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中间包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67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铸中间包水口,由上水口(2)、下水口(3)组成,上下水口相互匹配,其特征在于上水口(2)的侧面设有孔,与上水口内联通,孔内安装透气塞(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连铸设备,特别是连铸中间包水口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冶金连铸生产中,定径水口浇钢工艺以其解决了水口快换问题,实现多炉连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由上下水口组成的连铸中间包水口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在连铸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停浇,上水口中的钢水流会凝固,事故处理完后,由于凝固钢水堵住上水口,不能自动立即进行浇铸,需要用氧管等烧开凝钢,操作不安全,而且处理时间长,并且容易烧坏中间包水口,造成断流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连铸中间包水口,在因故停止浇铸时,防止上水口内的钢水凝固,可以自动开浇,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连铸中间包水口由上水口、下水口组成,上下水口相互匹配,上水口的侧面设有孔,与上水口内联通,孔内安装透气塞,上水口的侧孔与氩气管联通。采用本技术,当因故需要停止浇铸时,下水口移动,关闭水口中钢液浇铸通路,此时通过透气塞向上水口内吹入氩气,使上水口存留钢水与中间包内钢水循环流动,从而防止中间包水口内钢水滞留、降温凝固,保证上水口通畅。当需要恢复浇铸时,移动下水口,由于没有钢水凝固,中间包内钢水可以自动开始浇铸。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防止中间包水口内钢水凝固、自动开浇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座砖1,上水口2,下水口3,透气塞4,氩气管5,钢水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由上水口2、下水口3、透气塞4组成,上下水口相互匹配,上水口的侧面设有孔,与上水口内联通,孔内安装透气塞,透气塞可以采用钢包透气砖,上水口的侧孔与氩气管5联通。上水口2固定在座砖1上,氩气管由中间包底部引入,当因故需要停止浇铸时,下水口3移动,关闭水口中钢液浇铸通路,此时通过氩气管5、透气塞4向上水口内吹入氩气,使上水口存留钢水与中间包内钢水6循环流动,从而防止中间包水口内钢水滞留、降温凝固,保证上水口通畅。当需要恢复浇铸时,移动下水口,中间包内钢水可以自动开始浇铸。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间包水口,由上水口(2)、下水口(3)组成,上下水口相互匹配,其特征在于上水口(2)的侧面设有孔,与上水口内联通,孔内安装透气塞(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连铸中间包水口,其特征是上水口(2)的侧孔与氩气管(5)联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连铸设备,特别是连铸中间包水口。专利技术目的是在因故停止浇铸时,防止上水口内的钢水凝固,可以自动开浇,技术方案是上水口(2)的侧面设有孔,与上水口内联通,孔内安装透气塞(4),上水口的侧孔与氩气管(5)联通。采用本技术,需要停止浇铸时,下水口移动,关闭水口中钢液浇铸通路,此时通过透气塞向上水口内吹入氩气,使上水口存留钢水与中间包内钢水循环流动,从而防止中间包水口内钢水滞留、降温凝固,保证上水口通畅。当需要恢复浇铸时,移动下水口,由于没有钢水凝固,中间包内钢水可以自动开始浇铸,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防止中间包水口内钢水凝固、自动开浇等特点。文档编号B22D11/10GK2609688SQ0324080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孙宽, 何东颖, 刘太新, 刘建华 申请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宽何东颖刘太新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