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田元专利>正文

铅酸蓄电池外化成酸雾零排放化成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690 阅读:5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能源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外化成酸雾排放的创新技术,效果为零排放。其起因是:目前大部分生产厂家採用酸雾排放严重的外化成生产线,严重污染环境,运转费用高,不符合绿色环境节能排放要求。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变开口外化成槽为单体密封化成槽,达到单体外化成酸雾零排放,串联后化成也是零排放”。依据是:酸雾是硫酸、水汽、空气(氢、氧等)混合物,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就可分离。采用的措施:利用“无源酸雾识别禁止系统”,阻、隔、捕等手段坚决禁止酸雾逃跑。每个单体外化成槽达到酸雾零排效果则整条化成线就达到零排目的,又因无源故运行费用接近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能源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外化成酸雾排放的创新技术,它涉及到酸雾迷宫、憎水滤气装置(片、筒、罐及其组合)或分子筛、酸性分子捕捉器。由于理论基础与目前酸雾排放技术不一样,外化成产生的酸雾,当前是先排放后处理,本专利技术是未排放就处理”的理念,所以能达到零排放,设备简单性能优良。
技术介绍
为了绿化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国家政府对排污企业提出高的要求,但目前的环保设备达不到这些指标。一般他们采用两种方法1,物理捕集法,酸雾经风道、集酸箱一级拦截,再经酸回收器二级回收捕集,通过二级多层纱网,把酸雾截留净化回收,集中排放;2,化学吸收法废气经风道,集酸箱一级拦截,再经玻璃纲净化塔,由风机压入净化塔经四级噴淋及二层填料层与NaOH气液反应,再除液处理排放。不管那家环保设备制造厂, 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产品,其指导理论是将酸雾先排出再处理,因此设备庞大、复杂、效果差。例如内化成由于分散度大,利用吸风、喷淋、滤网、以及水处理(二次污染)不可能有好的效果,车间不可能闭密起来,只能四通八达,风一吹,雾气全厂扩散,変成无组织排放;而外化成也是利用罩、吸风、喷淋、滤网、以及水处理(二次污染)仍有大量酸雾排到厂外,长期积累周边土地变成酸性土址,车间内仍有大量酸雾散发对工人健康不利,如图I目前推广的酸循环电池化成系统(称重大革新);图2目前销售的二级喷淋塔装置;图3目前销售的管型电池化成系统、;图4目前销售的极板化成线室内部分;图5目前销售的极板化成室外酸雾化学处理;为此我们提出铅酸蓄电池外化成酸雾零排放化成槽技术。如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外化成槽及盖,(a)为本专利技术化成槽侧面图,(b)是本专利技术外化成槽的密封零排放翻动盖;图7本专利技术所用盖上面的“酸雾识别禁止器”它能起到零排放作用。该专利技术是借助“富液阀控平滑式免維护蓄电池”(2010102090593)中富液阀控前道技术发展而来。也是专利申请号2011101325882 “铅蓄电池内化成酸雾零排放富液杯”的姊妹。
技术实现思路
1,与目前排污理论上的差别是如何对待酸雾,外化成析气电位低易电解水、温升雾化等而产生酸雾,当前是先排放后处理,本专利技术是未排放就处理”的理念。本专利技术禁止酸雾离开本体(例如内化成,酸雾不得离开单体电池,已申请专利,申请号2011101325882 ;夕卜化成酸雾不得离开化成槽),而市场上普遍推广的技术正好相反,它们是在工程技术上帮助(抽风)酸雾直接快速离开单体电池和化成槽,离开之后再处理。这是两者之间产生设备差异和效果差异的根源。2,本专利技术是以零排放为宗旨,即采用不让酸雾排出去。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密封化成槽并装有“酸雾识别禁止器”,它用阻、迷结构、憎水滤气装置(片、板、筒、罐及其组合)或分子筛、酸性分子捕捉器,如图6、7所示。图6是外化成槽的上盖,I为酸雾零排放盒,2为排气孔,3为活动耳,4为槽之间串联导电块,5为下槽密封阳突,6为上盖密封阴凹(阴阳相合上下为密封,凹中带有软橡胶垫),7为手把并与下槽间有锁紧装置,保证盖与下槽绝对密闭.8为加液孔,可随时加水、加液.但运行时必须塞紧。图7为酸雾零排放盒,即“酸雾识别禁止器”,它是关键液,酸汽,水雾从I进入迷宫2,受阻逐步分离,剩余从3进入汽室4,受到上部憎水滤片5 (根据不同环境要求可设计成片形,板形,罐形等)的阻拦,酸雾水及大分子者不得通过,只有氧,氢及个别H2SO4分子逃跑出来,6是专门捕捉H2SO4的器件,剩下真正无害於环境的氧、氢等气体从7孔排出,所以本专利技术是一个价廉、性能好的技术。最终使酸雾全被禁锁在槽内为化成做贡献(硫酸、水是化成中化学反应、电化反应不可缺少的主要材料,本来不希望跑出来,且会增加成本和工作量)。为防止酸雾逃离必须在源头设置多道“防禦工事”,收到很好效果。(只有10cm*10cm就可以让酸雾不离开化成槽,为化成做贡献)。3,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去掉大型收集、管道、抽风、水塔、喷淋、水池二次处理(NaOH中和、沉澱、分离排放、回用)。①省去大设备;②留下大空间;③少去维护无源运行,费用基本为零;⑤工人健康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目前推广的酸循环电池化成系统(称重大革新);图2目前销售的二级喷淋塔装置;图3目前销售的管型电池化成系统、;图4目前销售的极板化成线室内部分;图5目前销售的极板化成室外酸雾化学处理;图6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外化成槽及盖,(a)为本专利技术化成槽侧面图,(b)是本专利技术化成槽的密封零排放翻动盖;图7本专利技术所用盖上面的酸雾零排放装置。具体实施方法将外化成槽看成一个单体电池,用二端网路理论设计槽之连接铅条分布,密封化成槽,槽盖装上酸雾零排装置,为了翻看上板可装有活动耳以便翻看(也可用透明板),并有加水孔,孔有塞,平时塞,加液水开。运行槽必闭合。实施举例对于目前用单个外化成槽串联组成的外化成线1,第一步布置好不焊接化成导电连接铅条,2,按装密封圈座(有阴阳相合并有橡胶垫及塑料条组成)3,按装密封盖,4,按装两根自动加液导管化成液导管及去离子水导管。由于密封盖后有活动“耳”,所以可自由翻转,前有搭扣,上盖下槽连接处有密封橡胶,所以可密封。插入生极板就可以进入化成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铅酸蓄电池外化成必然会产生酸雾,当前是先排出后处理,本专利技术是未排放就处理的技术涉及到:1,各单体(槽)必须改成密封型化成槽,槽之间的连接通过侧面密封边上的导电连接块连接;2,涉及到权利1所述,各单体(槽)必须设有自由翻盖和前后塔扣的外化成槽盖,并保证扣上后单体槽保持密封状态;3,上盖装有“酸雾识别禁止器”其功能是只准气(氢、氧)排走而酸雾水汽禁止通过。为了添加化成酸液和去离子水,盖上设有加液(水)孔,在化成通电时必须用“塞子”塞紧保持密闭;4,涉及到权利1,2,3所述,“酸雾识别禁止器”是有迷宫、憎水(汽)片(板、罐)、酸雾捕捉物构成。该技术能实现外化成酸雾零排放功能,为专利权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铅酸蓄电池外化成必然会产生酸雾,当前是先排出后处理,本发明是未排放就处理的技术涉及到 ·1,各单体(槽)必须改成密封型化成槽,槽之间的连接通过侧面密封边上的导电连接块连接;2,涉及到权利I所述,各单体(槽)必须设有自由翻盖和前后塔扣的外化成槽盖,并保证扣上后单体槽保持密封状态;3,上盖装有“酸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田元
申请(专利权)人:史田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