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金属镍、钴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采用此方法得到的金属颗粒具有高分散、尺寸可控、尺寸分布窄、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介绍
镍、钴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磁记录、磁流体、催化、传感、生物医疗等领域 有广泛的应用。纳米结构的材料由于其尺寸(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减小到纳米的量级(lnm=l(T9m),因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大量的表面原子数目,因此,这类 材料可在力、热、电、磁、光学性能及表界面反应性等方面表现出区别于块体材料的 独特性质。例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等等,从而使纳米材料产生了许 多特殊或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大大扩展了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并可开发材料 应用的新领域。因此,发展制备金属镍、钴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报道的制备负载的金属镍、钴纳米颗粒的方法主要有以金属盐为原料 ,或金属有机化合物 为原料,经热分解和还原过程而得到。这种方法通 常是先将金属盐的溶液在无机载体材料表面浸渍、沉积,然后经干燥、热分解、晶化 等多个步骤来得到金属颗粒,制备过程较复杂,制得的金属颗粒在载体上分布不均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分散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A.用去离子水与可溶性二价盐和可溶性铝盐配制含二价金属离子M↑[2+]和Al↑[3+]的混合盐溶液,其中金属离子的摩尔浓度分别为M↑[2+]:0.2~1.0molL↑[-1],Al↑[3+]:0.1~0.5molL↑[-1];用氢氧化钠和可溶性钠盐配制混合碱溶液,其中氢氧化钠浓度为0.48~2.4molL↑[-1],可溶性钠盐浓度为0.2~1.0molL↑[-1];所述的二价金属离子M↑[2+]为Ni↑[2+]、Co↑[2+]中的1种;混合盐溶液中的酸根离子为NO↓[3]↑[-]、Cl↑[-]或SO↓[4]↑[2-]中的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顼,李峰,白璐,邹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