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改性的医用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841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的医用金属材料(钛、钛合金、镁及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医用金属在piranha溶液中氧化,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层;然后用偶联剂进行偶联,在其表面共价引入双键;最后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使其与乙烯吡咯烷酮单体发生共聚反应,从而在医用金属表面共价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大分子。所得的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层位于医用金属表面的氧化层,所述改性层厚度处于微米尺度。表面改性层在吸附银离子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抗菌率均可达98%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表面改性医用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和抗菌性;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表面改性的医用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ー种采用化学方法共价接枝聚こ烯吡咯烷酮对医用金属进行表面改性,以赋予医用金属材料良好的生物 活性、相容性和抗菌性,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

技术介绍
骨缺损及骨修复的治疗研究仍然是当今骨科领域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自体骨的数量有限且自体骨移植会増加感染,故完全采用自体骨进行修复是不可能的,而异体骨(人骨、动物骨等)的移植又存在免疫反应等问题,因此,为广大患者提供性能良好的人工骨替代材料,既要要与人骨密度和弹性模量相匹配,又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可降解性,同时具有抗菌作用的新型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用金属材料(包括钛及镁)凭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人工骨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但这些医用金属材料直接作为植入体植入时,与骨之间只是一种机械嵌合,而非强有力的化学骨性结合;因此形成良好的植入体/骨组织界面是保证移植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骨移植手术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由于植入材料与活体组织的界面生物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植入材料的表面,因此通过改变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来调控细胞的生长行为对提高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改性的医用金属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医用金属材料表面共价引入具有生物活性和相容性的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淑鸽樊昕洁祝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