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维生素C的缓释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维生素C (Vitamin C,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我国30%的人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即4亿人缺乏维生素C,需要通过补充或服用维生素C相关产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保证身体健康。因此,维生素C及其相关制剂的开发研究更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口服的维生素C通常在小肠上方(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被吸收,而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时口中的粘膜也吸收少许。而其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吸收能力与载体的数量有关。故瞬时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时,由于载体饱和,大部分维生素C被排出体外,只有小部分被吸收。因此,维生素C在人体的吸收率是与摄取量有关,当摄取量在30-180mg时,吸收率可达70%-90% ;然而当摄取量为1500mg·时,吸收率降到50% ;当摄取量达到6000mg时,吸收率则只有16%。依据维生素C的吸收特点,如临床上需要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时,则将进行每日3-4次的频繁且大剂量的给药。这就带来了很多缺陷一方面患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由维生素C素丸和缓释包衣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由母核和层积层构成,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由维生素C和维生素C素丸辅料组成,或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由维生素C组成,所述的缓释包衣层由缓释包衣材料和缓释包衣层辅料组成,或所述的缓释包衣层由缓释包衣材料组成,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辅料选自填充剂、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缓释包衣层辅料选自增塑剂、抗粘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由维生素C素丸和缓释包衣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由母核和层积层构成,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由维生素C和维生素C素丸辅料组成,或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由维生素C组成,所述的缓释包衣层由缓释包衣材料和缓释包衣层辅料组成,或所述的缓释包衣层由缓释包衣材料组成,所述的维生素C素丸辅料选自填充剂、粘合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缓释包衣层辅料选自增塑剂、抗粘剂中的一种或两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核和层积层中维生素C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各成分在处方总量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维生素C50%-96%,填充剂0%-45%,粘合剂0%-2%,缓释包衣材料3. 5%-15%,增塑剂 0%-1. 5%,抗粘剂 0%-7. 6%。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各成分在处方总量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维生素C68. 8%-84. 6%,填充剂9. 4%_26. 7%,粘合剂O. 5%-1. 5%,缓释包衣材料4. 0%-7. 2%,增塑剂0%-0. 7%,抗粘剂0%-4. 5%。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C缓释微丸的粒径为10-30目。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维生素C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选自微晶纤维素、糖粉、淀粉、糊精、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粘合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糖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增塑剂选自柠檬酸三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聚乙二醇、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抗粘剂选自滑石粉、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缓释包衣材料选自乙基纤维素及其水分散体、各种丙烯酸树脂类及其水分散体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一种维生素C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颖,陈雅琴,任乃刚,李想,崔广泉,鲍辉,李芳,石秀芹,李青,郭凤尧,周联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制药沈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