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及其独立的冷却室,所述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包含放电区、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其中放电区是开放的,没有外壁和冷却腔,放电区置于独立的冷却室内采用水冷或风冷方式,放电区内包含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和两个用于固定放电单元的固定盘,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设在两个放电单元固定盘外侧,其中放电单元可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放电模块包含若干个放电单元和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电单元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固定板安装在两个放电模块固定盘上,每个放电模块内的内电极之间和外电极之间各自形成电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臭氧发生器包含大量电极结构简单、散热快、体积小、单台产量大,可在线维护且容易生产、安装及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臭氧发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型的具有大量电极的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放电法制备臭氧的设备,气隙电晕放电式臭氧发生器一般是将几十乃至上百套或更多的按同心圆方式安装的介质管和放电棒(即内电极)放在一个金属圆柱筒制成的封闭的放电室内,高压电极作为内电极,放电室外壳作为外电极。臭氧发生器内所有的内电极之间分别连接,当电极的数量大时,大量的电极集中在封闭的放电区内,在放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不易及时散发容易导致设备损坏和效能降低,想要充分散热需要庞大的冷却室和快速流动的水流,放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和快速流动的水流使冷却室外壁承受的压力增大,需要将冷却室的外壁增厚以提高耐压等级,导致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不易制造,大大增加设备的成本。因此设备的散热问题是目前臭氧发生器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难题。而且将大量的内、外电极分别连接起来时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并且需要连接者十分细心连接以免漏接或同一个电极重复连接,而且在放电单元需要更换等维护工作情况下需要使臭氧发生器停机,不容易生产、安装和维护,并且所有的放电单元都统一供电供氧,臭氧设备的产量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特别是电极数量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根或更多时上述这两个问题更为突出,亟需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需要一种包含大量电极、散热快、体积小、单台产量大、臭氧产量可调节、维护时不需要停机且容易生产、安装及维护的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大量电极、散热快、体积小、单台产量大、臭氧产量可调节、维护时不需要停机、又容易生产、安装维护的臭氧发生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包含放电区、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所述放电区是开放的,没有外壁和冷却腔,所述放电区内包含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和两个用于固定放电单元的固定板,所述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设在两个放电单元固定板的外侧。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目的一所述的臭氧发生器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点I. 本技术的开放式的臭氧发生器中放电区的冷却方式采用外部冷却,即将开放式的臭氧发生器整机或放电区置于一个独立的冷却室中,利用冷却室内的冷却系统对臭氧发生器整机或其放电区进行降温。2.所述放电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放电模块包含若干个放电单元和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电单元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放电模块通过其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安装在两个放电模块固定盘上;每个放电单元包含内电极、绝缘套管及外电极各一个并相套安装,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电极、绝缘套管和外电极,内电极与外电极间有气隙,每个放电模块内的内电极之间和外电极之间各自形成电连接。3.所述放电区(Cl)由若干个放电模块和两个放电模块固定盘构成,每个放电模块也可由若干个子放电模块和其固定盘构成,所述子放电模块包含若干个放电单元和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电单元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放电模块通过其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安装在两个放电模块固定盘上;每个放电单元包含内电极、绝缘套管及外电极各一个并相套安装,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电极、绝缘套管和外电极,内电极与外电极间有气隙,每个放电模块内的内电极之间和外电极之间各自形成电连接。4.同样地,所述放电区可以包含多级放电模块,每个高一级放电模块由若干个低一级子放电模块和用于安装低一级子放电模块的固定盘构成,最低一级子放电模块包含若干个放电单元和两个分别安装在放电单元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放电模块通过其两端的放电单元固定板安装在两个放电模块固定盘上;每个放电单元包含内电极、绝缘套管及外 电极各一个并相套安装,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电极、绝缘套管和外电极,内电极与外电极间有气隙,每个放电模块内的内电极之间和外电极之间各自形成电连接。5.所有的放电模块在固定盘外侧设置统一的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6.所有的放电模块分小组在固定盘外侧设置多个对应的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或设置多个氧气腔室供氧,再由统一的臭氧腔室收集臭氧。7.所有的放电模块可统一供电或分组供电。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独立的冷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室内设置喷淋系统或冷气冷却系统或同时设置喷淋系统和冷气冷却系统。。使所述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散热快、性能稳定,效率高,又容易生产、安装和维护。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目的二所述用于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独立的冷却室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点I.所述独立的冷却室是一个具有顶部、底部和墙体的空间,所述冷却室的墙上设置安装孔用于安装放电区或臭氧发生器整机。2.所述冷却室内设置喷淋装置用于喷淋冷却水对放电单元进行降温。 3.所述冷却室内设置冷气冷却装置用于输送冷却气体对放电单元进行降温。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臭氧发生器及其独立的冷却室具有以下优点I臭氧发生器设备本身没有冷却腔,使设备结构简单而容易生产和安装,不但解决了设备的耐压问题,还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使设备容易生产、安装。2 臭氧发生器中采用开放式的放电区,结合独立冷却室的多方位的喷淋系统或冷气冷却系统,能够迅速有效散热,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散热效率和工作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进而大大提高臭氧的产量和浓度。3臭氧发生器中采用开放式的放电区,利用构建的独立的冷却室,结合多方位的喷淋系统或风冷系统,能够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降温。4放电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使同样大小截面积的放电区内可增加大量的电极,增加放电面积,提高单台机器的臭氧产量、减小设备体积。5放电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放电模块可以统一供电、供氧,也可以分组供电、供氧,这样可方便调节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并且在部分放电单元或放电模块维修时不致使臭氧发生器停机。6放电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模块包含若干对内、外电极,每个模块内的内电极、外电极各自电连接,然后放电模块相连接而不是直接使每个电极连接,两个相邻模块间的空隙比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的空隙大得多,因此电极采用模块化结构使所有电极间的电连接变得十分容易、设备容易生产、安装和维护。 7放电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连接模块的工作量比直接连接电极的工作量显著减少,并且准确率提高,避免发生电极漏接和重接现象,不易出错。8内电极之间由内电极连接板直接连接,不需要连线,减少连接内电极的工作量,节约时间,并且可以使每个放电单元模块包含大量的电极。9 放电单元采用模块化结构,容易生产,使安装和更换变得十分简单,减少维护工作和人力成本,缩短因更换电极发生的机器停机时间,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是图I所示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与独立的冷却室安装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用于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独立的冷却室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放电单元采用模块结构的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左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模块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纵向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左视图如图1-7中所示,Cl为放电区,C2为氧气腔室、C3为臭氧腔室,Cl为放电区介于氧气腔室C2和臭氧腔室之间C3,I为臭氧发生器,2为放电模块,201为放电单元,202为放电单元固定板,203为内电极,204为绝缘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放式放电区的臭氧发生器,包含放电区、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区(C1)是开放的,所述放电区(C1)内包含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和两个用于固定放电单元的固定板,所述氧气腔室和臭氧腔室设在两个放电单元固定板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