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动模底冷却管等结构的改良。包括水管,水管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水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冷却水管的一端。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且由于模具中部经过集中强制冷却不致过热,故可适当的提高工作原料的温度,这样模具四周的温度也就相应上升,提高了原料在压铸过程的流动性,提高了产品的表面质量。该专利对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有着较明显的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零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动模底冷却管等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目前,在压铸模具中设置有的冷却管为一端是进水口,另一头是出水口,冷却效果不甚好。有人申请的专利,专利名为“一种压铸模具的冷却系统专利号为02263967.5”,它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冷却系统,其在压铸模具原有的水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一加强冷却水通道,此冷却水通道沿模具的一侧、于模具进料口处呈环形分两路绕过整个进料口、通向模具的另一侧,且模具进料口在冷却水通道的环形部位处增设有铜套,对模具中热量最集中、温度最高的进料口四周进行集中强制冷却,使模具的中部与四周快速达到热平衡,缩短了模具等待脱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该专利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维修、制造成本较高等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冷却效果不甚好,未能有效的对模具的具体某点进行冷却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冷却效果好,能有效的对模具的具体某点进行冷却,对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有着较显的效果的动模底冷却管。本技术同时还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易安装和维修,维修费用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和维修容易的动模底冷却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动模底冷却水管,包括水管,水管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水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冷却水管的一端。有利于冷却水管对具体部分的冷却作用,同时能更有效的起到冷却作用;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冷却水管的一端有利于减小冷却水管的体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又有于安装与拆卸。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连通有进水管套;所述出水管连通有出水管套。有利于安装进水管与出水管。作为优选,在水管近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端设有水管冒。有利于生产制造冷却水管,简化生产制造冷却水管的生产工艺。作为优选,在所述外管外壁与所述出水管套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水管冒延伸至所述进水管套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水管冒通过罗纹相连接。有利于进水管与出水管连接到内管和外管上。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在所述出水管相对应处设有孔;所述水管冒为螺栓形,在所述水管套的T形脚部在轴向开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所述内管相配合,与所述通水孔垂直的方向连通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管相配合。有利于安装冷却水管的各个部分,使得冷却水管内的水流通顺利,同时有利于简化冷却水管的生产制造工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管套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出水管套与所述进水管套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水管套与所述水管冒之间设有密封圈。有利于防止冷却水管中的水向外溢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管接合处全周焊接;所述水管冒与所述内管接合处全周焊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套接合处全周焊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套接合处全周焊接。有利于防止冷却水管中的水向外溢出。作为优选,所述外管远所述进水管端设有接口;所述内管长度大于所述外管长度。有利于冷却水管能顺利、稳定的安装到模具上,所述内管长度大于所述外管长度,有利于内管中的水能顺利的流到外管内,从而水从出水管中流出。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且由于模具中部经过集中强制冷却不致过热,故可适当的提高工作原料的温度,这样模具四周的温度也就相应上升,提高了原料在压铸过程的流动性,提高了产品的表面质量。该专利对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有着较明显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管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出水管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水管冒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进水管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中外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动模底冷却水管,如图1所示,它包括水管,水管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分别连通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进水管3和所述出水管4设置在冷却水管的一端,如图5所示,所述进水管3连通有进水管套31,所述进水管3与所述进水管套31通过罗纹连接或者是焊接,所述进水管套31在轴向开有阶梯通孔,所述进水管3伸入所述进水管套31的长度为所述进水管套31的壁厚;如图3所示,所述出水管4连通有出水管套41,所述出水管4与所述出水管套41通过罗纹连接或者是焊接,所述出水管套41在轴向开有两端对称的阶梯通孔,在纵向开有与所述出水管4外壁相适应的孔,所述孔的长度大于阶梯通孔中最小的孔的直径,有利于所述内管1与所述外管2之间的水能顺利的从所述出水管4中流出,起的平稳水流的作用,有利于安装密封圈7,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出水管套41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出水管套41与所述进水管套31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进水管套31与所述水管冒5之间设有密封圈7,在水管近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端设有水管冒5,在所述外管2外壁与所述出水管套41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管6,所述水管冒5延伸至所述进水管套31内,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水管冒5通过罗纹相连接,所述连接管6在所述出水管4相对应处设有孔,所述的孔与所述的出水管4相配合,如图4所示,所述水管冒5为螺栓形,在所述水管套5的T形脚部在轴向开有通水孔51,所述通水孔51与所述内管1相配合,与所述通水孔51垂直的方向连通有进水孔52,所述进水孔52与所述进水管3相配合,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外管2接合处全周焊接;所述水管冒5与所述内管1接合处全周焊接;所述进水管3与所述进水管套31接合处全周焊接;所述出水管4与所述出水管套41接合处全周焊接,如图1所示,所述外管2远所述进水管3端设有接口21,接口21用于把冷却水管安装到模具上,所述内管1长度大于所述外管2长度,模具上对应于所述内管1伸出所述外管2部分处设有空腔,有利于内管1内的水能顺利的流入外管,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外管2与所述连接管6相配合处壁厚较其他部分小所述外管2,有利于稳定安装所述连接管6。使用时,水从进水管3流入,通过水管冒5中的进水孔52,在到通水孔51进入内管1,内管1流出的水进入外管2,外管2内的水通过连接管6上的孔进入出水管,外管2采用铁制造而成,有利于提高导热性,从而完成冷却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动模底冷却水管,包括水管,水管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水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分别连通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进水管(3)和所述出水管(4)设置在冷却水管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底冷却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连通有进水管套(31);所述出水管(4)连通有出水管套(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底冷却管,其特征在于在水管近所述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端设有水管冒(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动模底冷却水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2)外壁与所述出水管套(41)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管(6),所述水管冒(5)延伸至所述进水管套(31)内;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模底冷却水管,包括水管,水管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水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分别连通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所述进水管(3)和所述出水管(4)设置在冷却水管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鑫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