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由一组数量分别不少于一个薄片状且可卷曲的地电极、绝缘层和高压电极相互重叠并整体沿其一个边缘卷成螺旋圆筒状而成,所述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由绝缘层相隔,并且所述绝缘层或地电极与高压电极之一或二者与绝缘层同时在各自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同时设置凸起,所述绝缘层的边缘超出地电极和高压电极的边缘,地电极与绝缘层之间、绝缘层与高压电极之间各存在放电间隙,可以应用于各种臭氧发生器中,特别是大型臭氧发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臭氧发生器领域,涉及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臭氧发生器的层叠式放电单元一般包含同心安装的高压电级、绝缘管和地电极,自内向外的顺序为高压电极、绝缘管和地电极。一般采用陶瓷镀膜式玻璃管做绝缘管,不锈钢管做电极材料,干燥、净化的空气或氧气通过电极和绝缘层之间的放电间隙,通电之后,在间隙中产生臭氧。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每个放电单元是单独的一套高压电极、绝缘管和地电极,放电间隙大,组成的整个臭氧发生器的放电比表面积小,导致产臭氧率降低,使单台设备产量小,大型设备的占地面积大;并且高压电极、绝缘管和地电极是同心的,所以对安装的要求也高,并且绝缘管容易发生破损现象,导致安装和维护成本高,此外由于采用的不锈钢、玻璃或陶瓷等材料,所以整个设备的投资成本也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不足的、比表面积大的、产臭氧率高、占地小,投资和维护运行成本低、容易制造、易于安装的放电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两种比表面积大的、放电间隙微小,产臭氧率高、投资和维护运行成本低、容易制造、易于安装、更换的用于臭氧发生器的层叠式放电单元。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一的技术方案为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由一组数量分别不少于一个薄片状且可卷曲的地电极、绝缘层和高压电极相互重叠并整体沿其一个边缘卷成螺旋筒状而成,所述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由绝缘层相隔,并且所述绝缘层或地电极与高压电极之一或二者与绝缘层同时在各自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同时设置凸起,所述绝缘层的边缘超出地电极和高压电极的边缘,地电极与绝缘层之间、绝缘层与高压电极之间各存在放电间隙。为了达到良好的技术效果,所述放电单元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占-^ \\\ ·I所述地电极与绝缘层之间、绝缘层与高压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介于O. 04 O. 5mm之间ο2所述凸起高度介于O. 04 O. 5mm之间。3所述凸起是绝缘层、高压电极或地电极上自有的。4所述凸起是通过粘贴方式附在绝缘层、高压电极或地电极上的。5所述凸起是点阵状凸起。6所述凸起是若干条相互不相交的条状凸起。7所述凸起是波纹状凸起。8所述地电极、绝缘层和高压电极是两两相邻的。9所述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由一层绝缘层相隔。10所述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由两层或多层绝缘层相隔。11所述高压电极只与绝缘层相邻。12所述地电极只与绝缘层相邻。13所述放电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绝缘层之间分布有多个高压电极或多个地电极。14所述波纹状凸起和条状凸起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15还可以包含一根轴,所述放电单元以轴为中心绕轴整体卷曲形成螺旋筒状。采用本上述两专利技术目的提供的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具有如下优点I.单个放电单元及由其组成的臭氧发生器的比表面积大,臭氧产量高; 2.属于微间隙放电,使臭氧产率显著提高、单位体积臭氧浓度高;3.可根据需要卷曲成许多层以增加比表面积大,显著提高臭氧产量和浓度、显著提高单台设备的产量并减小设备占地面积;4.绝缘层是可卷曲材质,安装时只要将组合好的高压电极、绝缘层和地电极沿其边缘卷曲成螺旋状即可,不要求严格同心,使设备极易制造安装,有效降低制造及维护成本;5.地电极、高压电极和绝缘层都是一层薄膜,成本低,降低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6.所述高压电极与地电极之间由两层或多层绝缘层相隔可以增强其绝缘特性,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7.所述放电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绝缘层之间可以分布有多个高压电极或多个地电极可以增强其耐压性、抗腐蚀性和防止高压电极和地电极被击穿导致的设备损坏,保证系统安全,延长设备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2是图I所示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的展开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中I为放电单元地,2为地电极,3为绝缘层,4为高压电极,5为设置在高压电极与绝缘管之间的间隙,6为设置在绝缘管与地电极之间的间隙,7为轴,8为凸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实施例做具体描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目的一提供的用于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1,由一组数量分别不少于一个薄片状且可卷曲的地电极2、绝缘层3和高压电极4相互重叠并整体沿其一个边缘卷成螺旋圆筒状而成,所述高压电极4与地电极2之间由绝缘层3相隔,并且所述绝缘层3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同时设置凸起8,所述绝缘层3的边缘超出地电极2和高压电极4的边缘,地电极2与绝缘层3之间、绝缘层3与高压电极4之间各存在放电间隙。优选地所述地电极与绝缘层之间、绝缘层与高压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5和6的大小介于O. 04 O. mm之间,相应地所述凸起的高度优选为介于O. 04 O. 5mm之间。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凸起也可以设置在地电极2或高压电极4之一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上,或同时在地电极2和高压电极4 二者各自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电极2、绝缘层3和高压电极4是两两相邻的,即如图I中所示,所述高压电极4只与绝缘层3相邻且所述地电极2只与绝缘层3相邻,所述高压电极4与地电极2之间只由一层绝缘层3相隔。而实际应用中所述高压电极4与地电极2之间由两层或多层绝缘层3相隔以增强其绝缘特性,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绝缘层3之间只有一个高压电极4或一个地电极2,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放电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绝缘层3之间可以分布有多个高压电极4或多个地电极2以增强其耐压性、抗腐蚀性和防止高压电极4和地电极2被击穿导致的设备损坏。所述凸起8分布于绝缘层3上,且是绝缘层3上自有的永久性的凸起,它也可以分布在高压电极4或地电极2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凸起还可以通过粘贴方式附在绝缘层3、高压电极4或地电极2上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8是点阵状凸起,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若干条相互不相交的条状凸起或波纹状或其他形状的凸起。并且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如图3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与实施例一中不同的是它还包含一个轴7,将实施例一中的放电单元整体沿其一个边缘绕轴7卷成螺旋筒状而成,并且所述轴可以是实心或空心的。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可以应用于各种臭氧发生器中,特别是大型臭氧发生器。权利要求1.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由一组数量分别不少于一个薄片状且可卷曲的地电极(2)、绝缘层(3)和高压电极(4)相互重叠并整体沿其一个边缘卷成螺旋圆筒状而成,所述高压电极(4)与地电极(2)之间由绝缘层(3)相隔,并且所述绝缘层(3)或地电极(2)与高压电极(4)之一或二者与绝缘层(3)同时在各自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同时设置凸起,所述绝缘层(3)的边缘超出地电极(2)和高压电极(4)的边缘,地电极(2)与绝缘层(3)之间、绝缘层(3)与高压电极⑷之间各存在放电间隙(5)和(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电极(2)与绝缘层(3)之间、绝缘层(3)与高压电极⑷之间的放电间隙(5)和(6)介于O. 04 O.5mm之间ο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的高度介于O.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臭氧发生器用的螺旋筒状放电单元,其特征在于:由一组数量分别不少于一个薄片状且可卷曲的地电极(2)、绝缘层(3)和高压电极(4)相互重叠并整体沿其一个边缘卷成螺旋圆筒状而成,所述高压电极(4)与地电极(2)之间由绝缘层(3)相隔,并且所述绝缘层(3)或地电极(2)与高压电极(4)之一或二者与绝缘层(3)同时在各自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同时设置凸起,所述绝缘层(3)的边缘超出地电极(2)和高压电极(4)的边缘,地电极(2)与绝缘层(3)之间、绝缘层(3)与高压电极(4)之间各存在放电间隙(5)和(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