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换热管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18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该换热管排设置于传热滚筒内,该换热管排由内层换热管排本体以及套设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并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紧密贴合的传热防护瓦。由于在换热管排本体的表面增加了一层传热防护瓦,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热渣对换热管排本体的磨损,防止由于磨损而导致的换热管排本体漏水的现象发生,因此提高了换热管排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能,降低设备故障率,传热防护瓦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的表面紧密贴合,因此传热防护瓦与换热管排本体之间的热量可以迅速传递,对换热管排的冷却效果没有任何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的滚筒冷渣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热渣的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滚筒冷渣机及其换热管排
技术介绍
滚筒冷渣机是适应流化床锅炉向大容量方向发展的要求而设计开发的,一般是由百叶式传热滚筒、进渣装置、出渣装置、换热管排和冷却水系统组成。换热管排设置于传热滚筒的内腔,并与传热滚筒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冷却水腔相通,在滚筒冷渣机工作时,进渣装置将高温状态的热渣从传热滚筒的进渣端送入传热滚筒的内腔,并将传热滚筒内腔内的换热管排掩埋,这种换热结构被称为“埋管式换热结构”,热渣在传热滚筒内翻滚并与换热管排接触换热,最终达到热渣降温的目的。 目前的换热管排一般是采用钢管弯制而成,而由传热滚筒进渣端进入的热渣的温度处于800°C左右的高温状态,大量的热渣在滚筒旋转的带动下不断地冲刷着换热管排,在如此高温状态下,换热管排的耐磨性能变得很差,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磨损,换热管排就会出现漏水的现象,最终导致滚筒冷渣机不能使用。因此,如何能够增强换热管排的耐磨性能,提高滚筒冷渣机的使用寿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以增强换热管排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滚筒冷渣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换热管排的滚筒冷渣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所述换热管排包括内层换热管排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并与所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紧密贴合的传热防护瓦。优选的,所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靠近所述传热滚筒进渣端的弯折区套设有传热防护瓦。优选的,所述传热防护瓦为分段焊接传热防护瓦。优选的,所述传热防护瓦为整体式传热防护瓦。优选的,所述传热防护瓦为碳钢传热防护瓦。优选的,所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为20G材质的换热管排。一种滚筒冷洛机,包括换热管排,所述换热管排为如上所述的滚筒冷洛机换热管排。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包括内层换热管排本体以及套设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表面并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的表面紧密贴合的传热防护瓦。由于在换热管排本体的表面增加了一层传热防护瓦,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热渣对换热管排本体的磨损,防止由于磨损而导致的换热管排本体漏水的现象发生,因此提高了换热管排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能,降低设备故障率,传热防护瓦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的表面紧密贴合,因此传热防护瓦与换热管排本体之间的热量可以迅速传递,对换热管排的冷却效果没有任何影响。本技术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由于采用了上述换热管排,因此其故障率也就显著降低,并且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在传热滚筒内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该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通过在换热管的表面设置传热防护瓦以降低热渣对换热管排本身的磨损,提高换热管排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换热管排的滚筒冷渣机。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在传热滚筒内的位置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安装于传热滚筒3内,包括内层换热管排本体1,以及套设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并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紧密贴合的传热防护瓦2。内层换热管通过弯折而形成内层换热管排结构,该换热管排中可以包括两根及以上的并列内层换热管。本实施例中的传热防护瓦2 —方面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以保证换热管排对热渣的冷却,另一方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可以承受热渣的冲击和碰撞。由以上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包括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以及套设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表面并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表面紧密贴合的传热防护瓦2。由于在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表面增加了一层传热防护瓦2,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热渣对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磨损,防止由于磨损而导致的换热管排漏水的现象发生,因此提高了换热管排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能,降低设备故障率,传热防护瓦2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表面紧密贴合,因此传热防护瓦2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之间的热量可以迅速传递,传热防护瓦2对换热管排的冷却效果没有任何影响。因而在保证对热渣冷却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热渣对换热管排本身的磨损。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上可以整体套装有传热防护瓦2,但是对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来讲,由于其弯折端位于滚筒冷渣机的进渣端A,因而该处的磨损最为严重,而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中部由于灰渣温度的降低,其磨损并不明显,因此为了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的传热防护瓦2优选的设置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靠近进渣端A的弯折区。由于内层换热管通过弯折而形成了内层换热管排本体1,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 一端的弯折区又正好处在滚筒冷渣机的进渣端A,在该弯折区设置防护瓦,本实施例中采用分段焊接传热防护瓦2的方式进行,即根据弯折区的弧度将传热防护瓦2分段切割后并弯折成与弯折区弧度相适应的传热防护瓦2,进而焊接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上。该种传热防护瓦2虽然改善了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防磨性能,但是由于其防护瓦是分段焊接的,在分段焊接的过程当中需要将传热防护瓦2切割成小段,然后焊接在一起,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质量不易保证,因此每段传热防护瓦2的连接区容易出现开裂,最终导致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磨损直至漏水。为此,本实施例中的传热防护瓦 2采用整体式传热防护瓦,所谓整体式传热防滑瓦即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弯折处所套装的传热防护瓦为整体结构,而非经过切割再焊接成整体的结构,该种传热防滑瓦2的加装方式为在内层换热管弯制之前,将传热防护瓦2整体包裹在换热管的直管的待弯折区,该待弯折区在弯折并安装之后将处于传热滚筒3进渣端A—侧,将包裹好的防护瓦焊接固定,整体焊接完成之后再将有护瓦区进行弯折,弯折过程中采用中频弯管推弯工艺,即利用电磁感应方法对钢管待弯曲部分中极窄的区域进行加热至塑性状态,采用喷水或冷风的方法控制适当的热变形区,同时沿钢管轴向施加推力,钢管在滚轮夹持下沿推力方向运动,定轴转动的机械臂限制了钢管的直线运动,迫使钢管的加热部分随机械转臂绕轴心运动而发生弯曲,感应加热圈的位置相对机组是固定的,所以在推力的作用下,钢管发生变形的部分逐渐移出加热区,并被强迫冷却,加热推弯和冷却过程连续进行即可实现钢管弯制。采用整体式传热防护瓦,不仅在生产工艺上更加简便,而且相对于分段焊接的传热防护瓦其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上述实施例中的传热防护瓦2优选的采用碳钢传热防护瓦,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传热防护瓦2,只要能够在满足对热渣的冷却要求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磨损的传热防护瓦2均可,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的内层换热管排本体I的材料优选的为20G钢材,以满足在生产过程中换热管排本体I能够承受其内部的冷却水的压力。一种滚筒冷渣机,该滚筒冷渣机包括换热管排,并且该换热管排具有上述任意一种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的优点。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滚筒冷渣机及其换热管排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筒冷渣机换热管排,设置于传热滚筒(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排包括内层换热管排本体(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1)并与所述内层换热管排本体(1)紧密贴合的传热防护瓦(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志王忠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