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451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7:34
用于分离多相混合物的分离器(2),包括被支撑的用于在外壳(4)内旋转的压力容器(7),外壳(4)包含可被保持在升高的温度或压力的气体。多个叶片(28)布置在所述压力容器(7)内。所述压力容器(7)具有入口(20)、第一相出口(22)和相对于分离器轴线从第一相出口(22)径向向外布置的多个第二相出口(24)。提供以压力激活的喷嘴(48)的形式的调节器以调节通过第二相出口(24)的流。在使用中,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被进给到所述压力容器(7)中,且所述压力容器(7)在气体内旋转,使固体积聚在第二相出口(24)附近。压力激活的喷嘴(48)重复地打开和关闭以排出积聚的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器,且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涉及用于分离多相混合物的各相的旋转分离器。
技术介绍
用于将多相混合物分成其组成相的离心分离器是公知的。现有的离心分离器通常依赖于间歇式分离方法。这涉及将混合物的各相分到分离器的不同区域。一旦分离结束,分离器就停止,且每个相可从分离器移除。间歇式的方法常常是不方便的,因为它涉及周期性中断分离过程。可替换地,每个相可经由分离的出口从分离器连续地移除。使用这样的方法,每个 相的移除率需要持续地被监控以确保分离过程保持有效。此外,固体和乳液在分离过程中逐渐积聚,并且填充分离器并浸没转子。术语“相”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可以指物质的特定状态,例如,物质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术语“相”也可用于区分不同的物质,例如,不互溶的液体或与液体相区分的固体。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分离多相混合物的分离器,其包括限定分离器轴线的压力容器、用于支撑压力容器以绕着分离器轴线旋转的支架、布置在压力容器内并被耦合以随着压力容器旋转的至少一个叶片和流量调节器,其中压力容器具有入口、第一相出口和相对于分离器轴线从第一相出口径向向外布置的多个第二相出口 ;所述流量调节器被设置成调节经过所述第二相出口的流。流量调节器可包括分别布置在第二相出口处的多个压力激活的喷嘴。每个压力激活的喷嘴可包括用于阻止流进入压力容器中的单向阀。单向阀可包括朝着闭合位置偏置单向阀的偏置装置。压力激活的喷嘴可设置在压力容器的径向外壁中。在压力容器内设置多个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可相邻于相应的第二相出口而被设置。收集器可包括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朝着相应的第二相出口会聚的漏斗。分离器还可包括用于调节压力容器内的压力的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可包括用于控制通过第一相出口的流的流量控制器。分离器可包括多个叶片。叶片可以是与分离器轴线同轴并从分离器轴线向外径向延伸的扁平圆盘。可选地,叶片可以是与分离器轴线同轴并从分离器轴线向外径向延伸的圆锥形盘。每个盘可具有绕分离器轴线圆周地布置的孔的阵列,其中相邻盘上的孔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地偏移。孔可以是穿孔。隔板翅片可在相邻圆盘之间延伸,且隔板翅片可相对于孔而布置以形成从压力容器入口到第一相出口的交错和/或互连的流动通道。至少布置有一个乳液出口,其可从第一相出口径向向外并从第二相出口径向向内而被布置。所述或每个乳液出口可包括相对于分离器轴线径向向外延伸的管,其中所述或每个管与乳液排出通道流体连通,乳液排出通道沿着分离器延伸并穿过分离器的端部排出,用于从分离器移除乳液。分离器还可包括设置有用于将流体供应到压力容器的内部的喷嘴的转子轴。喷嘴可布置成使得它们指向第二相出口。 分离器还可包括从第一相出口径向向外并从第二相出口径向向内布置的第三相出口。分离器还可包括可密封的外壳,压力容器可旋转地安装在可密封的外壳内。可密封的外壳可包括外壳的下部中的贮槽,第二相从该贮槽排出。设置有用于在可密封的外壳和压力容器之间的压力下引入流体的装置。该流体可以是气体。分离器可包括用于调节外壳和压力容器之间的压力的压力调节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使用用于分离多相混合物的分离器来分离包括第一相和第二相的混合物的方法,分离器包括限定分离器轴线的压力容器、用于支撑压力容器以便绕着分离器轴线旋转的支架、布置在压力容器内并被耦合以随着压力容器和流量调节器旋转的至少一个叶片,其中压力容器具有入口、第一相出口和相对于分离器轴线从第一相出口径向向外布置的多个第二相出口,且流量调节器布置成调节通过第二相出口的流,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第二相出口的两端产生正压力差,使得流被阻止通过第二相出口 ;(b)旋转压力容器,使得第二相在第二相出口附近积聚;(c)在第二相出口的两端产生负压力差,使得流被允许通过第二相出口。步骤(a)可包括限制或阻止流通过第一相出口以增加压力容器内的压力的步骤。步骤(a)可包括增加压力容器上的外部压力。该外部压力可足以抵消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和作用于压力容器的离心力。可重复步骤(a)到(C)以通过第二相出口移除积聚的第二相。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和更清楚地表明它可如何被实现,现结合例子并参考下面的附图进行阐述,其中图I是分离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分离器的透视剖面图;图3是图I所示的分离器的端部的放大的透视剖面图;图4是与图3所示的端部相对的在图I中所示的分离器的端部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图2所示的分离器的转子的部分的剖视透视图;图6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部分的径向剖面图;图7是图6中的区域VI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8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轴和叶片截面的部分的透视图;图9是图2所示的转子的筒截面的部分的另一透视图10是在收集器的区域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分离器的一种变形的转子的部分透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分离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剖面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分离器的端部的放大透视剖面图; 图13是与图12所示的端部相对的在图11中所示的分离器的端部的放大剖面图。图14是图11中所示的转子的部分的径向剖面图;以及图15是图11中所示的转子的轴和叶片截面的部分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和2不出包括外壳4的分离器2,外壳4支持在其内旋转的转子6。外壳4包括在每端处由入口法兰10和出口法兰12封闭的圆柱形部分8。转子6包括以由轴14支撑的圆柱形筒7的形式的压力容器。轴14在相应的法兰10、12中被轴承18支撑,用于绕着分离器轴线16旋转。筒6设置有筒入口 20、第一相出口22,多个第二相出口 24,和第三相出口 26。参考图3,筒入口 20包括四个弧形的和周向间隔开的孔,其绕着轴线16圆周地延伸。第一相出口 22在与筒入口 20相对的筒7的端部处。第一相出口 22包括绕着轴线16圆周地延伸的环形孔。第二相出口 24穿过筒7的径向外壁而形成。第二相出口 24被布置成轴向和周向间隔开的阵列。第三相出口 26被布置成相邻于第一相出口 22,并包括绕着轴线16圆周地布置的多个孔。第三相出口 26与第一相出口 22同轴,但与第一相出口22径向向外间隔开,并与第二相出口 24径向向内间隔开。一堆圆盘28 (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包括十八个圆盘28)沿着轴14的长度布置。圆盘28垂直于分离器轴线16延伸,并固定到轴14。圆盘28因此被耦合而随着筒7旋转。如图2、6和8所示,每个圆盘28具有绕着分离器轴线16相等地间隔开的多个径向延伸的狭槽30。所示实施方式在每个圆盘28中有二十个狭槽30。圆盘28被布置成使得相邻圆盘28的狭槽30绕轴线16相互成角度地偏移,并使得间隔的圆盘28的狭槽30在角度上对准。翅片32被布置在相邻圆盘28之间并邻接相邻圆盘28。翅片32轴向和径向地延伸。每个翅片32与前方的圆盘(即,较接近于筒入口 20的圆盘)上的相应狭槽30对准,并沿着其长度与狭槽30相交叉。因此,狭槽30和翅片32界定沿着筒7的长度的一系列交错和互连的流动通道。每个翅片32具有异形的边缘34,其与设置在狭槽30的端部处的圆盘24中的相应定位凹槽35配合。如图2所示,环形堰板29被设置成相邻于第一和第三相出口 22。堰板29的径向内周边从轴14的外表面偏移。环形板31从堰板29的径向内周边延伸到筒7的端壁,从而界定在堰板29和第一相出口 22之间的环形流动通道。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约翰·帕金森凯文·E·科利尔
申请(专利权)人:专业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