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钻具包括钻柄,钻体,钻头,钻背和排屑槽等;其特征在于,钻背上有弹性双向倒角装置。具有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能够同时完成钻孔——双向倒角或者钻孔——双向倒角——磨整被加工面等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削、镗削
已有技术中,加工金属工件用作钻孔的钻具,由钻柄、钻体和钻头等组成。钻体上有钻背和排屑槽。钻头位于钻体前端。该类钻具的缺点是,仅供钻孔之用。1987年,中国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从西德WAGNER公司引进了HCB1000/3S锯钻联合机床,其钻具具有钻孔和单向倒角的功能。因此,该钻具存在下列不足之处1.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不能同时完成钻孔-对所钻之孔两端口倒角的工序;2.自身不能控制倒角深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了一种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同时完成钻孔-对所钻之孔两端口倒角的钻具,其倒角深度由钻具自身所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同时完成钻孔-对所钻之孔两端口倒角-磨整所加工面的钻具,其倒角深度由钻具本身所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该钻具包括钻柄、钻体和钻头等。钻体上有钻背和排屑槽。钻头位于钻体前端。钻背上有一弹性双向倒角装置。进一步地特征是,弹性双向倒角装置由凹槽、凸台、弹性支条、双向倒角刀具和螺钉等组成。凹槽位于钻背上。凸台位于凹槽内任何一端。弹性支条一端接有双向倒角刀具,其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凸台上。该钻具不仅包括上述钻具的弹性双向倒角装置,而且还包括至少在其中一钻背上的弹性磨整装置。其进一步地特征是,弹性磨整装置由凹槽、凸台、弹性支条、磨具和螺钉等组成。凹槽位于钻背上。凸台位于凹槽内任何一端。弹性支条一端接有磨具,其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凸台上。磨具的前、后工作面分别滞后于相对应的弹性双向倒角装置刀具的前、后工作面。采用本专利技术钻具,具有如下优点1.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能够同时完成钻孔-对所钻之孔两端口倒角的工序;2.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能够同时完成钻孔-对所钻之孔两端口倒角-磨整所加工面的工序;3.倒角深度由钻具自身所控制;4.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5.提高了加工面的光洁度,保证了倒角质量。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图1(b)为图1(a)的A-A剖视图2(a)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图2(b)为图2(a)的B-B剖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主剖视图;图3(b)为图3(a)的C-C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思想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1如图1(a)和(b)所示。该钻具包括钻柄1、钻体2、和钻头7等。钻体上有钻背9和排屑槽8。钻头7位于钻体2前端。钻背9上有一弹性双向倒角装置。该装置由凹槽10、凸台3、弹性支条5、双向倒角刀具6和螺钉4等组成。凹槽10位于钻背9上。凸台3位于凹槽内10的内(也设在外端)。弹性支条5的一端接有双项倒角刀具6,其另一端由螺钉4固定在凸台3上。工作时,钻具相对于工件作旋运动和进给运动进行钻孔工序。当钻具钻入一定深度时,弹性双向倒角装置开始工作,即双向倒角刀具6的前刃开始进行倒角。当倒角到一定深度时,双向倒角刀具6受进给力的作用及倒角切削时产生的径向切削力作用,并增至一定值时,使弹性支条5受迫压入凹槽10内之后,随着继续进给,当孔钻透并且双向倒角刀具6的后斜刃斜面穿出孔后,因弹性支条5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使得双向倒角刀具6复位。此后,进入退刀-倒角工序。根据同样原理,随着钻具的退出,双向倒角刀具6的后刃将所钻之孔的另一端口倒角至一定深度,并使双向倒角刀具6按上述工作原理动作,从而完成一次钻孔-双向倒角工作周期。实施例2如图2(a)和(b)所示。该钻具包括钻柄1,钻体2和钻头7等。钻体上有钻背9和排屑槽8。钻头7位于钻体2前端。两只钻背9上各有一套弹性双向倒角装置,均由凹槽10,凸台3,弹性支条5,双向倒角刀具6和螺钉4等组成。凹槽10位于钻背9上,凸台3位于凹槽10内的内端(也可设在外端)。弹性支条5的一端接有双向倒角刀具6,其另一端由螺钉4固定在凸台上。在工作时,一个进钻-退刀工作循环,两套弹性双向倒角装置的动态工作原理类似实施例1,但是,效果优于实施例1,具有倒角工作效率高,克服了单个装置事故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等优点。实施例3如图3(a)和(b)所示。该钻具的结构类似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其中的一套弹性双向倒角装置改成弹性磨整装置,即将双向倒角刀具6换成磨具11,并且磨具11的前、后工作面分别滞后于相对应的弹性双向倒角装置的双向倒角刀具6的前、后工作面。工作时,双向倒角装置和弹性磨整装置的工作原理类似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在进钻过程中,是先由双向倒角刀具6的前刃进行倒角,而后由磨具11整磨所倒之角,并对所钻之孔进行清磨。在退刀过程中,则先由双向倒角刀具6的后刃对所钻之孔的另一端口倒角,而后由磨具11整磨所倒之角,最后对内孔进行磨整加工。该钻具的优点是,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完成了钻孔-双向倒角-磨整加工工序;提高了双向倒角孔加工面的光洁度。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钻具,包括钻柄、钻体、钻头等;钻体上有钻背和排屑槽;钻头位于钻体前端;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钻背上有一弹性双向倒角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钻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双向倒角装置由凹槽、凸台、弹性支条、双向倒角刀具和螺钉等组成;凹槽位于钻背上;凸台位于凹槽内任何一端;弹性支条一端接有双向倒角刀具,其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凸台上。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钻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其中一钻背上,有一弹性磨整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说的钻具,其特征在于,弹性磨整装置由凹槽,凸台,弹性支条,磨具和螺钉等组成;凹槽位于钻背上;凸台位于凹槽内任何一端;弹性支条一端接有磨具,其另一端由螺钉固定在凸台上;磨具的前、后工作面分别滞后于相对应的弹性双向倒角装置刀具的前、后工作面。专利摘要该钻具包括钻柄,钻体,钻头,钻背和排屑槽等;其特征在于,钻背上有弹性双向倒角装置。具有在进钻——退刀一个工作周期内,能够同时完成钻孔——双向倒角或者钻孔——双向倒角——磨整被加工面等优点。文档编号B23B51/00GK2061101SQ9021174公开日1990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胡晴莽, 陈泰舒, 唐德修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钻具,包括钻柄、钻体、钻头等;钻体上有钻背和排屑槽;钻头位于钻体前端;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钻背上有一弹性双向倒角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晴莽,陈泰舒,唐德修,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