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467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如下转向柱装置的构造:能够防止在二次碰撞时转向柱(6c)向上方位移,且与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无关地使转向柱(6c)与调节杆(18b)的顶端部之间的距离(D)相同。通过使设于调节杆(18b)的基端部的卡定臂(40)的顶端部同设于支承板部(23a)的卡定片(41)的卡定凹槽(42)卡合,将调节杆(18b)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卡定凹槽(42)的形成方向为如下方向:在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为上方时,卡定凹槽(42)的上端部与卡定臂(40)的顶端部卡合,在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为下方时,卡定凹槽(42)的下端部与卡定臂(40)的顶端部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柱装置,该转向柱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及从伴随着二次碰撞的撞击中保护驾驶员的机构。
技术介绍
如图30所示,汽车用的转向装置构成为方向盘I的旋转传递向转向齿轮机构2的输入轴3,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而推拉左右一对转向横拉杆4,从而赋予前车轮转向角。方向盘I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以沿轴向贯穿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转向柱6内。另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借助通用联轴器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借助另一通用联轴器9与输入轴3连接。 在这样的转向装置中,以往普遍应用有用于根据驾驶员的身体、驾驶姿势调节方向盘I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用于调节方向盘I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为了构成其中的倾斜机构,将转向柱6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身10以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枢轴11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其中,宽度方向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与车身的左右方向一致。另外,将固定于转向柱6的靠后端的部分的位移支架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承于车身10的支承支架12进行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位移。其中,前后方向是指车身的前后方向。其中,为了构成能够进行前后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诚一柴崎弘定方清萩原圣一渡边将司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