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81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用端子,其包括:绝缘部件(20),所述绝缘部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且包括沿所述壳体延伸的凸缘部;第一端子部件(30),所述第一端子部件设置成贯穿所述绝缘部件(20),并且包括管状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是导电的;和第二端子部件(40),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包括接合部并且插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的所述管状部中,所述第二端子部件(40)在所述管状部中通过所述接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上,并且沿所述管状部的轴向延伸。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定位在所述凸缘部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之间的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电用端子,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其中两个通电用的端子部件通过接合部彼此接合的通电用端子。
技术介绍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No. 8-96866公报(JP-8-96866-A)和日本专利申请No. 6-150989 公报(JP-6-150989-A)公开了一种端子。·JP-8-96866-A公开了一种用于柱头螺栓(双头螺栓)端子的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柱头螺栓端子的外周,并且包括在柱头螺栓端子竖直立设的状态下向上开口的沟槽部。套管的沟槽部设置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设置在沟槽部的开口侧并且沿使开口扩大的方向倾斜以将板端子的爪部引导到沟槽部中而将板端子紧固于柱头螺栓端子以供导通。所述爪部从上方插入到沟槽部中以便限制板端子的运动。JP-6-150989-A公开了一种包括螺栓部和凸台部的结构,在螺栓部中用作电连接用端子的螺栓固定在平板部上,在凸台部中形成有供平板部插入的槽部和将螺栓引导到通孔的引导部。平板部插入到槽部中,并且螺栓装配到引导部中以被推入到通孔中,从而母线或连接端子从通孔进行装配以便由螺母紧固。
技术实现思路
当端子部件设置有接合部时,接合部可能经受大的应力而破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在接合部开裂的导电用端子。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导电用端子。所述导电用端子包括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且包括沿所述壳体延伸的凸缘部;第一端子部件,所述第一端子部件设置成贯穿所述绝缘部件,并且包括管状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是导电的;和第二端子部件,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包括接合部并且插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件的所述管状部中,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在所述管状部中通过所述接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上,并且沿所述管状部的轴向延伸。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定位在包含所述凸缘部的一个表面的平面和包含所述凸缘部的另一个表面的平面之间的空间内。在如此构造的导电用端子中,接合部位于凸缘部的厚度内。因此,可缓解在接合部产生的应力,因为接合部被凸缘部包围。在所述导电用端子中,所述第一端子部件可包括沿所述管状部的径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空间内。在所述导电用端子中,所述接合部可配置成在所述管状部的径向上与所述突出部重叠。在所述导电用端子中,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可以是柱头螺栓。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贯穿壳体的导电用端子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贯穿壳体的导电用端子的剖视图;以及图3示出根据在凸缘部的厚度内未设置接合部的比较示例的构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重复说明。各实施例可彼此组合。(第一实施例)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贯穿壳体的导电用端子的剖视图。如图I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用端子I包括固定用绝缘部件20、第一端子部件30和第二端子部件40。固定用绝缘部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并且包括沿壳体10延伸并具有厚度T的凸缘部21。第一端子部件30设置成贯穿固定用绝缘部件20,并且包括沿由箭头2表示的轴向(贯穿方向)延伸的管状部32。第二端子部件40包括接合部41,并且插入在第一端子部件30的管状部32中。第二端子部件40在管状部32中通过接合部41固定在第一端子部件30上。接合部41在由箭头2表示的轴向上定位在凸缘部21的厚度T内。也就是,接合部的轴向位置位于凸缘部的一个表面的轴向位置和凸缘部的另一个表面的轴向位置之间(或者,接合部41在由箭头2表示的轴向上定位在包含凸缘部21的一个表面的平面和包含凸缘部21的另一个表面的平面之间的空间内)。在第一实施例中,由箭头2表示的轴向与凸缘部21的表面垂直。壳体10容纳电气装置,例如逆变器、变换器和电容器。例如,在壳体10中容纳有向车辆的附件供给电流的DC-DC (直流-直流)变换器。因此,必须确保壳体10内部的电气装置和壳体10的外部之间的导电。导电用端子I用于壳体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导电。固定用绝缘部件20由固定用树脂形成。固定用绝缘部件20包括沿壳体10延伸的凸缘部21。螺栓60设置成贯穿凸缘部21。固定用绝缘部件20在螺栓60贯穿固定用绝缘部件20且螺栓60的末端部旋拧在壳体10中的情况下固定在壳体10上。第一端子部件30设置成贯穿固定用绝缘部件20。第一端子部件30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开口 35。螺栓等插入在开口 35中以将第一端子部件30连接到壳体10内部的电气装置。用作通电端子部的第一端子部件30包括沿由箭头2表示的轴向延伸的管状部32。在图I中,管状部32成形为具有底部。但是,管状部32不是必须成形为具有底部,而是可设置成贯穿第一端子部件30。在第一端子部件3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突出部31。突出部31可设置在第一端子部件30的整个外周上(或整个圆周上)。多个突出部31可设置成在圆周上彼此间隔地呈放射状配置。设置突出部31可增大第一端子部件30的外周面和固定用绝缘部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此外,在厚度T内设置突出部31能使突出部31和固定用绝缘部件20可靠地彼此固定。由柱头螺栓构成的第二端子部件40部分地插入在管状部32中,使得接合部41与管状部32接合以防止第二端子部件40转动。第二端子部件40沿管状部32的轴向延伸。接合部41在轴向上定位在固定用绝缘部件20的凸缘部21的厚度T内,并且也在轴向上定位在突出部31内(配置成使得整个接合部41在管状部32的径向上与突出部31重叠)。这防止了由于在接合部41产生的应力而开裂,因为第一端子部件30和凸缘部21沿接合部41的径向是厚的。 在本示例中,第二端子部件40是柱头螺栓(插入式螺栓)。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第二端子部件40也可以是除螺栓以外的其它元件,只要它包括接合部41即可。圆端子80与第二端子部件40装配在一起。螺母50旋拧到第二端子部件40上以挤压圆端子80而使圆端子80与第一端子部件30紧密接触。这允许圆端子80与第一端子部件30彼此接触。必要的是,第一端子部件30应当是导电部件。但是,第二端子部件40可以是导电部件或绝缘部件。这是因为在本示例中壳体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导电可通过圆端子80和第一端子部件30之间的导电来实现。在第二端子部件40不是柱头螺栓的情况下,圆端子80可通过除旋拧以外的手段固定在第一端子部件30上以实现第一端子部件30和圆形端部80之间的导电。圆端子80不必一定是圆的(从轴向上看为圆形),而可以是构造成与第一端子部件30接触的导电端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如此构造的导电用端子I可减小在接合期间在接合部41产生的应力而不增大导电用端子I的物理尺寸。这是因为能通过在无用空间内设置固定用绝缘部件20的凸缘部21来增大第一端子部件30的体积而不增大整个导电用端子I的物理尺寸。也就是,接合部41被其它部件包围,且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经受小的应力。结果,可防止在接合部41周围第一端子部件30的开裂。(第二实施例)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贯穿壳体的导电用端子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型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设置突出部31。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部件(20),所述绝缘部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且包括沿所述壳体延伸的凸缘部;第一端子部件(30),所述第一端子部件设置成贯穿所述绝缘部件(20),并且包括管状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是导电的;和第二端子部件(40),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包括接合部并且插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的所述管状部中,所述第二端子部件(40)在所述管状部中通过所述接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上,并且沿所述管状部的轴向延伸,其中,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轴向上定位在包含所述凸缘部的一个表面的平面和包含所述凸缘部的另一个表面的平面之间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5 JP 162045/20111.一种导电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部件(20),所述绝缘部件固定在壳体上,并且包括沿所述壳体延伸的凸缘部;第一端子部件(30 ),所述第一端子部件设置成贯穿所述绝缘部件(20),并且包括管状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是导电的;和 第二端子部件(40),所述第二端子部件包括接合部并且插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件(30)的所述管状部中,所述第二端子部件(40)在所述管状部中通过所述接合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晃平岛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