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顶部充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302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33
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充电装置由无线通讯系统、充电控制系统、电磁定位装置、弹簧装置、充电电极和车上电极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功能特点:a、充电过程自动化程度高;b、充电时人接触不到电极和电缆,安全性高;c、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d、维护方便,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随着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作为汽车储能装置成为可能,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但是需要充电的汽车充电过程却存在危险。尤其对于电动公交车,公交场站乘客密集,充电安全更显重要。现在的充电方式是由人将充电插头插到插座上,实现充电。充电线裸露在外很容易对车辆旁边的行人造成绊倒甚至拉脱充电插头造成电击危险。也有车辆采用换电模式,但是又存在投资大、技术指标统一困难、操作复杂、劳动强度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不足,利用电磁定位装置,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充电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I ;车上电极2 ;充电电极3 ;电磁线圈4 ;弹簧装置5 ;顶部支架6 ;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7 ;充电控制系统8 ;充电设备9。其特征在于电动汽车上安装有车载无线通信装置1,车顶部安装有车上电极2,在场站充电工位安装有顶部支架6,支架上安装弹簧装置5,弹簧装置5的下端装有充电电极3,充电电极3与车上电极2的外壳上装有电磁线圈4,充电电极3与车上电极2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时车载无线通讯装置I与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7相互发送接收充电信息。电磁线圈4的开关受充电控制系统8的控制。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8指示充电设备9给电动汽车充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功能特点a、充电过程自动化程度高;b、充电时人接触不到电极和电缆,安全性高;c、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d、维护方便,使用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载无线通信装置;2.车上电极;3.充电电极;4.电磁线圈;5.弹簧装置;6.顶部支架;7.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8.充电控制系统;9.充电设备。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功能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充电时,车辆正确停放到充电工位上关闭车辆。车载无线通讯装置I、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7打开,充电控制系统8启动充电程序,电磁线圈4打开(车上电极2端的电磁线圈4由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7向车载无线通讯装置I发出指令从而打开),电磁线圈相互吸引而牢牢闭合,使得车上电极2同充电电极3精确对接,从而触发充电信号。充电控制系统8收到电极接通信号后接通车上电极2与车上充电电路,启动充电过程。电池管理系统按照电池状态给出充电电流电压需求,并监控电池受电情况,车载无线通讯装置I将电池信息传送到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7,发送给充电控制系统8。充电控制系统8控制充电机9按照需求送出电流并监控。当电池充满或充电中止时,电磁线圈4关闭,弹簧5自动收缩使电极分离,从而完成充电过程。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无线通讯系统、充电控制系统、电磁定位装置、弹簧装置、充电电极和车上电极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无线通讯系统、充电控制系统、电磁定位装置、弹簧装置、充电电极和车上电极组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电极安装在车辆上方的弹簧装置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以从车辆顶部对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郑广州汪洋张伟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莱赛电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