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撬式输送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承托车身的滑撬、将所述滑撬输送到各工位的输送滚床及IMC输送机;还包括识别车型并将车型型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的车型识别系统及设于车型识别系统后一工位的用于车身二次移栽转接的车身移栽系统;车身移栽系统设于IMC输送机前一工位;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能安全、稳定、简便易行的实现车身二次移栽转接,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使得设备在转接过程中安全可靠,避免了因车身在滑橇上重心不稳定而导致的设备故障,节约因增加车型而对设备进行设备改造所产生的投资费用和精力,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线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涂装生产的滑撬式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涂装车间输送线(除前处理电泳外)多采用滑撬式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多有滚床、升降设备、横移设备、滑撬设备、双排套筒滚子链设备和IMC机设备组合而成;其输送过程为车身在滑撬运载下经各输送设备输送,完成涂装生产线上各个工序作业。采用上述设备组合的滑撬式输送系统,对车身在运载滑撬上的重心稳定性要求非常严格,因该输送系统中滑撬承托车身,一般采用前销后托结构形式,车身在滑撬上不采取锁紧方式;而在该系统中MC输送设备应用在桥式烘房中,此烘房特点为进出口有30°左右的上下坡度,若车身重心位置在滑撬上偏前或偏后,在转接到MC输送设备上运行时·就会容易发生翻车等严重设备事故。在设计滑撬时,要对每款车型做重心稳定性试验,并将每款车型所对应滑撬支点和后托位置固定下来。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光栅组合对车型进行识别、定位,车身经水平横向移栽升降机由C型钩吊具转载到滑撬上去。随着公司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现有的移栽方式不能满足新车型在滑撬上的重心位置要求。在增加新车型时,按照原有的转接方式把车身从吊具移栽到滑撬上,不能保证车身在滑撬上重心稳定,通过该装置对滑撬上的车身进行二次移位,达到改变滑撬支撑支点得到满足车身在滑撬上重心稳定性要求,从而保证新增车型车身在He输送机上运行时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简便易行的新型二次移栽转接方式,能够满足新车型在滑撬上重心稳定性要求,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承托车身的滑撬、将所述滑撬输送到各工位的输送滚床及IMC输送机;还包括识别车型并将车型型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的车型识别系统及设于车型识别系统后一工位的用于车身二次移栽转接的车身移栽系统;车身移栽系统设于IMC输送机前一工位。所述车型识别系统,包括输送滚床及设于输送滚床上方的识别车型的光幕识别系统。所述车身移栽系统,包括输送滚床及设于输送滚床两侧用于托起车身的侧顶机。在所述滑撬上设有多组用于支撑车身的支撑点。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的构思为在增加新车型时,一旦新车型在现有的移栽方式下,车身移栽到滑撬上,因新车型与现有车型工艺尺寸不同,而发生重心偏离,车身在滑撬上不稳定,此时滑撬载车身进入到MC输送机入口处就必然会发生翻车事故;在原有移栽方式下,移栽到滑撬上的车身,经滑撬运行到光幕识别系统及滑撬移栽系统后,光幕识别系统对滑撬载车身进行车型识别,并将车型数据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根据车型情况控制滑撬移栽系统的侧顶机动作;如果车型数据为原有车型,则侧顶机设备不动作,滑撬载车身直接通过车身移栽系统区域后进入IMC输送机入口 ;如果车型数据为新增车型,滑撬载车身到达车身移栽系统区域时,控制系统控制侧顶机上升将滑撬上的车身与滑撬分离,侧顶机上升到达指定位置后,输送滚床驱动滑撬二次向前或向后运行,达到相应位置,侧顶机下降车身工艺孔落入滑撬另一组支撑支点上,实现车身在滑撬上位置的位移,满足车身在滑撬上重心稳定性要求后,滑撬载车身进入MC输送机入口。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通过对新增车型识别,利用侧顶机对滑撬上的车身进行支点变换,达到车身在滑撬上的稳定性,避免车身在MC输送机危险区域发生事故,体现了该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其次,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安装于电泳烘房出口的滚床设备处,光幕识别系统车 型识别误差小、精确度高,对每一台通过的车身进行车型识别,区别原有车型和新增车型,对于每一台新增车型车身实现百分之百的滑撬支点变换,体现了此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再次,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结构简单,运用灵活、投资少、周期短、成本低廉,易于日常检查与维护。操作方式也更加简便,体现了此系统设计的简单实用性。最后,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能安全、稳定、简便易行的实现车身二次移栽转接,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使得设备在转挂过程中安全可靠,避免了因车身在滑橇上重心不稳定而导致的设备故障,节约因增加车型而对设备进行设备改造所产生的投资费用和精力,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技术滑撬式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滑撬式输送系统的A方向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I、输送滚床,2、滑撬,3、车身,4、车型识别系统,5、车身3移栽系统,6、光幕识别系统,7、侧顶机,8、支撑点,9、前占位开关,10、后占位开关,11、上到位开关,12、下到位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图I中单箭头表示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的运行方向,双箭头表示侧顶机7的运行方向;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承托车身3的滑撬2、将滑撬2输送到各工位的输送滚床I及IMC输送机(反向轨道输送链),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输送滚床I及各工位相应设备动作;滑撬2上设有多组用于支撑车身3的支撑点8,以满足不同车型的车身3重心支撑要求;还包括识别车型并将车型型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的车型识别系统4及设于车型识别系统4后一工位的用于车身3 二次移栽转接的车身移栽系统5 ;车身移栽系统5设于IMC输送机前一工位。车型识别系统4,包括输送滚床I及设于输送滚床I上方识别车型的光幕识别系统6,承托车身3的滑撬2在前一工位输送滚床I输送下被输送到车型识别系统4的输送滚床I上,光幕识别系统6对车身3车型进行识别,并将车身3型号反馈给控制系统;车身移栽系统5,包括输送滚床I及设于输送滚床I两侧用于托起车身3的侧顶机7 ;光幕识别系统6将车身3型号反馈给控制系统后,控制系统根据车身3型号控制侧顶机7工作,如果车型数据为原有车型,侧顶机7设备不动作,滑撬2载车身3在输送滚床I的输送下直接通过车身移栽系统5进入下一工位;如果车型数据为新增车型,当滑撬2载车身3到达车身移栽系统5时,控制系统控制侧顶机7上升至上到位开关11处,将滑撬2上的车身3与滑撬2分离,侧顶机7上升到达上升位置后,输送滚床I驱动滑撬2 二次向前或向后运行,达到相应位置,侧顶机7下降至下到位开关12处,车身3工艺孔落入滑撬2另一组支点上,实现车身3在滑撬2上位置的位移,满足车身3在滑撬2上重心稳定性要求。 所述滑撬式输送系统,弥补了由滑撬2、IMC输送机、升降设备、横移设备等组合而成的输送系统的缺陷,解决了车身3经水平横向移栽升降机转载到滑撬2上的方式下,不能满足新车型在滑撬2上重心稳定性的要求,而通过对输送移栽设备的改造满足新车型生产要求的有效移栽手段的空白;通过改变新车型在滑撬2上的支点位置,得到满足新车型在滑撬2上重心稳定性的要求,有效避免了因新车型在滑橇上重心不稳而造成的MC输送机翻车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结构简单、运用灵活、投资少、周期短、成本低,在生产过程中即不影响整体设备的使用和正常生产的连续性,也体现了此专利技术的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和稳定的多项优点。上面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撬式输送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承托车身(3)的滑撬(2)、将所述滑撬(2)输送到各工位的输送滚床(1)及IMC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车型并将车型型号反馈给控制系统的车型识别系统(4)及设于车型识别系统(4)后一工位的用于车身(3)二次移栽转接的车身移栽系统(5);车身移栽系统(5)设于IMC输送机前一工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攀登,段建刚,陶鑫,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