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技术

技术编号:1281128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当经由粘合层在金属材料粘贴有树脂材料等不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该不同的材料难以从金属材料剥离。该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如下,在利用激光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化的表面处理方法中,通过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为圆状的各粗糙化区域中的邻接的粗糙化区域(110)的各自的外圈接近,在金属材料(10)的表面处理方法中,当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各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的直径设为a,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粗糙化区域(110)的邻接的中心间距设为d时,以成为0.5a<d<1.5a的方式在金属材料(10)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粗糙面粘合部(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化以可靠地粘合树脂部件等的金属材料的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作为在金属部件的表面形成粗糙面来提高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的密合性的现有技术,公知有喷砂(使细砂碰撞于金属面来使表面粗糙化的技术)。在进行喷砂时,首先,在金属面粘贴遮蔽胶带(Maskingtape),并且通过喷砂使上述金属面的所期望的部分活化(粗糙化)。接下来,除去喷砂所使用的磨料、金属废料,剥掉遮蔽胶带。最后,清洗包括金属面在内的整体。此时,磨料、金属废料的一部分残留于金属面,从而在将树脂部件等粘合于金属部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如下不良情况:上述磨料、金属废料的一部分被判断为粘合层的异物而成为工序内的成品率原因,妨碍粘合而使粘合强度降低最差的情况下使两者剥离。另一方面,作为不使用这种喷砂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使用激光的技术。根据使用激光的技术,能够以激光照射的精度仅瞄准欲活化的部位,从而将喷砂置换为激光加工,由此不需要遮蔽胶带,能够省略遮蔽工序、进行喷砂后的金属面的清洗工序。此外,由于无需清洗工序,从而不会产生喷砂的磨料、金属废料的一部分所引起的树脂部件与金属部件的粘合力降低等的不良模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188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20957号公报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而言,照射连续的激光形成为线状,该形成的激光照射痕迹的间隔为250μm以下。该专利技术是利用激光在金属部件的表面形成粗糙面来提高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的密合性的技术。具体而言,是将邻接的粗糙面的间隔(影线(hatching)宽度)调整为250μm以下并将形成粗糙面的凹凸的深度调整为50μm以下的方法。而且,针对更加优选的影线宽度的范围,如该文献的段落(0025)所记载的那样,为10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此外,针对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激光的照射范围,如该文献的段落(0030)所记载的那样,优选圆的直径为200μm以下,最优选为60~130μm。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中,各个激光的照射范围相当宽。在金属部件的表面形成这种激光的照射范围较宽且影线宽度也较大的状态的粗糙面部,通常适用于使用将树脂以高压填充于金属模具的注射成型技术来将树脂部件固定在金属部件的粗糙面部的情况。因此,在代替使用注射成型技术而在该金属部件经由粘合剂等粘合层粘贴有树脂部件的情况下,金属部件表面的未经激光加工的基体区域残留较宽,因此导致产生粘合层从该未加工区域的剥离,从而无法充分地保持粘合力强度。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利用激光加工技术来接合金属部件与异种部件的技术,在具有与异种部件接合的接合部的金属部件中,在沿某扫描方向进行了激光扫描加工后,沿与扫描方向交差的其他扫描方向进行激光扫描加工,从而形成上述接合部。而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以使用于注射成型为前提。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有目的地使通过激光而破坏了的金属表面隆起,使邻接者彼此架桥,由此树脂基于注射成型时的压力而进入该桥梁的下方凝固,由此,具有锚固效应(anchoreffect)的作用。但是,在经由粘合剂等粘合层将树脂部件粘贴于金属部件的情况下,无法利用注射成型时的压力,从而如图8所示那样粘合剂等无法进入至桥梁的下方,所以导致在本应发挥锚固效应的桥梁的下方及其附近形成空气层。其结果是,即使在该金属部件经由粘合剂等粘合层粘贴有树脂部件,粘合层紧密贴合于金属部件的表面的面积也相当小,从而无法充分地确保粘合强度,而导致树脂部件容易从金属部件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当经由粘合层在金属材料粘贴有树脂材料等不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该不同的材料难以从金属材料剥离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如下,在利用激光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化的表面处理方法中,通过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为圆状的各粗糙化区域中的邻接的粗糙化区域的各自的外圈接近,上述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各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的直径设为a,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粗糙化区域的邻接的中心间距设为d时,以成为0.5a<d<1.5a的方式在上述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粗糙面粘合部。此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上述各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的直径a与上述粗糙化区域的邻接的中心间距d的关系成为a=d的方式,在上述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粗糙面粘合部。此外,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上述一个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的周围与四个粗糙化区域的外圈分别接近的方式,在上述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上述粗糙面粘合部。此外,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上述一个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的周围与六个粗糙化区域的外圈分别接近的方式,在上述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粗糙面粘合部。此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力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应变体的、通过技术方案1~4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而加工成的上述粗糙面粘合部,经由粘合材料粘贴固定有应变片。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当经由粘合层在金属材料粘贴有树脂材料等不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该不同的材料难以从金属材料剥离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力传感器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以将图1所示的力传感器的金属部分与树脂部分分离的方式表示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通过激光照射而被粗糙化的邻接的粗糙化区域的尺寸关系的说明图。图4是以放大的方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粗糙面粘合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评价试验结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以放大的方式表示与图4不同的粗糙面粘合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是对现有的基于激光照射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经由粘合层粘合时的不良情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力传感器;10…应变体;10a…上表面;21、22(20)…应变片;21a、22a…粘合层;21c、22c…电线;100-1…试验片;100-2…试验片;100-3…试验片;101、102(100)…粗糙面粘合部;100’…粗糙面粘合部;110…粗糙化区域;150、160…非粗糙化区域;A1~A3…实质的粘合部分;S1~S5…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力传感器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力传感器的简要立体图。此外,图2是以将图1所示的力传感器的金属部分与树脂部分分离的方式表示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力传感器1例如由应变体10与应变片21、22(20)等构成,其中,上述应变体10具有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力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利用激光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化的表面处理方法中,通过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为圆状的各粗糙化区域中的邻接的粗糙化区域的各自的外圈接近,所述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各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直径设为a,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粗糙化区域的邻接的中心间距设为d时,以成为0.5a<d<1.5a的方式在所述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粗糙面粘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6.30 JP 2014-1342951.一种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利用激光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化的表面处理方法中,通过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为圆状的各粗糙化区域中的邻接的粗糙化区域的各自的外圈接近,所述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各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直径设为a,将基于各个激光照射而形成的粗糙化区域的邻接的中心间距设为d时,以成为0.5a<d<1.5a的方式在所述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所期望的部位形成粗糙面粘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各粗糙化区域的外圈直径a与所述粗糙化区域的邻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聪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