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预应力桥梁专用抗拉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97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预应力桥梁专用抗拉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体和设置在连接体内的分别和钢绞线连接的两个固定锚具,两个固定锚具分别套装在两个顶压套内,两个顶压套分别和连接体采用螺纹连接,旋动顶压套,可带动固定锚具在连接体内移动,在所述的固定锚具内设置有锥形锚固孔,位于锥形锚固孔内的钢绞线上套装有锚固夹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顶压锚固”的新结构,利用渐进加压的工艺技术,能把多根钢绞线同时锚固在固定锚具的锥形锚固孔内,达到永不脱锚的目标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把钢绞线加长、把桥梁的跨度加大的目标,达到能增强桥梁多功能作用,达到节源、节资、节材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预应力桥梁专用抗拉连接器
技术介绍
预应力公路桥梁在我国已建设了快要20年了,预应力锚固体系随着工程的设计和应用目前已趋于成熟,有的常用产品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桥梁结构用途的限制,在行业内多数厂家都在进行市场竞争,新产品的研发已很少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特别大,地质状况、施工条件特别复杂,西部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有好多村镇都有川大、沟深、坡高、河宽的现状,因此地方交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如何适应现有工况条件,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如何建设村镇按等级划分的公路、桥梁,如何开发新的“预应力结构体系”,确实是一个很复杂又很规范的研究课题。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施高速公路网和地方农村公路网的规划,为预应力行业又重新提供了大的发展机遇,为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依据预应力行业的“发展优势”,研究具有功能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抗拉连接器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科技价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预应力桥梁专用抗拉连接器,可延长钢绞线的长度,同时也加大了桥的跨度,能起到节约能源,减少投资的作用,能起到优化“预应力结构体系”的作用,能广泛的进行推广应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连接体和设置在连接体内的分别和钢绞线连接的两个固定锚具,两个固定锚具分别套装在两个顶压套内,两个顶压套分别和连接体采用螺纹连接,旋动顶压套,可带动固定锚具在连接体内移动,在所述的固定锚具内设置有锥形锚固孔,位于锥形锚固孔内的钢绞线上套装有锚固夹片。本技术在所述的固定锚具内设置有锥形锚固孔,在锥形锚固孔内设置有锚固夹片,在锚固夹片内设置有夹片内锯齿,在夹片内锯齿内设置有钢绞线。本技术在所述的顶压套的外部设置有定位外套,在定位外套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器外套,在定位外套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筒管。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以建设大公路交通网络为动力,以公路“设计规范”为标准,以地方村镇公路网为市场,重点在提高预应力桥梁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本技术采用“顶压锚固”的新结构,达到把钢绞线加长、把桥梁的跨度加大的目标,达到能增强桥梁多功能作用,达到节源、节资、节材的要求。本技术采用内、外螺纹相配合的加压方式,通过锚固夹片设置的内锯齿,把钢绞线固定,符合“顶压锚固”的原理,利用渐进加压的工艺技术,能把多根钢绞线同时锚固在固定锚具的锥形锚固孔内,达到永不脱锚的目标要求。本技术设置连接器外套,在定位内套的作用下,能促使锚固好的钢绞线在连接体的功能作用下进行纵向移动,按此设置钢绞线的伸长量,在连接器外套内进行张拉定位,达到设计和张拉标准,起到抗拉连接器能延长钢绞线长度、加大桥梁跨度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抗拉连接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夹片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钢绞线外型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连接器使用状态图。在附图中,I连接体、2内螺纹、3固定锚具、4锥形锚固孔、5锚固夹片、6弹力钢丝圈、7钢绞线、8穿线孔、9顶压套、10外螺纹、11连接器外套、12定位内套、13纵向筒管、14夹片内锯齿、15桥梁体、16连接底梁、17连接筒管、18张拉端锚具、19梁底基础、20减震支座、21固定端锚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将本技术详细论述如附图1、2、3所示,本技术包括连接体I和设置在连接体I内的分别和钢绞线7连接的两个固定锚具3,两个固定锚具3分别套装在两个顶压套9内,两个顶压套9分别和连接体I采用螺纹连接,旋动顶压套9,可带动固定锚具3在连接体I内移动,在所述的固定锚具3内设置有锥形锚固孔4,位于锥形锚固孔4内的钢绞线7上套装有锚固夹片5。本技术在所述的固定锚具3内设置有锥形锚固孔4,在锥形锚固孔4内设置有锚固夹片5,在锚固夹片5内设置有夹片内锯齿14,在夹片内锯齿14内设置有钢绞线7。本技术在所述的顶压套9的外部设置有定位外套12,在定位外套12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器外套11,在定位外套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筒管17。本技术包括连接体I和设置在连接体I内的顶压套9,所述的连接体I的内圆面设置有内螺纹2,在内圆面之间设置有穿线孔8,所述的顶压套9外圆面设置有外螺纹10,内螺纹2和外螺纹10相重合形成相对应的顶压力。所述的固定锚具3套在顶压套9内,在固定锚具3的截面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锥形锚固孔4,在锥形锚固孔4内设置有相复合的锚固夹片5,在锚固夹片5内设置有夹片内锯齿14进行内圆面咬合,形成夹持力达到锚固钢绞线7的目的。在锚固夹片5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合拢锚固夹片5的弹力钢丝圈6。所述的顶压套9的外部设置有定位内套12,在定位内套12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器外套11,在定位内套12的外端部设置有纵向筒管13,在纵向筒管13内设置有可延长的能对接的钢绞线7。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呈圆形的连接体I和设置在连接体I内的与内圆面相重合的顶压套9,在顶压套9和连接体I之间设置有内螺纹2和外螺纹10,在顶压套10内设置有固定锚具3,在固定锚具3的圆截面内设置有锚固夹片5,锚固夹片5呈对应两片式,用弹力钢丝圈6套装在固定锚具3的锥形锚固孔4内,在连接体I的外部设置有连接器外套11,连接器外套11用定位内套12固定。如附图3、4所示,本技术所述锚固夹片5设置对应两片式,外面设置有凹槽口,凹槽口内设置有弹力钢丝圈6,锚固夹片5的外面设置有和固定锚具3相复合的圆锥面,在锚固夹片5的内圆面设置有夹片内锯齿14,在夹片内锯齿14的圆面形锯齿内设置有钢绞线7。如附图5所示,所述的连接器外套11设置在桥梁体15内纵向筒管13的中部,纵向筒管13内设置有钢绞线7,在桥梁体15的端部 用张拉端锚具18进行锚固。在桥梁体I的下部设置有连接底梁16,在连接底梁16的下部设置有固定端锚具21,在相对应的固定端锚具21之间或两侧设置有连接器外套11,在张拉端锚具18和固定端锚具21的下部设置有减震支座20和梁底基础19,在连接筒管17内设置有钢绞线7,设置在连接筒管17的钢绞线7用张拉端锚具18在纵向筒管13的下部进行锚固,通过连接器促使整个桥梁体15形成预应力锚固体系。本技术采用顶压式的新工艺,新技术,解决了多孔锚具同时锚固,多根钢绞线进行连接的技术难题,能把纵向筒管内的钢绞线进行一次连接或多次连接,能把各种桥梁体的跨度加大,能改变桥梁体的结构,能有效的节约工程造价,能更好利用工况条件,建造最优良的桥梁工程。本技术采用内锚外套的结构方式,解决了超50-80米以上的桥梁体一次张拉锚固的技术难题,从根本上体现了常用锚具向功能锚具的转变,能为锚固体系的结构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把锚固体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能开拓一个新市场。本技术适用于各种纵向连接的预应力桥梁,特别适合用于构架式桥梁体的建造,特别适合无桩基的单跨超长桥梁,能充分利用西部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高、川大、谷长的特殊工况条件,优选合理的结构,建造美观、价廉、实用的桥梁,能为建造村镇地方公路网发挥应有的作用,能发展成为功能型锚具范围内的系列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预应力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预应力桥梁专用抗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体(1)和设置在连接体(1)内的分别和钢绞线(7)连接的两个固定锚具(3),两个固定锚具(3)分别套装在两个顶压套(9)内,两个顶压套(9)分别和连接体(1)采用螺纹连接,旋动顶压套(9),可带动固定锚具(3)在连接体(1)内移动,在所述的固定锚具(3)内设置有锥形锚固孔(4),位于锥形锚固孔(4)内的钢绞线(7)上套装有锚固夹片(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武张文臣王双团许丽辉张彦敏王咏梅曲忠军李向舟吴松岭陈广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燕峰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