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484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铸造技术领域,提出一种金属铸造装置,所述的金属铸造装置具有的熔铸室内设置有坩埚(13)和铸模(5);熔铸室(6)为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可摆动一定角度的结构;位于熔铸室内的坩埚(13)和铸模(5)随熔铸室摆动一定角度;使熔化的金属在随熔铸室摆动的过程中由坩埚流入铸模的储留腔(19)内;所述的熔铸室(6)通过转轴中心的进气孔(25)通入压力气体,将流入铸模储留腔内的熔化的金属压入铸模的铸件成型空腔(10),形成铸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在浇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没有相对移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浇注过程中出现起弧,从而损坏设备的现象发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加压铸造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铸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铸造
,涉及高熔点金属的金属铸造,主要涉及一种金属铸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熔点金属材料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如在修补损伤或脱落的牙齿时,所使用的修补材料采用高熔点金属,例如钛、锆、钼等或它们的合金,在这些材料中, 出于强度、重量、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考虑,钛是最适合的材料,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利用这类高熔点金属材料铸造时,一般的做法是用耐火材料制成具有需要形状空腔的铸模,把熔融状态的金属注入该空腔形成铸件,之后破坏铸模,取出铸件。完成以上动作的机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离心加压铸造机,如图I所示在金属块3熔化完成后,通过旋转,利用离心作用把熔化后的金属甩进铸模5内的空腔10 ;同时,在熔化腔9内加高压氩气,使金属更好地把空腔10充满;因离心装置的存在,该机构形体较大,结构复杂。第二种压差铸造机,如图2 :在可以控制内部压力的熔铸腔6内部设置铸模和坩埚,其中坩埚位于铸模的一侧;在金属块3熔化完成后,顶起坩埚4使坩埚向铸模的储留腔 19处倾斜,使熔化的金属流入铸模5的储留腔19,然后施加高压氩气,使熔化后的金属从储留腔19流入空腔10形成铸件;在此过程中,由于坩埚4在顶起向铸模的储留腔19处倾斜过程中,绕转轴中心I转动,但电流未停止,在坩埚与转轴的结合面14处特别容易产生起弧,损伤该结合面,造成接触不良的后果。在以上机构运行时,都存在抽真空这一过程;高温钛液注入铸模的瞬间,会产生大量烟雾,抽真空时会把该烟雾产生的污染抽进真空管路及真空泵,从而降低管路中的电磁阀和真空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金属铸造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一种金属铸造装置,所述的金属铸造装置具有一密闭的熔铸室;在所述的熔铸室内设置有坩埚和铸模;所述铸模内具有储留腔和与储留腔相连通的铸件成型空腔;在所述坩埚的上方设置用以通过电弧放电来熔化放置在坩埚内金属块的钨极;所述的坩埚位于所述铸模的一侧并设置在与铸模储留腔对应的位置;所述铸模的储留腔与坩埚上金属流出端相对应;设置有使熔铸室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的驱动装置,所述的熔铸室为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的结构;位于熔铸室内的所述坩埚和铸模可随熔铸室同步摆动一定角度;使熔化的金属在随熔铸室摆动的过程中由坩埚流入铸模的储留腔内;所述的熔铸室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旋转接头与压力气体管路连通,所述驱动装置转轴为空腔管状结构,构成熔铸室的压力气体进气孔,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与连通压力气体管路的旋转接头连通;用以通入压力气体对熔铸室内加压,将流入铸模储留腔内的熔化的金属压入铸模的铸件成型空腔,形成铸件;所述旋转接头用于解决静态的气体管路与动态的转轴之间的密封问题;所述压力气体管路中设置有过滤机构,用于过滤熔铸室内因铸造而产生的固定颗粒物。所述熔铸室的摆动角度小于90°。所述压力气体管路中设置的过滤机构设置在转轴位于熔铸室内的端部。设置在转轴位于熔铸室内的端部的所述过滤机构为在转轴位于熔铸室内的端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一层精密过滤网,垫板、粗过滤网和压盖。所述压力气体管路中设置的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接头与真空电磁阀之间。所述压力气体管路中设置的过滤机构设置在转轴位于熔铸室内的端部和所述旋转接头与真空电磁阀之间。所述的钨极固定在阴极轴上;所述的阴极轴通过阴极绝缘套与壳体外的电缆连接;所述的坩埚放置在坩埚座上,所述的坩埚座通过阳极绝缘套与壳体外的电缆连接。 所述的熔铸室由壳体与前门构成,所述的前门与壳体铰接,二者之间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驱动装置的转轴与壳体固联。所述铸模位于铸造支架上;在所述铸造支架上设置有螺母,与铸造支架上的所述螺母螺纹结合有螺纹结构的顶杆,铸造支架上的所述螺母与所述顶杆构成用以将铸模相对坩埚压紧的压紧机构;螺纹结构的所述顶杆与铸造支架上的所述螺母螺纹配合,顶杆前端与铸模连接或顶杆前端顶触在铸模上,将铸模向坩埚方向压紧。所述铸模位于铸造支架上;铸造支架与铸模之间设置弹簧,构成用以将铸模相对坩埚压紧的压紧机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金属铸造装置,采用熔铸室可左右摆动结构,位于熔铸室内的坩埚、 铸模随熔铸室左右摆动;从而使熔化的金属在随熔铸室摆动的过程中由坩埚流入铸模的储留腔内;本专利技术装置在金属熔化后的浇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没有相对移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浇注过程中出现起弧,从而损坏设备的现象发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加压铸造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的特点;另外,作为阴极的钨极和作为阳极的坩埚座与外部供电装置之间均通过绝缘套、电缆连接,更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离心加压铸造机熔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压差式铸造机熔铸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熔铸部分示意图。图5、图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紧机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压力气体管路原理图。图9为转轴进气口一端过滤机构示意图。图10、图11、图12为驱动装置示意图。图中1、转轴中心,2、钨极,3、金属块,4、石墨圈,5、铸模,6、熔铸室,7、压板,8、压紧旋钮,9、熔化腔,10、铸件成型空腔,11、顶杆,12、下壳体,13、坩埚,14、坩埚转轴结合面,15、坩埚座,16、、上壳体,17、阴极,18、密封圈I,19、储留腔,20、壳体,21、阴极轴,22、铸造支架,23、顶杆,24、转轴,25、进气孔,26、阴极绝缘套,27、阳极绝缘套,28、密封圈II,29、前门,30、螺旋弹簧,31、板状弹簧,32、精密滤网,33、垫板,34、压盖,35、粗滤网,36、带轮,37、 同步带,38、电机带轮,39、减速电机,40、齿条,41、齿轮,42、气缸,43、铰链,44、气缸杆,45、 连接杆,46、铰支座,50、真空泵,51、真空电磁阀,52、过滤器,53、高压减压阀,54、高压电磁阀,55、安全阀,56、低压减压阀,57、低压电磁阀,58、放气电磁阀,59、压力传感器,60、旋转接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如图3、图4所示,一种金属铸造装置,所述金属铸造装置的壳体20与前门29之间构成熔铸室6 ;前门24通过铰链等与壳体20连接,二者之间装有密封圈II 28,密封圈II 28用于保证壳体20与前门24之间密封可靠;在所述的熔铸室6内设置有坩埚13和铸模5 ;所述的坩埚13位于铸模5的一侧,与铸模的储留腔19对应设置;所述的铸模5放置在铸模支架22上;所述的铸模5内具有储留腔19和用以成型铸件的铸件成型空腔10 ;在所述坩埚 13的上方设置用以通过电弧放电来熔化放置在坩埚内金属块3的钨极2 ;所述的钨极2固定在阴极轴21上;所述的阴极轴21通过阴极绝缘套26与壳体20外的电缆连接;所述的坩埚13放置在坩埚座15上,所述的坩埚座15通过阳极绝缘套27与壳体20外的电缆连接。 设置有驱动装置,如图10、图11、图12所示的结构;其中,图10为减速电机通过带轮驱动转轴,减速电机在程序控制下转过一定角度后反向旋转从而实现转轴绕转轴中心的来回摆动;图11、图12是通过气缸的伸缩来带动转轴的来回摆动图11中的齿轮41与旋转轴24 固联,在齿条40的推动下齿轮41绕转轴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铸造装置,所述的金属铸造装置具有一密闭的熔铸室(6);在所述的熔铸室内设置有坩埚(13)和铸模(5);所述铸模内具有储留腔(19)和与储留腔相连通的铸件成型空腔(10);在所述坩埚的上方设置用以通过电弧放电来熔化放置在坩埚内金属块(3)的钨极(2);所述的坩埚(13)位于所述铸模的一侧并设置在与铸模储留腔对应的位置;所述铸模的储留腔(19)与坩埚上金属流出端相对应;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使熔铸室(6)摆动一定角度的驱动装置,所述的熔铸室为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可摆动一定角度的结构;位于熔铸室内的所述坩埚(13)和铸模(5)随熔铸室摆动一定角度;使熔化的金属在随熔铸室摆动的过程中由坩埚流入铸模的储留腔(19)内;所述的熔铸室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24)、旋转接头与压力气体管路连通,所述驱动装置转轴(24)为空腔管状结构,转轴(24)的中心空腔构成熔铸室的压力气体进气孔(25),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24)与连通压力气体管路的旋转接头连通;用以通入压力气体对熔铸室内加压,将流入铸模储留腔内的熔化的金属压入铸模的铸件成型空腔(10),形成铸件;所述压力气体管路中设有过滤机构,用于保护真空电磁阀和真空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靖郭楠王江涛吴晓光孟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