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冷渣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段式高效冷渣机,用于解决现有冷渣机存在的冷却效率低、水冷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冷渣筒,所述冷渣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托圈和后托圈,前托圈和后托圈分别配设有安装在底座上的前托轮装置和后托轮装置,前托圈和后托圈之间的冷渣筒的外壁上安装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驱动装置啮合;所述冷渣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围并形成冷却腔,所述内筒内设有螺旋导流片,所述内筒内还至少设有两个环形挡圈;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将冷却腔分为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的隔板;所述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分别配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渣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高效冷渣机。
技术介绍
冷渣机又称冷渣器冷渣机主要由筒体、进渣箱、出渣箱、动力传动装置、底架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筒体和分隔架均采用水冷壁式结构,筒体内壁和分隔架上均焊有导渣片。冷渣机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筒外焊有传动装置的外筒和焊有固定螺旋导向叶片的内筒组成,内筒由多管型和套筒型各种型号,内筒内的固定螺旋导向叶片之间焊有提渣板,当冷渣机由传动装置驱动缓慢旋转时,高温炉渣在套筒的内筒由螺旋叶片导向前进,同时在旋转时,提渣板带动炉渣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向下抛撒,冷却水在内、外筒之间的夹套内逆向流动带走热量,冷却风在内筒内将提渣板提起后抛撒炉渣加热的热空气带走,使热态炉渣逐步冷却。例如申请号为200510043951.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合热回收冷渣机,包括热渣管、水冷渣器,热渣管固定安装在水冷渣器的上方,水冷渣器的壳体壁上固定安装有冷排管,该混合回收冷渣机还包括蒸汽器和固定安装在蒸发器下方的空气冷渣器;蒸发器其中包括壳体、炉拱、带有管板的气泡、烟管和水冷壁管;炉拱与壳体的前后两侧壁形成风室空腔;炉拱的前后两侧边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汽包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壁上并处于炉拱的上方,管板固定安装在汽包的两端并与之密闭结合;烟管安装在汽包内且穿过左右两端的管板并与左右两端的管板固定密封连接;水冷壁管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上,水冷壁管的一端与汽包的空腔连通,水冷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箱;风室空腔的左端与烟管的左端连通;风室空腔与壳体的空腔连通;空气冷渣器其中包括滚动机构、一周圈的履带布风板和风箱;滚动机构固定安装在空气冷密器的壳体内侧壁上;履带布风板安装在滚动机构上并与之成滚动连接;风箱固定安装在空气冷渣器的壳体内侧壁上并处于履带布风板相对应;空气冷密器的壳体外壁与上方的水冷密器的外壳壁固定连接,且水冷密器的下部带有落渣口,落渣口与空气冷渣器连通且与履带布风板相对应;空气冷渣器的壳体空腔与蒸发器的壳体的空腔连通;空气冷渣器的壳体空腔与风室空腔连通。申请号为200610138427.3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叠腔式冷渣机,包括叠腔式冷渣筒体,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叠腔式冷渣筒体包括外筒和内同,内筒内包含多个小滚筒,小滚筒内部的空腔形成内渣腔,内筒的筒壁与小滚筒之间、以及多个小滚筒之间通过焊接在筒壁上的连接块或连接板连接成一体,内筒的筒壁与多个小滚筒的筒壁之间形成的内水腔,该内水腔直接与冷却水进口的主管路相通。申请号为200920038777.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冷渣机,由多管水冷式滚筒冷渣机和滚筒冷渣机组成,多管水冷式滚筒冷渣机是在滚筒内设置有多根管道,管道与管道之间形成空腔;滚筒冷渣机,分为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形成夹套,在内筒内设置有若干个大螺旋叶片,多管水冷式滚筒冷渣机和滚筒冷渣机均围绕同一根轴旋转。申请号为200920281243.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冷渣机,包括转子,多个刮渣装置,每一个刮渣装置包括一个曲臂和一个刮渣板,刮渣板固定连接预曲臂的自由端;用于将每一个曲臂分别活动连接于转子上的连接装置;转子上设有掉渣孔,掉渣孔位于曲臂连接处的下方。申请号为201320205143.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冷渣机,冷渣机包括壳体和多根输送管,壳体为圆筒形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多根输送管,每根输送管内安装有第二螺旋叶片,壳体的端部具有入渣口,冷渣机还包括多个第一螺旋叶片,位于入渣口的端面与多根输送管的端面之间的壳体内为空腔,位于空腔内的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旋叶片,入渣口的端面至多根输送管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Sm?1.2m,入渣口的直径为290mm?320mmo现有的冷渣机都是通过水冷和风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冷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若冷渣筒的转速过快,虽然能够提高风冷的效率,但是渣料的推进速度较快,而不能充分进行水冷;若冷渣筒的转速过慢,虽然能够充分的进行水冷,但是风冷的效率较低;使得水冷和风冷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导致冷却效率低。同时由于渣料刚进入的时候温度高,导致冷渣筒前段的冷却水温度较高,随着风冷和水冷的进行,渣料的温度逐渐降低,而现有的冷渣筒的冷却腔为一整体,导致冷渣筒前后段的水温大体一致,使得后段的水冷无法起到冷却渣料的作用,从而使水冷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冷渣机存在的冷却效率低、水冷利用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分段式高效冷渣机,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保证冷渣筒前后段的水冷系统均能充分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段式高效冷渣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冷渣筒,所述冷渣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托圈和后托圈,前托圈和后托圈分别配设有安装在底座上的前托轮装置和后托轮装置,前托圈和后托圈之间的冷渣筒的外壁上安装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驱动装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渣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围并形成冷却腔,所述内筒内设有螺旋导流片,所述内筒内还至少设有两个环形挡圈;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将冷却腔分为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的隔板;所述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分别配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连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倾斜的连接在内筒与外筒之间。所述环形挡圈开设有用于渣料通过的凹槽。所述环形挡圈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环形挡圈的宽度大于螺旋导流片的高度。所述的各个环形挡圈的内径沿着渣料的运动方向逐渐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分段式高效冷渣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冷渣筒,所述冷渣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托圈和后托圈,前托圈和后托圈分别配设有安装在底座上的前托轮装置和后托轮装置,前托圈和后托圈之间的冷渣筒的外壁上安装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驱动装置啮合;所述冷渣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围并形成冷却腔,所述内筒内设有螺旋导流片,所述内筒内还至少设有两个环形挡圈;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将冷却腔分为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的隔板;所述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分别配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本技术通过在内筒内设置至少两个环形挡圈,能够减缓渣料的前进速度,当冷渣筒运转的时候,既能够保证渣料充分与内筒接触进行水冷,同时能够增加渣料被抛起的频率,提高风冷的效果。本技术能够充分将水冷和风冷结合起来,提高冷却的效率。同时本技术通过设置隔板将冷渣筒的前后端分离开来,使得冷渣筒后段的水冷系统能够对渣料进行正常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却腔为一整体而导致冷渣筒前后端水温一致的问题,提高水冷系统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渣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环形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座,2、冷渣筒,3、前托圈,4、前托轮装置,5、齿圈,6、驱动装置,7、后托圈,8、后托轮装置,9、进料管,10、外筒,11、导流片,12、冷却腔,13、内筒,14、隔板,15、螺旋导流片,16、环形挡圈,17、凹槽,1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段式高效冷渣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冷渣筒,所述冷渣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托圈和后托圈,前托圈和后托圈分别配设有安装在底座上的前托轮装置和后托轮装置,前托圈和后托圈之间的冷渣筒的外壁上安装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驱动装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渣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围并形成冷却腔,所述内筒内设有螺旋导流片,所述内筒内还至少设有两个环形挡圈;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将冷却腔分为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的隔板;所述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分别配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凯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