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多股生产单晶铜杆及其它金属或合金的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包括有坩埚(1)、加热装置(2)、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D及由水平流槽(6)、铸型(7)、引锭杆(9)、拉拔辊(10)组成的连铸引锭机构,其中加热装置(2)置于坩埚(1)的外侧,水平流槽(6)设置在坩埚(1)的侧壁上,其一端通过堵塞机构D与坩埚(1)相通,另一端与铸型(7)相通,引锭杆(9)的一端置于铸型(7)内,另一端设有使之运动的拉拔辊(10),其中坩埚(1)内设置有可将坩埚分隔为保温区I和静置区II的过滤网(3),堵塞机构D置于静置区II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金属液在炉内保温、过滤、静置,使其温度均匀、稳定,减少杂质含量,从而提高铸造过程的稳定性,提高铸件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堵塞机构中的塞杆下部做成球面状,其通过该球面塞住塞座的进液口,故其不仅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单方便,而且使用性能稳定。(*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多股生产单晶铜杆及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设备,属于热型连铸多股生产设备的改造技术。2、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型连铸设备中,大多采用在同一个炉内加入金属炉料使之熔化,并使金属液直接流到铸型铸造成铸件的结构,即在一个炉内,金属炉料与铸造金属液没有分开。由于添加炉料时会使炉内金属液的温度大幅下降,强烈影响铸造过程的稳定性;此外,添加的炉料还会带入气体、夹杂物、氧化物等杂质,因此,严重影响铸件的质量。另外,在多股连铸生产中,用于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均采用作直线运动的滑阀或作旋转运动的转阀机构,这种机构要求阀体与塞杆具有精密的滑动配合,对零件的加工、安装、使用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实际生产中难于实施。此外,对零件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也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将金属熔炼和铸造分开的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本技术只接受来自熔炼炉的金属液,金属液进入由过滤网分隔出的保温区,经保温使温度均匀,再经过滤后进入静置区,过滤、静置,减少杂质含量,从而提高铸造过程的稳定性,提高铸件的质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其内安装有方便实用的用于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的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本技术中的堵塞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单方便,而且其使用性能稳定。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坩埚(1)、加热装置(2)、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D及由水平流槽(6)、铸型(7)、引锭杆(9)、拉拔辊(10)组成的连铸引锭机构,其中加热装置(2)置于坩埚(1)的外侧,水平流槽(6)设置在坩埚(1)的侧壁上,其一端通过堵塞机构D与坩埚(1)相通,另一端与铸型(7)相通,引锭杆(9)的一端置于铸型(7)内,另一端设有使之运动的拉拔辊(10),其中坩埚(1)内设置有可将坩埚分隔为保温区I和静置区II的过滤网(3),来自熔炼炉的金属液从保温区I进入,堵塞机构D置于静置区II内。上述堵塞机构D包括有塞座(5)和塞杆(4),其中塞座(5)为内孔上大下小的中空套管,其下端进液口(51)置于坩埚(1)的下部,上端露置在坩埚(1)的液面之上。塞杆(4)的下部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上部露置于炉外。上述塞杆(4)的下部做成球面状,其通过该球面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本技术由于采用将金属熔炼与铸造分开的结构,其只接受来自熔炼炉的金属液,因此,可避免添加炉料时引起的金属液温度波动及带进的杂质。金属液可在铸造炉内经保温、过滤、静置,使温度均匀,减少杂质含量,从而提高铸造过程的稳定性,提高铸件的质量。另外,本技术堵塞机构中的塞杆下部做成球面状,其通过该球面塞住塞座的进液口,故其不仅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简单方便,而且使用性能稳定。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坩埚(1)、加热装置(2)、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D及由水平流槽(6)、铸型(7)、引锭杆(9)、拉拔辊(10)组成的连铸引锭机构,其中加热装置(2)置于坩埚(1)的外侧,水平流槽(6)设置在坩埚(1)的侧壁上,其一端通过堵塞机构D与坩埚(1)相通,另一端与铸型(7)相通,引锭杆(9)的一端置于铸型(7)内,另一端设有使之运动的拉拔辊(10),其中坩埚(1)内设置有可将坩埚分隔为保温区I和静置区II的过滤网(3),来自熔炼炉的金属液从保温区I进入,堵塞机构D置于静置区II内。上述堵塞机构D包括有塞座(5)和塞杆(4),其中塞座(5)为内孔上大下小的中空套管,其下端进液口(51)置于坩埚(1)的下部,上端露置在坩埚(1)的液面之上。塞杆(4)的下部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上部露置于炉外。上述塞杆(4)的下部做成球面状,其通过该球面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塞座(5)和塞杆(4)用碳化硅或氮化硅或耐火陶瓷材料做成,其可以在高温下长期工作。为实现多股连续铸造,上述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D及由水平流槽(6)、铸型(7)、引锭杆(9)、拉拔辊(10)组成的连铸引锭机构可分别设有若干套。其可分别设在坩埚(1)的两侧,相应坩埚(1)的两侧均装设有过滤网(3)。本实施例中,坩埚(1)的单侧可设有4套,实现4股连续铸造,两侧共设有8套,实现8股连续铸造。为使熔炼炉内的金属液方便及顺畅地流入坩埚(1),上述坩埚(1)保温区I上还装有可从熔炼炉引入金属液的流槽(13)。为实现自动控制,上述塞杆(4)的上端还连接有驱动其做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12)。上述驱动装置(12)可为气动装置,也可为机械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2)为气动装置。为防止塞杆(4)与塞座(5)碰撞,塞杆(4)的上端通过弹簧缓冲装置(11)与驱动装置(12)连接。对引锭杆(9)冷却,把金属液的热量导出,使金属液凝固成铸件拉出,实现连续铸造,拉拔辊(10)与铸型(7)之间设有环状喷水冷却器(8)。此外,水平流槽(6)与铸型(7)外套有碳化硅管或氮化硅管,以确保其可以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用本技术进行生产时,金属在熔炼炉内熔化,经精炼、静置后,经流槽(13)流入坩埚(1)的I区,经保温使温度均匀,再经过滤网(3)过滤去除杂质后进入II区,进一步静置,使杂质上浮去除。干净的金属液经塞座(5)的进液口(51)进入,经出液口(52)进入水平流槽(6)及铸型(7)。开动拉拔辊(10)使引锭杆(9)将金属液顺利引出。同时,开通冷却器(8),对引锭杆(9)冷却,把金属液的热量导出,使金属液凝固成铸件拉出,实现连续铸造。在更换铸型(7)或漏液时,启动塞杆(4)的驱动装置(12),使塞杆(4)向下运动,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金属液就不能进入。用本技术可实现8股连续铸造,以生产直径16毫米的铜杆为例,年产量可达1000吨。且本技术由于设置了过滤装置,有效地减少了夹杂物的含量,故特别适合于生产直径为0.03mm以下的微细丝。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包括有坩埚(1)、加热装置(2)、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D及由水平流槽(6)、铸型(7)、引锭杆(9)、拉拔辊(10)组成的连铸引锭机构,其中加热装置(2)置于坩埚(1)的外侧,水平流槽(6)设置在坩埚(1)的侧壁上,其一端通过堵塞机构D与坩埚(1)相通,另一端与铸型(7)相通,引锭杆(9)的一端置于铸型(7)内,另一端设有使之运动的拉拔辊(10),其特征在于坩埚(1)内设置有可将坩埚分隔为保温区I和静置区II的过滤网(3),来自熔炼炉的金属液从保温区I进入,堵塞机构D置于静置区II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堵塞机构D包括有塞座(5)和塞杆(4),其中塞座(5)为内孔上大下小的中空套管,其下端进液口(51)置于坩埚(1)的下部,上端露置在坩埚(1)的液面之上,塞杆(4)的下部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上部露置于炉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其特征在于上述塞杆(4)的下部做成球面状,其通过该球面塞住塞座(5)的进液口(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热型连铸铸造炉,包括有坩埚(1)、加热装置(2)、控制金属液流出的堵塞机构D及由水平流槽(6)、铸型(7)、引锭杆(9)、拉拔辊(10)组成的连铸引锭机构,其中加热装置(2)置于坩埚(1)的外侧,水平流槽(6)设置在坩埚(1)的侧壁上,其一端通过堵塞机构D与坩埚(1)相通,另一端与铸型(7)相通,引锭杆(9)的一端置于铸型(7)内,另一端设有使之运动的拉拔辊(10),其特征在于坩埚(1)内设置有可将坩埚分隔为保温区Ⅰ和静置区Ⅱ的过滤网(3),来自熔炼炉的金属液从保温区Ⅰ进入,堵塞机构D置于静置区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沃光,余业球,贺春华,陈先朝,刘可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