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核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6831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核剂的制备方法:将多孔二氧化硅或多孔二氧化钛、改性试剂在甲苯溶剂中,加热回流进行改性反应,反应结束得到改性粉末,改性粉末与引发剂、三乙胺在无水二氯甲烷溶剂中、常温、氮气气氛中反应12-24h,反应结束后制得负载引发剂的粉末,负载引发剂的粉末与离子液体在溶剂无水乙腈中,加入CuBr催化剂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配体,在110~120℃温度、氮气气氛中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反应24-36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后处理制得所述超临界CO2发泡成核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成核剂材料有一定的亲CO2物质负载量,提高了CO2吸附能力,能很好的降低成核能,提高成核效率,降低聚合物发泡材料泡孔尺寸,提高泡孔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核剂的合成,特别涉及一种包含多孔结构及亲二氧化碳物质的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是制备轻质高强材料而又环保的方法。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无毒不可燃,清洁、廉价、临界状态容易达到等性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发泡剂;但是其流体易扩散,在聚合物中溶解性能差,成核效率低等一些缺点,难以制备高泡孔密度、材料密度低的发泡材料。从聚合物的发泡过程(成核、泡孔长大、泡孔聚并和定型)中可知,成核过程是决定泡孔密度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必须提高成核效率。一般可通过 改变发泡条件或是加入成核剂提高成核效率。前者成本高,设备要求高,操作工艺过程复杂;而通过异相成核剂的添加,体系中引入了新的界面,降低了成核能垒,提高成核数。不同孔道结构的多孔纳米粒子,合成方法工艺多样。CN200910241870. 7描述了大孔碳酸钙微米级粒子的合成制备方法;CN 200710050328. 4描述了微孔或介孔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CN200810202772. 8描述了微米级单分散中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CN20081011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多孔二氧化硅或多孔二氧化钛、改性试剂在甲苯溶剂中,加热回流条件下进行改性反应,反应12?36h,反应结束分离出固体、干燥,得到改性粉末,改性粉末与引发剂、三乙胺在无水二氯甲烷溶剂中、常温、氮气气氛中反应12?24h,反应结束后分离出固体、干燥得到负载引发剂的粉末,负载引发剂的粉末与离子液体在溶剂无水乙腈中,加入CuBr催化剂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配体,在110~120℃温度、氮气气氛中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反应24?36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后处理制得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核剂;所述多孔二氧化硅或多孔二氧化钛与改性试剂的质量比为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晋涛黄凌琪陈枫钟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