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61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刀头、刀身以及刀柄,刀头与刀身在同一轴心线上;刀身与刀柄的轴心线偏心距在25mm~35mm之间,刀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装于数控车床的石油套管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解决了现有某些数控车床由于X轴行程的限制不能加工小规格石油套管内螺纹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油井管螺纹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数控车床的石油套管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
技术介绍
螺纹加工是石油套管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相关标准对螺纹参数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石油套管螺纹一般均采用数控车床加工,以保证精度。对于某些性能优越、加工精度较高的数控车床,由于设计时仅考虑加工大规格套管,其X轴最大 行程时刀盘横向中心轴与工件中心轴仍会有一定距离,导致此类车床安装常规的刀杆后只能加工较大规格的石油套管,难以满足小规格套管的加工需求,使此类数控车床的优越性能难以更大发挥。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安装于此类数控车床的石油套管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以扩大其加工产品的规格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装于数控车床的石油套管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解决了现有某些数控车床由于X轴行程的限制不能加工小规格石油套管内螺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刀头I、刀身2以及刀柄3,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刀头I与刀身2在同一轴心线上;刀身2与刀柄3的轴心线偏心距为d,偏心距d在25mm 35mm之间,所述刀头I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安装槽4。上述刀头I与刀身2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锥面过渡段6。上述刀身2与刀头的连接端小,所述刀身2与刀柄的连接端大,刀身锥度在I :10 I : 16之间。上述刀身2与刀头I的连接端设有过渡段5。上述刀身2与刀柄3的连接端设有第二锥面过渡段9,所述刀柄3通过第二锥面过渡段9与刀身2连接。上述刀柄3与刀身2的连接端设置有挡盘10,所述锥面过渡段9与挡盘10连接。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以及第三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贯通刀柄和刀身,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设置在刀身上且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冷却液通道设置在刀身上且第三冷却液通道的出口朝向刀头。上述刀柄3的另一端设有阔口槽12,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的入口通过阔口槽12与冷却液罐连通。上述刀柄3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定位平面13和第二定位平面14。所述刀片安装槽4为三角形。本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是I、本技术采用刀身与刀柄轴心线相偏差的方式,使安装在此刀杆的刀片刀尖更靠近工件中心轴,从而使某些数控车床加工的套管规格范围大大增加,提高了此类数控车床的适应性,也使此类数控车床的优越性能得以发挥。2、本技术刀头、刀身、刀柄之间均设有过渡段,减少了刀杆的局部应力,增强了刀杆强度。3、本技术采用三段式冷却液通道,在实现冷却液输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加工难度,为刀杆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螺纹刀杆的顶视图; 图2是本技术螺纹刀杆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螺纹刀杆的截面剖视图;其中1-刀头;2-刀身;3_刀柄;4-刀片安装槽;5-过渡段;6-第一锥面过渡段;7-第三冷却液通道;8_第二冷却液通道;9_第二锥面过渡段;10_挡盘;11_第一冷却液通道;12_阔口槽;13_第一定位平面;14_第二定位平面;d-轴心线偏心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个刀头、一个刀身和一个刀柄,三部分相联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刀头与刀身为同一轴心线,刀身与刀柄轴心线偏差为d。其中刀头前端设有刀片安装槽,刀身和刀柄内部均设有冷却液通道。车床工作时,车床冷却液泵通过车床自身设置管道将冷却液输送到刀杆第一冷却液通道入口,冷却液流经第二冷却液通道和第三冷却液通道,最终喷射到刀头和工件上,以达到冷却刀片和工件的效果。刀柄前端设有挡盘,刀柄圆柱侧面上设有两个定位平面,用于安装时定位。将刀柄插进刀座孔内,使用定位螺栓进行固定。刀杆安装在数控车床上,刀身与刀柄的轴心线偏差就可使刀片尖点的X行程增大d,从而使车床加工套管的规格尺寸范围增大,使数控车床可进行更小规范套管的内螺纹加工。权利要求1.一种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刀头(I)、刀身(2)以及刀柄(3),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I)与刀身(2)在同一轴心线上;刀身(2)与刀柄(3)的轴心线偏心距为(d),偏心距(d)在25mm 35mm之间,所述刀头(I)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安装槽(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I)与刀身(2)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锥面过渡段(6)。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身(2)与刀头的连接端小,所述刀身(2)与刀柄的连接端大,刀身锥度在I :10 I :1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身(2)与刀头(I)的连接端设有过渡段(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身(2)与刀柄(3)的连接端设有第二锥面过渡段(9),所述刀柄(3)通过第二锥面过渡段(9)与刀身(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3)与刀身(2)的连接端设置有挡盘(10),所述锥面过渡段(9)与挡盘(1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以及第三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贯通刀柄和刀身,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设置在刀身上且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冷却液通道设置在刀身上且第三冷却液通道的出口朝向刀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3)的另一端设有阔口槽(12),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的入口通过阔口槽(12)与冷却液罐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3)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定位平面(13)和第二定位平面(1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安装槽(4)为三角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刀头、刀身以及刀柄,刀头与刀身在同一轴心线上;刀身与刀柄的轴心线偏心距在25mm~35mm之间,刀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安装槽。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装于数控车床的石油套管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其解决了现有某些数控车床由于X轴行程的限制不能加工小规格石油套管内螺纹的技术问题。文档编号B23G5/00GK202701530SQ2012203126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闫凯, 上官丰收, 白强, 韩华刚, 张炜, 武刚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螺纹加工用偏轴心车刀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刀头(1)、刀身(2)以及刀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1)与刀身(2)在同一轴心线上;刀身(2)与刀柄(3)的轴心线偏心距为(d),偏心距(d)在25mm~35mm之间,所述刀头(1)的另一端设置有刀片安装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凯上官丰收白强韩华刚张炜武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