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包括操作杆、操作支架、活塞、阀体、衬套弹簧套、弹簧套垫、定位弹簧,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之间,所述衬套外表面与所述阀体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密封面,所述衬套内表面与所述活塞之间是滑动间隙配合的表面,所述阀体一端与操作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连接,且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操作支架处于所述阀体同一端。该换向阀具有易于加工,易于热处理,阀体与活塞的轴向重合尺寸控制精度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加工报废损失小等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含该换向阀的组合式多路换向阀和一种包含该换向阀的液压机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机械,还涉及一种组合式多路换向阀,尤其是涉及对适用于液压机械工作液压系统组合式多路换向阀中换向阀组的改进,还涉及一种液压机械。
技术介绍
多路换向阀是将两个以上的阀块组合在一起,用以操纵多个执行元件的运动。它可根据不同的液压系统的要求,把安全阀、过载阀、补油阀、分流阀、制动阀、单向阀等组合在一起,所以它结构紧凑,管路简单,压力损失小,而且安装简单,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运输机械和其他要求操纵多个执行元件运动的行走机械。多路换向阀有整体式和分片式(组合式)两种。其中组合式多路换向阀结构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安装块、排油阀组、换向阀组、压力油阀组被连接螺杆安装成一体。P为·压力油液进入口,T为排油口,L为泄漏油口,A、B为执行元件(如油缸)操作油口。阀体内的活塞在操作杆的推动下,左右运动,实现执行元件(如油缸)的换向运动。由于阀体的内孔直径小,其内的环形油槽加工困难,切不利于热处理。故阀体内孔硬度不够,易磨损。造成多路换向阀因磨损漏油,使用寿命不长。操作支架是固定件,销轴不能上下摆动,滑动销轴要在操作杆的腰形槽内滑动,活塞才能在阀体内左右运动。活塞在滑动销轴的滑动阻力下单边磨损也是造成漏油影响使用寿命的原因。因此,提供一种易于加工、使用寿命长的换向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阀,其易于加工、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换向阀的组合式多路换向阀以及液压机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包括操作杆、操作支架、活塞、阀体、衬套、弹簧套、弹簧套垫、定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之间,所述衬套外表面与所述阀体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密封面,所述衬套内表面与所述活塞之间是滑动间隙配合的表面,所述阀体一端与操作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连接,且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操作支架处于所述阀体同一端;所述衬套与所述阀体内表面过盈配合的外表面上开有环形油槽,所述环形油槽沿衬套径向分布。优选地,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铰接。优选地,还包括铰链连杆,所述铰链连杆一端与所述操作支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杆铰接,所述铰链连杆与所述操作支架、操作杆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铰接点的同一侧。优选地,所述活塞与所述操作杆通过铰链销轴铰接,所述铰链连杆与所述操作杆、所述操作支架通过铰链销轴铰接。优选地,所述操作杆、操作支架、铰接连杆、活塞组成铰链滑杆机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路换向阀和一种液压机械,包括上述换向阀。本技术所提供的换向阀,衬套安装于活塞与阀体之间,所述衬套外表面与所述阀体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密封面,这样,通过在所述衬套外表面加工开通外圆油槽可以代替在所述阀体内表面内孔油槽,而不影响液压流体在换向阀中的运动。所述衬套外表面外圆油槽加工易于所述阀体内表面内孔油槽的加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衬套外表面进行外圆车槽,这一加工方式易于操作和控制加工精度。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衬套的尺寸,提高所述阀体与所述活塞在轴向尺寸一致性,提高所述换向阀的可加工性,并降低换向阀零件报废率。同时,所述阀体内孔孔径较小,不易热处理,在本技术提供的换向阀中,可以通过对所述衬套进行热处理,提升换向阀耐磨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所述衬套进行整体热处理或表面热处理,提高抗磨性能, 进而提高换向阀的使用寿命。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通过铰接销轴铰接。换向阀还包括铰链连杆,所述铰链连杆两端通过铰接销轴分别与操作支架、操作杆铰接,并且铰接点都位于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活塞铰接点的同一侧。在操作杆带动活塞运动过程中,由于操作杆与活塞通过铰接销轴铰接、铰链连杆两端通过铰接销轴分别与操作支架、操作杆铰接,操作杆产生的径向力可以通过铰接连杆的摆动抵消,因此,活塞只受到轴向力,无径向力,降低单边磨损情况,进一步提高换向阀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操作杆、操作支架、铰接连杆、活塞组成铰接滑杆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消除操作杆产生的径向力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换向阀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多路换向阀和一种液压机械的技术效果与上述换向阀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I
技术介绍
中的组合式多路换向阀结构图;图
技术介绍
中的组合式多路换向阀主视图;图3
技术介绍
中的换向阀结构图;图4本技术换向阀侧视图;图5本技术换向阀结构图。I-安装块;2_排油阀组;3_换向阀组;4_压力油阀组;5_连接螺杆;6_操作杆;7-滑动销轴;8_销轴;9_操作支架;10_活塞;11_阀体;12_弹簧套垫;13_弹簧套;14_定位弹簧;15_定位螺丝;16_螺钉;17_铰链销轴;18_铰链连杆;19_衬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向阀,其易于加工、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换向阀的组合式多路换向阀以及液压机械。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符合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4和图5。在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换向阀包括操作杆6、操作支架9、铰接连杆18、活塞10、阀体11、衬套19、弹簧套13、弹簧套垫12、定位弹簧14。衬套19安装于活塞10与阀体11之间,衬套19外表面与阀体11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密封面,衬套19内表面与活塞10之间是滑动间隙配合的表面,活塞10与衬套19在两端设有密封圈密封,操作支架9通过螺钉与阀体11 一段固定连接,操作杆6与活塞10通过铰链销轴铰接。两个弹簧套垫12中间夹装定位弹簧14并间隙配合套在活塞10左端小直径外圆上,由定位螺钉14限位,弹簧套13由螺钉16固定在阀体11右端。定位弹簧14保证操作杆6上无外力时,活塞10回复中间位置。弹簧套垫12、定位螺钉15、弹簧套13组合起来限制活塞10的左右行程。在换向阀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衬套19外表面进行外圆车槽代替在阀体11内表面进行内孔挖槽,而不会影响换向阀使用过程中,液压流体在换向阀中的运动。显然,在衬套19外表面进行外圆车槽这一加工方式与在阀体11内表面进行内孔挖槽的加工方式相比,易于加工和控制加工精度。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衬套19的尺寸,提高阀体11与活塞10在轴向尺寸上的一致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预见,这能够提高换向阀的可加工性,并能降低换向阀报废率。而通过对衬套19进行整体热处理或外表面热处理代替对阀体 11进行热处理,可以解决阀体11内孔孔径较小,不易热处理的难题,而提高抗磨性能,从而提闻换向阀的使用寿命。在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换向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换向阀中进一步设有铰接连杆18,铰链连杆两端通过铰接销轴17分别与操作支架9、操作杆6铰接,并且铰接点都位于操作杆6与活塞10铰接点的同一侧。在操作杆6带动活塞10运动过程中,由于操作杆6与活塞10通过铰接销轴17铰接、铰链连杆两端通过铰接销轴17分别与操作支架9、操作杆6铰接,操作杆6产生的径向力可以通过铰接连杆18的摆动抵消,因此,活塞10只受到轴向力,无径向力,从而降低单边磨损情况,进一步提高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阀,包括操作杆(6)、操作支架(9)、活塞(10)、阀体(11)、弹簧套(13)、弹簧套垫(12)、定位弹簧(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套(19),所述衬套(19)安装于所述活塞(10)与所述阀体(11)之间,所述衬套(19)外表面与所述阀体(11)之间为过盈配合的密封面,所述衬套(19)内表面与所述活塞(10)之间是滑动间隙配合的表面,所述阀体(11)一端与操作支架(9)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6)与所述活塞(10)连接,且所述操作杆(6)与所述操作支架(9)处于所述阀体(11)同一端;所述衬套(19)与所述阀体(11)内表面过盈配合的外表面上开有环形油槽,所述环形油槽沿衬套(19)径向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柏清,黄力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恒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