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熔盐炉煤粉燃烧装置,包括熔盐炉本体和辅助燃烧装置,所述的辅助燃烧装置包括旋风筒燃烧室和燃尽室,燃尽室一侧与旋风筒燃烧室连接相通,燃尽室的另一侧与熔盐炉本体的炉膛接口连接;所述的旋风筒燃烧室的顶部设有煤粉喷枪,煤粉喷枪通过输料管道与风粉混合器连接;所述燃尽室内设有挡渣管,所述挡渣管通过循环油泵与热交换装置相连形成循环冷却系统;所述输料管道穿过所述热交换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燃烧效率高;②运行费用低;③煤块和煤粉两用,无需改变锅炉原来结构,无任何改造风险,不影响生产;④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大为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熔盐炉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熔盐炉煤粉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全国能源的总消耗中,煤炭占据很大的比重,达75%以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现有的能源的利用,并减轻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形势对我国而言相当严峻,国家也在千方百计的想办法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熔盐炉中,仍旧大量采用链条炉排,链条炉排只能燃用块煤(烟煤),无法燃烧碎煤,特别是煤粉。由于块煤(烟煤)的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在链条炉排上很难烧透, 熔盐炉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比较严重,因此,对熔盐炉采用煤粉燃烧技术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前受制粉设备造价限制,煤粉燃烧只用于电站锅炉,但现在随着制粉技术的突破,造价大幅度下降,使煤粉燃烧在也可应用于熔盐炉,在熔盐炉上用煤粉代替煤块,不但价格便宜,燃烧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节约运行费用30%以上,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现有的无烟煤粉燃烧装置的燃尽室的入口处设有挡渣管,挡渣管采用独立导热油循环系统,用循环油泵将导热油在挡渣管与热交换装置之间进行循环,通过挡渣管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灰尘的含量已大大降低,能满足现有熔盐炉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熔盐炉燃烧装置,提供一种在原熔盐炉本体以及进料燃烧部分不作改动的情况下,实现煤粉高效燃烧,减低排放污染的高效熔盐炉煤粉燃烧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高效熔盐炉煤粉燃烧装置,包括熔盐炉本体和辅助燃烧装置,所述的辅助燃烧装置包括旋风筒燃烧室和燃尽室,燃尽室一侧与旋风筒燃烧室连接相通,燃尽室的另一侧与锅炉受压本体的炉膛接口连接;所述的旋风筒燃烧室的顶部设有煤粉喷枪,所述煤粉喷枪通过输料管道与风粉混合器连接;所述燃尽室内设有挡渣管,所述挡渣管通过循环油泵与热交换装置相连形成循环冷却系统;所述输料管道穿过所述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中的高温导热油可以加热输料管道内的煤粉,使其温度上升到200度以上,加速煤粉在旋风筒燃烧室内燃烧。所述旋风筒燃烧室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切向进风口。所述的切向进风口包括一次切向进风口和二次切向进风口,一次切向进风口与二次切向进风口为在燃烧室壁面的两侧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旋风筒燃烧室对应燃尽室通口的内壁处设有向下倾斜的烟气导向板,所述烟气导向板使旋风筒燃烧室与燃尽室形成烟气通道,旋风筒燃烧室的底部设有沉渣出口。所述的烟气导向板与所述所述旋风筒燃烧室内侧壁的夹角为为50°。所述的旋风筒燃烧室的下端呈圆锥形,沉渣出口的下方设有沉渣池。所述熔盐炉的炉膛内装有前拱和后拱,使由燃烧筒喷入熔盐炉炉膛内的高温烟气成“L”形流动。所述的高熔盐炉原有的煤斗完全保留,不做任何改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燃烧效率更高煤粉与空气混合后经加热再喷入旋风筒燃烧室内燃烧,点火速度更快,燃烧效率更高,释放热值也可以有效提高;②运行费用低煤粉用挡渣管冷却的交换热来进行加热,可以有效的回收利用能源,且煤粉价格低于烟煤煤块,而且燃煤粉锅炉效率要高于燃煤块锅炉,采用煤粉代替烟煤煤块,可节约运行费用35%以上;③煤块和煤粉两用,无需改变熔盐炉原来结构,可实现煤块和煤粉两用,无 任何改造风险,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改装的时候无需停炉安装,不影响生产;改造期间,保留原有的燃烧设备,链条炉排以及煤斗不做改动,预燃室制作安装期间,原熔盐炉照常工作,不影响生产环保好与燃烟煤煤块相比,燃煤粉能大大降低粉尘的排放,由于效率的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大为降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高效熔盐炉煤粉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煤粉喷枪;2为一次切向风口 ;3为二次切向风口 ;4为旋风筒燃烧室;5为烟气导向板;6为挡洛管;7为燃尽室;8为沉洛池;9为循环油泵;10为热交换装置;11为沉洛出口 ;12为熔盐炉本体;13为除洛口 ;14为煤粉输入管;15为风粉混合器;16为前拱;17为后拱;18为煤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高效煤粉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对现有熔盐炉进行简单的改造来实现。如图I所示,高效煤粉燃烧装置,包括熔盐炉本体12和辅助燃烧装置,所述的辅助燃烧装置包括旋风筒燃烧室4和燃尽室7,所述燃尽室7 —侧与旋风筒燃烧室4连接相通,燃尽室7的另一侧与熔盐炉本体12的炉膛接口连接。旋风筒燃烧室4可以采用立式结构放置,燃尽室7采用卧式结构放置。所述旋风筒燃烧室4与燃尽室7可以是一体结构。所述旋风筒燃烧室4的顶部设有煤粉喷枪1,煤粉喷枪I通过输料管道14与风粉混合器15连接。风粉混合器15是将其上的煤斗内的煤粉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输送到煤粉喷枪1,再喷射入旋风筒燃烧室4内进行燃烧。燃尽室7尾部末端设置与熔盐炉炉膛的接口,通过炉膛接口与熔盐炉炉膛12连接,并在燃尽室尾部下方设有除渣口 11。所述燃尽室7内设有挡渣管6,燃尽室7内的炉洛由除洛口 11排出。挡渣管6采用独立的导热油循环系统,用循环油泵9将热交换装置10的导热油在挡渣管6与热交换装置10之间进行循环,有效地利用了液态渣的热能,通过挡渣管6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灰尘的含量已大大降低,能满足现有熔盐炉的正常运行。所述换热介质是导热油。所述输料管道14穿过所述热交换装置10,热交换装置10中的导热油可以加热输料管道14内的煤粉,加速煤粉在旋风筒燃烧室4内燃烧。所述旋风筒燃烧室4上,与燃尽室7连接相通口的上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次切向进风口 2和二次切向进风口 3,一次切向进风口 2和二次切向进风口 3为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且分别布置在燃烧室壁面的两侧。在旋风筒燃烧室4对应燃尽室7通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烟气导向板5,烟气导向板5与所述旋风筒燃烧室4的侧壁夹角一般为50°左右,烟气导向板5与燃尽室7形成烟气通道。旋风筒燃烧室4的下部为圆锥形,其底部设有沉渣出口 11,沉渣出口 11的下方设有沉渣池8。所述的熔盐炉炉膛内装有前拱16和后拱17,使由燃烧筒喷入熔盐炉炉膛内的高温烟气成“L”形流动,延长高温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加强换热。本技术的运行情况如下煤粉通过风粉混合器15由煤粉喷枪I高速旋转喷入旋风筒燃烧室4内,其燃烧空间为高速旋转的火球,燃烧速度是普通熔盐炉的几十倍。煤粉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将其分成几部分切向风,即由一次切向风口 2进入的一次切向风和由二次切向风口 3进入的二次切向风,煤粉燃烧所需要的一部分空气通过一次切向风口 I切向进入旋风筒燃烧室4,作高速旋转。一次切向风口 2在煤粉喷枪下游一定距离处;高速旋转的气流将旋风筒燃烧室内高温烟气卷吸到旋风筒燃烧室4前端,保证了旋风筒燃烧室4·前端能够维持足够高的温度,使得煤粉得以快速加热,稳定着火燃烧;着火后的煤粉充分燃烧所需要的另一部分空气由二次切向风口 3处,从旋风筒燃烧室炉壁切向进入旋风筒燃烧室,高速旋转使旋风筒燃烧室4内形成强烈的旋涡运动和复杂的轴向流动,如所示,燃烧过程更为炽烈,煤粉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旋风筒燃烧室4的下部在烟气导向板5的作用下折转进入燃烬室7进一步燃尽后,进入熔盐炉的炉膛,在燃烬室7及熔盐炉炉膛内停留时间达10秒以上,确保煤粉的燃烬率在95%以上。由于旋风燃烧室4未布置受热面,因此燃烧温度极高,远超过灰熔点。大量的灰分熔化为液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熔盐炉煤粉燃烧装置,包括熔盐炉本体和辅助燃烧装置,所述的辅助燃烧装置包括旋风筒燃烧室和燃尽室,燃尽室一侧与旋风筒燃烧室连接相通,燃尽室的另一侧与熔盐炉本体的炉膛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风筒燃烧室的顶部设有煤粉喷枪,煤粉喷枪通过输料管道与风粉混合器连接;所述燃尽室内设有挡渣管,所述挡渣管通过循环油泵与热交换装置相连形成冷却循环;所述输料管道穿过所述热交换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效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