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锥度保温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55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铸镇静钢用的双锥度保温帽,其内腔由棱柱体上腔和棱锥台下腔两部分组成,帽与钢锭模以窄肩配合.这种帽头部形状合理,基本消除了钢锭在接口处形成的折叠缺陷.帽壳上腔部内壁衬绝热材料,下腔部内壁不衬耐火材料,外壁敷设保温材料,不仅改善了锭头表面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帽的热效率.使用本帽能显著降低初轧坯切损,提高成坯率.推广应用后,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铸造
,更确切地说,所涉及的是一种炼钢模铸镇静钢用的保温帽。目前,国内厂家模铸镇静钢,较普遍地采用内衬绝热材料的保温帽,其形状、结构与国外专利介绍的两种类型保温帽大致相似一类为棱锥台式保温帽,如苏联专利03640E/02★SU-818-735,美国专利US-4,042,206,日本专利49-3892、50-17933、50-18450、54-27826等;另一类为棱柱体式保温帽,如日本专利60-40645等。上述两类保温帽的特点是1.保温帽内壁均为棱锥台或棱柱体形状的单一锥度整体结构;2.保温帽内壁表面全衬绝热材料;3.棱柱体形状保温帽的肩较宽。这两类保温帽存在的问题是1.棱柱体内腔的保温帽,要减小肩宽尺寸就会使保温帽容积增大,增加了切头。采用降低浇高来减少切头,又给钳式吊车夹锭带来困难;2.全衬在保温帽内壁的绝热材料,由于使用时容易龟裂而影响到锭头有用部分的表面质量;3.棱柱体形状保温帽具有的宽肩一是易使保温帽上浮而造成接口漏钢,二是给钢锭接口处留下明显的肩疤缺陷,从而影响到锭头表面质量,三是由于头部形状不合理,轧制时容易形成较大的鱼尾变形。由于这两种类型保温帽在使用中存在着上述问题,因此,在现生产中,不仅很难以减小保温帽容积的方式来进一步地减少切头,而且还因表面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内部质量完全合格的锭头钢坯不得不废弃掉。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锥度保温帽。这种保温帽不仅能解决上述两类保温帽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在保证钢锭质量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切损。附图为本技术的剖视图。附图中〔1〕铸铁帽壳、〔2〕绝热材料、〔3〕保温材料、〔4〕钢锭模、〔5〕肩、〔6〕上腔、〔7〕下腔。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说明本技术所说的保温帽,由铸铁浇铸而成,为一个整体铸铁帽壳〔1〕。帽壳内腔由上腔〔6〕和下腔〔7〕两部分组成。上腔〔6〕近似棱柱体,帽壳内壁基本垂直(即锥度近似为零),其内壁表面衬有绝热材料〔2〕。下腔〔7〕近似棱锥台,其横截面形状与上腔〔6〕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两腔接合处大小相同。帽壳下腔部帽内壁表面不衬绝热材料,该部帽壳构成钢锭模〔4〕本体的一部分。帽壳外壁敷设有保温材料〔3〕。保温帽上腔容积比在7-9%之间,下腔高度与保温帽高度之比在0.30~0.50之间,下腔帽壁锥度在20-35%之间。保温帽下沿内口略小于所配用的钢锭模〔4〕的上沿内口,其肩〔5〕的宽度在10-15毫米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棱锥台下腔和棱柱体上腔组成的保温帽内腔,给浇铸的钢锭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头部形状,以便运用轧制变形规律,减缓了钢锭头部的鱼尾变形;2.这种结构的保温帽,能够保证当帽部浇高降低时,钳吊能顺利地从钢锭模中吊出钢锭;3.帽壳下腔部内壁表面不衬绝热材料,使该部帽壳成为钢锭模的一部分,改善了这部分锭头的表面质量;4.帽壳外壁敷设保温材料,减少了下腔铁壁的热损失,延缓了收缩部位钢液的凝固速度,避免“搭桥”,防止了二次缩孔的形成。同时,上腔铁壁由于温度升高而形成热阻,减少了通过绝热材料的热损失,提高了保温帽的热效率。既保证了钢锭锭头内部质量,又可使保温帽容积比减小;5.在保证保温帽与钢锭模配合公差的前提下,采用窄肩保温帽,使钢锭在接口部位的肩疤缺陷明显减小,基本消除了轧制折叠缺陷。采用这种保温帽浇铸的镇静钢钢锭不仅使锭头内部质量与表面质量相匹配,而且还可使切头率显著下降,提高了成坯率。本技术的试制品为配合攀钢8.55吨钢锭模的保温帽,其结构、形状与附图相似。帽的生产工艺与过去用的保温帽生产工艺相同,由普通铸铁浇铸而成。上壁厚约80毫米,下壁厚约110毫米。棱柱体上腔是横截面近似矩形的长方体,棱锥台下腔是横截面近似矩形的四棱锥台。上腔容积比为8%左右,帽壳内壁表面的绝热材料为衬挂的绝热板。绝热板物理性能为体积密度≤0.9或0.9-1.0克/厘米3,抗折强度≥15公斤/厘米2,厚度约30毫米,1200℃线收缩率≤6%。下腔高度与保温帽高度之比为0.35左右,帽壳下腔部内壁锥度为32%左右。保温帽的下沿内口略小于钢锭模上沿内口,其肩宽为12毫米左右。帽壳外壁敷设硅酸铝纤维板,基本全罩保温帽。硅酸铝纤维板的物理性能是容重0.2克/厘米3,导热系数0.1千卡/米·时·度(平均温度为600℃)。本试制品配用攀钢8.55吨钢锭模,浇铸16Mn低碳钢,加用PY-1型发热剂及低碳保护渣。生产的钢锭其头部接口以上收缩部位表面光滑,消除了钢坯轧制折叠缺陷。钢坯解剖表明缩孔在3.7%位置消失,在8%位置一般疏松及中心疏松均≤2级,可降低切头率3%以上、成坯率达90%以上,其钢坯质量符合同类钢坯的部颁标准。综上所述,在全国推广应用这种保温帽,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炼钢模铸镇静钢用的保温帽,包括一个整体的铸铁帽壳〔1〕,绝热用的耐火材料;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帽壳内腔由上腔〔6〕和下腔〔7〕两部分组成;上腔〔6〕近似棱柱体,帽壳内壁基本垂直,其内壁表面衬有绝热材料〔2〕;下腔〔7〕近似棱锥台,其横截面形状与上腔〔6〕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两腔接合处大小相同;帽壳下腔部帽内壁表面不衬耐火材料,该部帽壳构成钢锭模〔4〕本体的部分;帽壳外壁敷设有保温材料〔3〕;保温帽上腔容积比在7-9%之间;下腔高度与保温帽高度之比在0.30~0.50之间;下腔帽内壁锥度在20~35%之间;保温帽下沿内口略小于所配用的钢锭模〔4〕的上沿内口,其肩〔5〕的宽度在10~15毫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钢模铸镇静钢用的保温帽,包括一个整体的铸铁帽壳[1],绝热用的耐火材料;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帽壳内腔由上腔[6]和下腔[7]两部分组成;上腔[6]近似棱柱体,帽壳内壁基本垂直,其内壁表面衬有绝热材料[2];下腔[7]近似棱锥台,其横截面形状与上腔[6]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两腔接合处大小相同;帽壳下腔部帽内壁表面不衬耐火材料,该部帽壳构成钢锭模[4]本体的部分;帽壳外壁敷设有保温材料[3];保温帽上腔容积比在7-9%之间;下腔高度与保温帽高度之比在0.30~0.50之间;下腔帽内壁锥度在20~35%之间;保温帽下沿内口略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树范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