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及其压紧的压紧头,在所述压紧头上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的接触面为可变的倾斜面。所述可变的倾斜面上,所述凸轮施力机构与所述压紧头压紧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所述的可变倾斜面由滑靴和滑靴槽组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压紧头上增加了可变化的倾斜面机构,即带有平表面的滑靴和滑靴槽结构,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压紧头工作不稳定,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长时间接触摩擦中,不易松动,传递力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连续铸钢工艺中,对快换浸入式水口的辅助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连续铸钢的工艺过程中,连续浇铸通常使用各种耐火材料制成的设备来实现,包括上水口、下水口以及与将上、下水口夹持在一起的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的下部支撑上述下水口的承压边沿,压紧装置的上部压紧上述上水口的承压边沿,其作用是在快换的同时,能够使下水口与上水口的接触面保持良好的紧密结合,并且上、下水口的中心轴线重合。传统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头,与压紧头连接的凸轮施力机构,该凸轮施力机构为偏心凸轮,可以绕着布置在压紧装置上的固定轴旋转,借助偏心部分的凸轮,对压紧头施力。压紧头绕着某一轴,进行转动,对由于长时间工作磨损而带来的间隙(压紧头与上水口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在调整压紧力时,随着凸轮施力机构的旋转,凸轮压紧机构与压紧头固定斜面之间线接触越来越短(力矩却越来越大),不能有效保证凸轮施力机构对压紧头力矩的传递,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并且,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调整压紧力时,由于凸轮施力机构旋转压紧而带来的凸轮压紧机构与压紧头的固定斜面之间线接触越来越短(力矩却越来越大),不能有效保证凸轮施力机构对压紧头力矩的传递,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并且,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及其压紧的压紧头,在所述压紧头上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的接触面为可变的倾斜面。所述可变的倾斜面上,所述凸轮施力机构与所述压紧头压紧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所述的可变倾斜面由滑靴和滑靴槽组成,在所述凸轮施力机构与所述压紧头逐步压紧的过程中,滑靴在滑靴槽内转动。所述滑靴槽为半开口的圆槽,滑靴槽与滑靴配合。所述滑靴槽半开口两端点之间设有一定距离,该距离的长度介于滑靴槽半径和直径之间。所述的滑靴槽底部两端设有长条形槽,所述长条形槽的方向与所述滑靴槽半开口两端点之间的直线相垂直。所述长条形槽内设有螺钉,该螺钉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靴上,随所述滑靴一起径向转动,防止所述滑靴轴向滑动。所述滑靴为柱形形状,并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柱体轴线的平表面。所述滑靴中心中线到所述平表面的距离,该距离介于零与滑靴的半径之间。所述可变的倾斜面与所述压紧头设为一体,使所述凸轮施力机构与所述压紧头在压紧的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压紧头上增加了可变化的倾斜面机构,即带有平表面的滑靴和滑靴槽结构,因此,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凸轮施力机构旋转压紧而带来的凸轮压紧机构与压紧头的固定斜面之间线接触越来越短(力矩却越来越大),不能有效保证凸轮施力机构对压紧头力矩的传递,容易产生压紧头工作不稳定,由于凸轮侧面上半部与下半部磨损不一致,导致凸轮施力机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长时间接触摩擦中,不易松动,传递力矩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压紧装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位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凸轮施力机构;2为偏心凸轮;3压紧头;4为倾斜面;5位滑靴;6位滑靴槽;7位长条形槽;8为螺钉。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头3,与压紧头3连接的凸轮施力机构1,该凸轮施力机构1为偏心凸轮2,可以绕着布置在压紧装置上的固定轴旋转,借助偏心部分的凸轮,对压紧头3施力。传统结构为固定倾斜面4的压紧头3,在压紧的过程中,压紧头3绕着某一轴转动,以适应由于长时间工作磨损而带来的间隙(压紧头3与上水口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如图2-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凸轮施力机构1的端部为一偏心凸轮2,在所述压紧头3上,压紧头3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偏心凸轮2)接触的一端,设计了的倾斜角可变的倾斜面4机构,即由滑靴5和滑靴槽6组成,滑靴5通过滑靴槽6的一端插入,并通过螺钉8在轴向上固定,所述螺钉8设计在滑靴槽6底部两端的长条形槽7内,该螺钉8随滑靴5转动,同时也能够防止滑靴5在轴向上滑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1及其压紧的压紧头3,在所述压紧头3上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的接触面为可变的倾斜面4。在所述压紧头3上设置可变的倾斜面4,主要的作用是用来适应如下情况当压紧力越来越大时,压紧头3围绕某一轴发生旋转时,此时与凸轮施力机构1的线接触将会发生变化(将变短),为了克服这种变化,所以将压紧头3上设置可变的倾斜面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可变的倾斜面4上,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与所述压紧头3压紧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进一步明确,设置可变倾斜面4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恒定长度的线接触。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变倾斜面4由滑靴5和滑靴槽6组成,在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与所述压紧头3逐步压紧的过程中,滑靴5在滑靴槽6内转动。倾斜面4设计成由滑靴5和滑靴槽6组成,当压紧力越来越大,压紧头3围绕某一轴发生旋转时,滑靴5也相应的在滑靴槽6转动,以保持线接触的长度恒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靴槽6为半开口的圆槽,滑靴槽6与滑靴5配合。所述滑靴槽6半开口两端点之间设有一定距离,该距离的长度介于滑靴槽6半径和直径之间。为了进一步保证凸轮施力机构1能够接触到滑靴5,将滑靴槽6为半开口的圆槽;为了使滑靴5能够在滑靴槽6内转动,将二者设计成配合;为了使线接触的长度最大化,同时保证滑靴5不从滑靴槽6内径向滑出,将滑靴槽6半开口的两端点之间设有一定距离,该距离的长度介于滑靴槽6半径和直径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滑靴槽6底部两端设有长条形槽7,所述长条形槽7的方向与所述滑靴槽6半开口两端点之间的直线相垂直。所述长条形槽7内设有螺钉8,该螺钉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靴5上,随所述滑靴5一起径向转动,防止所述滑靴5轴向滑动。滑靴5通过滑靴槽6的端部进行插入,然后将螺钉8通过长条形固定在滑靴5上,防止滑靴5轴向滑动。为了减少使用螺钉8的数量,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滑靴槽6底部的中间部位设有长条形通孔,将轴向定位的螺钉8安装在长条形通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靴5为柱形形状,并包括一个平行于所述柱体轴线的平表面。为了使线接触的长度最大化,所述滑靴5中心中线到所述平表面的距离,该距离介于零与滑靴5的半径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可变的倾斜面4与所述压紧头3设为一体,使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与所述压紧头3在压紧的过程中,为恒定长度的线接触。即为在所述的压紧头3本体上,将倾斜面4设计成倾斜角可变化的斜面。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其中几个实施例,一切为了保证偏心凸轮2与挤压头的之间的线接触长度保持恒定不变,而采用在挤压头上倾斜面4的倾斜角发生变化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1)及其压紧的压紧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头(3)上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的接触面为可变的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水口的压紧装置,包括凸轮施力机构(1)及其压紧的压紧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紧头(3)上与所述凸轮施力机构(1)的接触面为可变的倾斜面(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德海,王本松,李宏昌,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双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