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807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包括横向延伸、支撑和展开纱线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下方设有上浆辊和位于上浆辊下方的第一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上浆辊纵向对应的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浆机以吸浆块在纱线相对于上浆辊的另一侧辅助上浆辊上浆,具有浆纱快速、均匀、深透的优点。可以在上浆辊上设置升降装置,方便于纺织停机时,撤去上浆辊与纱线的接触,防止局部浆料堆积凝结,提高纱线平整度。还可以在第二张紧辊下游设置一对压浆辊及第二浆槽,压出纱线中多余的浆料,保持纱线中浆料适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领域的上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纱线上浆机。
技术介绍
纺织领域将纱线用浆料进行处理以增加其强度,称为上浆。利用纱线上浆机浆纱旨在防止或减少纱线在织造时产生断头,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的上浆机通常以一个上浆辊在纱线一侧上浆,仅依靠上浆辊和纱线的单向接触和压力来使浆料渗入纱线,容易造成上浆不透或者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浆纱均匀、深透、适量、平整度 好,防止局部浆料凝结现象,节省成本的上浆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包括横向延伸、支撑和展开纱线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下方设有上浆辊和位于上浆辊下方的第一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上浆辊纵向对应的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浆辊的转轴设于纵向设置的升降装置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和连接支撑座及所述转轴的气缸。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到第一浆槽槽底的纵向距离减去上浆辊直径大于等于所述气缸的行程。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与升降气缸相连。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张紧辊的下游设有第三张紧辊,一对压浆辊设于第二张紧辊和第三张紧辊连线的两侧,所述一对压浆辊的下方设有第二浆槽。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一对压浆辊上设有张力调整装置。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浆槽与第一浆槽将通过浆料管连通,浆料管靠近第二浆槽的一端设有泵。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浆纱均匀的上浆机以吸浆块在纱线相对于上浆辊的另一侧辅助上浆辊上浆,具有浆纱快速、均匀、深透的优点。可以在上浆辊上设置升降装置,方便于纺织停机时,撤去上浆辊与纱线的接触,防止局部浆料堆积凝结,提高纱线平整度。还可以在第二张紧辊下游设置一对压浆辊及第二浆槽,利于压出纱线中多余的浆料,保持纱线中浆料适量,在第二浆槽和第一浆槽间以浆料管连通,循环利用浆料,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中1、纱线,3、输送方向; 2、第一张紧辊,4、第二张紧辊,6、第三张紧辊,8、上浆辊,12、第一浆槽,14、吸浆块,16、支撑座,18、气缸,22、压浆辊,24、第二浆槽,26、浆料管,28、泵。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包括横向延伸、支撑和展开纱线的第一张紧辊2、第二张紧辊4和第三张紧辊6。第一张紧辊2和第二张紧辊4连线下方设有上浆辊8和位于上浆辊8下方的第一浆槽12,第一张紧辊2和第二张紧辊4连线的上方设有与上浆辊8纵向对应的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与升降气缸(未图示)相连,本实施例中采用吸浆块14。吸浆块14以能够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可以为海绵块,棉布块。吸浆块14的下端面优选为横向的平面,利于与上浆辊8弧形外周面更好的配合。吸浆块14厚度为纱线I直径的10-20倍,达到最佳的引浆效果。上浆辊8的转轴设于纵向设置的升降装置上,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16和连接支撑座16及转轴的气缸18。第一张紧辊2和第二张紧辊4连线到第一浆槽12槽底的纵向距离减去上浆辊8直径大于等于气缸18的行程,以保证上浆辊8在第一浆槽12内上下移动。一对压浆辊22设于第二张紧辊4和第三张紧辊6连线的两侧,一对压浆辊22上设有张力调整装置(未图示),且下方设有第二浆槽24,张力调整装置控制两压浆辊22对纱线I的挤压程度,进而控制纱线I中的浆料含量。第二浆槽24与第一浆槽12将通过浆料管26连通,浆料管26靠近第二浆槽24的一端设有泵28。工作时,将纱线I沿输送方向3依次交叉经过第一张紧辊2、第二张紧辊4和第三张紧辊6,使纱线I沿输送方向3运动。第一浆槽12中注入适量的浆料,保证上浆辊8接触纱线I时,底部浸没在浆料中。通过升降气缸、气缸18分别驱动吸浆块14和上浆辊8靠近并接触纱线1,对纱线I进行上浆,上浆时,上浆辊8转动,将第一浆槽12中的浆料带到外周表面,吸浆块14将纱线I另一侧上浆辊8外周表面上的浆料往自身方向吸引,使浆料更快的渗透到纱线I中。上有浆料的纱线I继续向输送方向3的下游运动,通过张力调整装置控制两个压浆辊22挤压纱线I中多余的浆料,并以第二浆槽24收集。泵28通过浆料管26将第二浆槽24中的浆料重新引入第一浆槽12中,辅助不断向第一浆槽12中添加新·浆料的装置保持第一浆槽12中浆料的液位,以稳定上浆辊8上的浆料量,提高上浆质量。以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包括横向延伸、支撑和展开纱线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下方设有上浆辊和位于上浆辊下方的第一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上浆辊纵向对应的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辊的转轴设于纵向设置的升降装置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和连接支撑座及所述转轴的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到第一浆槽槽底的纵向距离减去上浆辊直径大于等于所述气缸的行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与升降气缸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辊的下游设有第三张紧辊,一对压浆辊设于第二张紧辊和第三张紧辊连线的两侧,所述一对压浆辊的下方设有第二浆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压浆辊上设有张力调整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浆槽与第一浆槽将通过浆料管连通,浆料管靠近第二浆槽的一端设有泵。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包括横向延伸、支撑和展开纱线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下方设有上浆辊和位于上浆辊下方的第一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上浆辊纵向对应的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本专利技术的上浆机以吸浆块在纱线相对于上浆辊的另一侧辅助上浆辊上浆,具有浆纱快速、均匀、深透的优点。可以在上浆辊上设置升降装置,方便于纺织停机时,撤去上浆辊与纱线的接触,防止局部浆料堆积凝结,提高纱线平整度。还可以在第二张紧辊下游设置一对压浆辊及第二浆槽,压出纱线中多余的浆料,保持纱线中浆料适量。文档编号D06B23/20GK102912571SQ201210420169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者庄郁峰 申请人: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纱均匀的上浆机,包括横向延伸、支撑和展开纱线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下方设有上浆辊和位于上浆辊下方的第一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连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上浆辊纵向对应的吸浆块或吸水海绵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郁峰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