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板架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041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板架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框和安装在该支撑框顶部的提升机,所述提升机下方挂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底部设有两根支撑梁,所述两根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两根托杆。极板架放置到位后,位于支撑梁上的托杆使极板架随升降架一起上升,当下一个极板架到位后,升降架下降,完成两个极板架的叠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极板架叠放的稳定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极板架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蓄电池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摩托车上使用蓄电池目的为了满足起动发动机需要,所以通常称为启动型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的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内阻小,电压稳定;可以短时间供给起动机强大的启动电流。铅酸蓄电池一般由极板、隔板、外壳、电解液、铅连接头和极柱等部分组成。极板在制作时并非把活性物质直接加入集电体中,而是将原材料制成胶糊状,涂敷在板栅之上,或者将原材料灌入玻璃丝管中,再经化成过程生成活性物质。前者称为涂膏式极板,后者称为管式极板,这是铅酸蓄电池常见的两种极板形式。极板架是极板在固化的过程中用于放置极板的一种装置,极板架由支撑立柱和横梁组成框体结构。为使生产场地的空间利用最大化,通常需把两个极板架叠在一起,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中,极板架的叠放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且上下极板架叠放的位置未能准确控制,造成上层极板架放置不够稳定,会出现上层极板架翻倒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极板架提升装置。一种极板架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框和安装在该支撑框顶部的提升机,所述提升机下方挂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底部设有两根支撑梁,所述两根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两根托杆。极板架到位后,升降架开始下降,直至升降架底部的支撑梁接触地面,放置托杆于支撑架底部的两根支撑梁上,升降架在提升机的驱动下开始上升,推杆对极板架提供支撑作用,使极板架随升降架一起上升,上升一定高度后停止,下一个极板架到位后,位于升降架上的极板架下降,下极板架为上极板架提供支撑,抽出位于支撑梁上的托杆,完成两个极板架的叠放工序优选的,所述两根支撑梁相互平行,且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布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托杆的定位座。升降架的底部为矩形结构,位于升降架底部的两个支撑梁相互平行,支撑梁为极板架提供支撑作用;定位座用于固定托杆的位置,防止托杆在升降架的升降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优选的,所述定位座为成对布置的夹板。在本技术的极板架提升装置中,定位座采用的是成对布置的夹板,托杆放置在两夹板之间,用于限定托杆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定位座为U形座。定位座可以为一体结构的U型座,其与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能有效固定托杆的位置;定位座还可以为一体结构的V型座。优选的,所述托杆为相互平行的两根。托杆的数量应不少于两根,采用两根托杆使装置最简化,同时也便于操作,且两根托杆应隔一定距离放置,保持极板架的稳定。优选的,所述支撑框设有竖直布置的导轨,所述升降架与导轨滑动配合。竖直布置的导轨为升降架的上下移动提供定位和定向,防止升降架的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摆动,保证布置在极板架上的极板的稳定。优选的,所述导轨为两条,分别布置在升降架的两侧。导轨采用的是槽钢或工字钢,两个导轨竖直布置,进一步加强升降架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升降架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滚轮。升降架的两侧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位于导轨内,且位于导轨内的导向杆的端部套接有滚轮,滚轮用于减少升降架与导轨之间的摩擦。优选的,所述支撑框包括分列两侧的立柱以及架设在立柱顶部的横梁,所述提升机安装在横梁中部。支撑框包括四根立柱,立柱的顶端通过顶梁连接;横梁通过两个支撑杆固定在两相对顶梁的顶部,提升架安装在横梁的中部。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上部的四周设有护栏。防护栏对提升装置的操作人员具有保护作用,当处于高位的极板架发生倾斜时,放置在极板架上的极板可以从高位跌落,防护栏防止极板散落到支撑框外的区域。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叠放夹板架的精度高,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极板架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极板架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框I和安装在该支撑框I顶部的提升机3,升降架2通过绳索5挂在提升机3的下方。支撑框I包括四根立柱,立柱的底端设有固定座7,固定座7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立柱的顶端通过顶梁连接,横梁4通过两个支撑杆14固定在两相对顶梁的顶部,提升机3安装在横梁4的中部。提升机3的绳索5的一端设有挂钩12,升降架2的顶部设有与挂钩12相适应的挂钩座13。升降架2的底部为矩形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梁,支撑梁的底部固定有地脚板16,用于支撑极板架的托杆10架设在两根支撑梁上。支撑梁的顶面布置在固定托杆10位置的定位座11,防止托杆10在升降架2的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极板架的稳定。托杆10的数量应不少于两根,本技术的提升装置中,托杆10为隔一定距离放置的两根,便于操作。定位座11采用的成对布置的夹板,托杆10放置在两夹板之间,用于限定托杆10的位置。定位座11还可以为一体结构的U型座或V型座,与支撑梁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支撑框I设有竖直布置的导轨6,升降架2与导轨6滑动配合,导轨6为升降架2提供定位和定向,防止升降架2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摆动。导轨6为布置在升降架2两侧的两条,其材料采用的是槽钢或工字钢。升降架2的两侧各连接有两根导向杆9,导向杆9的一端位于导轨6内,且位于导轨6内的导向杆9的端部套接有滚轮8,滚轮8用于减少升降架2与导轨6之间的摩擦。支撑框I上部的四周设有护栏,防护栏对本技术提升装置的操作人员具有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极板架提升装置工作步骤如下人工推放极板架到位后,升降架2开始下降,直至升降架2底部的地脚板16接触地面,托杆10从升降架2的侧边插入的布置在支撑梁上定位座11内,升降架2在提升机3的驱动下开始上升,推杆10为极板架15提供支撑作用,使极板架16随升降架2 —起上升,上升一定高度后停止,待下一个极板架到位后,位于升降架2上的极板架16下降,使两个极板架叠放在一起,抽出位于定位座11内的托杆10,启动提升机3使升降架2上升,然后人工拖出完成叠放的两个极板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极板架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框(I)和安装在该支撑框(I)顶部的提升机(3),所述提升机(3)下方挂有升降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2)底部设有两根支撑梁,所述两根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两根托杆(1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板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支撑梁相互平行,且所述支撑梁的顶面布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托杆(10)的定位座(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板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1)为成对布置的夹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板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1)为U形座。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板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10)为相互平行的两根。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板架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I)设有竖直布置的导轨(6),所述升降架(2)与导轨(6)滑动配合。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板架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框(1)和安装在该支撑框(1)顶部的提升机(3),所述提升机(3)下方挂有升降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2)底部设有两根支撑梁,所述两根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两根托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古越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