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94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其人字架上横梁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钩,该安全钩用于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前大梁处于俯仰状态时,将前大梁与人字架上横梁进行固定,安全钩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至支座的轴孔,且安全钩被轴孔分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的端部设置有钩体;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还包括: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设置在后端下方,在前端的俯仰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角度阈值时,支撑装置能够与后端接触,以限制前端的俯仰角度,确保钩体不会脱钩。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起重机上的安全钩在暴风状态下不会脱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当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前大梁处于俯仰状态时,需要通过安全钩钩住前大梁。如图I所示,安全钩4由电液推杆动作,由缓冲器防撞保护,接近感应开关对动作进行信号传输和检测。采用图I中的安全钩4的形式,可以对前大梁104a进行锁定,但由于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安全钩4可能发生脱钩现象,从而导致起重机前大梁104a落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可以使得起重机上的安全钩在暴风状态 下不会脱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可以使得起重机上的安全钩在暴风状态下不会脱钩。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人字架上横梁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钩,所述安全钩用于在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前大梁处于俯仰状态时,将所述前大梁与所述人字架上横梁进行固定,所述安全钩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至支座的轴孔,且所述安全钩被所述轴孔分为前端和后端,其中,所述前端的端部设置有钩体;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后端下方,在所述前端的俯仰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角度阈值时,所述支撑装置能够与所述后端接触,以限制所述前臂的俯仰角度,避免安全钩的偏移。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前端处于俯仰状态时,能够通过支撑装置支撑后端,从而限制前端的俯仰角度,使前端的俯仰角度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安全钩脱钩。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撑杆,设置在所述后端的下方,所述撑杆的高度与所述前端的俯仰角度相配合。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端处于俯仰状态时,后端的水平位置将会低于前端的水平位置,当前端的俯仰角度将要超出安全范围时,后端将会接触到撑杆而无法继续下降,进而使得前端的俯仰角度不会继续增加,无法超出安全范围,保证了不脱钩。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底座。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支撑装置的转动,可以调节支撑装置与后端之间的高度,从而控制钩体的俯仰角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撑杆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中以实现所述撑杆的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撑杆可以在轴承座中转动,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撑杆能够转动至不对后端进行限位的位置,使前端脱钩进行工作;在大风环境下,撑杆能够转动至对后端进行限位的位置,使前端不脱钩。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转动轴,以驱动所述撑杆的轴向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转动马达,所述转动马达的动力轴与所述转动轴相连,以驱动所述撑杆的轴向转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撑杆在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与所述限位装置接触,以停止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装置,撑杆在支撑后端时能够与限位装置相接触,使撑杆稳定支撑后端而不会发生偏转。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挡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安全钩的支座的抗磨块上。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起重机具有防风安全支撑装置,可以使得起重机上的安全钩在暴风状态下不会脱钩。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安全钩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A至图3C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的一种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图4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的另一种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图I至图4中的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支撑装直;2如端;3后端;4安全钩;41支座;42轴孔;43钩体;11撑杆;12轴承座;13底座;14转动轴;15转动手柄;16限位装置;门框结构102 ;大梁104 ;前大梁104a ;后大梁104b ;人字架上横梁10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包括门框结构102、大梁104等机构,大梁分为前大梁104a和后大梁104b,其中,前大梁104a在一些情况下,比如需要靠岸的船体高度较高时,需要调整至俯仰状态,具体地,需要将前大梁104a向上抬起后,固定至人字架上横梁106,以确保船只能够顺利靠岸。在对前大梁104a进行固定时,具体采用安全钩4钩住前大梁104a。但由于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安全钩4可能发生脱钩,容易酿成事故。因此,可以在安全钩4的后端(远离前大梁104a的一端)设置一支撑装置1,对安全钩4的后端进行支撑,从而防止其前端2发生俯仰导致钩体43脱钩,提升安全性能。图3A至图3C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一种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如图3A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用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的安全钩4,该安全钩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至支座41的轴孔42,且安全钩4被轴孔42分为前端2和后端3,其中,前端2的端部设置有钩体43,支撑装置I设置在后端3下方,在前端2的俯仰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角度阈值时,支撑装置I能够与后端3接触,以限制前端2的俯仰角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前端2处于俯仰状态时,能够通过支撑装置I支撑后端3,从而限制前端2的俯仰角度,使前端2的俯仰角度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安全钩4脱钩。 如图3B所示,为支撑装置I的正视图。支撑装置I包括撑杆11,设置在后端3的下方,撑杆11的高度与前端2的俯仰角度相配合。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端2处于俯仰状态时,后端3的水平位置将会低于前端2的水平位置,当前端2的俯仰角度将要超出安全范围时,后端3将会接触到撑杆11而无法继续下降,进而使得前端2的俯仰角度不会继续增加,无法超出安全范围,保证了不脱钩。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I还包括底座13,撑杆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底座1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支撑装置I的转动,可以调节支撑装置I与后端3之间的高度,从而控制前端2的俯仰角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撑杆11上设置有转动轴14,底座13上设置有轴承座12,转动轴14设置在轴承座12中以实现撑杆11的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撑杆11可以在轴承座12中转动,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撑杆11能够转动至不对后端3进行限位的位置,使前端2脱钩进行工作;在大风环境下,撑杆11能够转动至对后端3进行限位的位置,使前端2不脱钩。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I还包括转动手柄15,转动手柄15的一端连接至转动轴14,以驱动撑杆11的轴向转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装置I还包括转动马达,所述转动马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人字架上横梁(106)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钩(4),所述安全钩(4)用于在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前大梁(104a)处于俯仰状态时,将所述前大梁(104a)与所述人字架上横梁(106)进行固定,所述安全钩(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至支座(41)的轴孔(42),且所述安全钩(4)被所述轴孔(42)分为前端(2)和后端(3),其中,所述前端(2)的端部设置有钩体(43),其特征在于,所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还包括:支撑装置(1),所述支撑装置(1)设置在所述后端(3)下方,在所述前端(2)的俯仰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角度阈值时,所述支撑装置(1)能够与所述后端(3)接触,以限制所述前端(2)的俯仰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李张亚军李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