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分散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的克规模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技术是指在约O. I IOOnm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并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技术。纳米颗粒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其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比如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表面反应活性高、强烈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催化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可用于生物医药、燃料电池、光学、磁学、数据存储、高频吸波材料及电子产品等,尤其是纳米生物医学——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领域。如贵金属材料金纳米颗粒应用于早孕试纸等生化检测领域可极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半导体纳米颗粒CdSe等应用于生物荧光的标记,在靶向输送药物、肿瘤的检测和治疗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磁性纳米颗粒由于明显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的特殊物理和磁学性能,作为下一代磁性材料在磁记录材料、磁性液体、传感器、永磁材料、次波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临床应用的磁性纳米颗粒主要集中于磁性铁氧化物方面(主要是四氧化三铁Fe3O4和三氧化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分散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克规模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市售的水合氧化铁(FeO·OH)与适量的环己烷混合,在研钵中研磨至环己烷全部挥发,将研磨后的水合氧化铁通过筛子筛选,得到粒径小于200微米的水合氧化铁粉末;步骤2:将得到的水合氧化铁粉末作为反应的前驱体,有机羧酸作为反应的表面活性剂,有机烷烃或烯烃作为反应的溶剂,将以上原料按照预定的比例量取混合;步骤3:将混合后的原料放入反应容器中,按照3~10℃每分钟的升温速度匀速升温至300~320℃,保持在这个温度进行回流反应,保温0.2~2个小时,并在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步骤4:反应结束后,使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宁宁,杨海涛,张向群,成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