IOa具有一蒸发段101及两个冷凝段102、103,两个冷凝段102、103分别形成在阶梯管IOa的两侧,蒸发段101位于两个冷凝段102、103之间,蒸发段101用以与电子发热源(图未明示)热接触,各冷凝段102、103则用以与散热片组(图未明示)或是其它散热组件(如散热块)热传导。各冷凝段102、103与蒸发段101的内部相互连通。又,蒸发段101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大于每一冷凝段102 (或103)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即蒸发段101围设成的断面面积大于各冷凝段102、103围设成的断面面积。编织网20容置在阶梯管IOa且位于蒸发段101内部。支撑体30容置在阶梯管IOa且被编织网20包覆,本实施例的支撑体30为一螺旋弹簧。本专利技术的热管除了可为上述各实施例的型态外,其蒸发段101可为圆形而各冷凝段102、103则为扁平状;蒸发段101可为扁平状而各冷凝段102、103则为圆形;蒸发段101可为半圆形(如图10所示)而各冷凝段102、103则为圆形;或是蒸发段101可为半圆形而各冷凝段102、103则为扁平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中空管、一编织网及一支撑体,将该编织网包覆该支撑体后置入该中空管内部;b)将一插棒插入该中空管内并抵接该支撑体;以及c)将经步骤b)的该中空管和该插棒施以部分区域的缩管加工,而形成有不等周长尺寸的一阶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宏陈汉霖陈漳湚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