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田元专利>正文

铅蓄电池内化成酸雾零排放富液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6878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新能源制造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酸雾排放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CETC14研究所发明专利技术的“富液阀控平滑”蓄电池(国家火炬)技术的延伸和改进。问题是,规定2014年后只能用污染较少的内化成,它虽优於外化成,但仍产生严重的无组织酸雾排放,有害工人健康及污染环境。原因是用开口富液杯或消开式化成,当随着电流大、天气热、温度高,酸雾仍然严重,而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零排放”。其理论是用碱式分子筛把酸雾、气体分开。具体方法:1.阻、吸雾球;2.多层碱性分子筛,制成封闭富液杯,变无序为有序分离排放,达到污染“零排放”。既有益于生产工人健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铅蓄电池内化成酸雾零排放富液杯
史田元025-52145086 13813931917本专利技术是环保领域中必须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内化成酸雾“零排放”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CETC14研究所专利技术的“富液阀控平滑”蓄电池(国家火炬项目)原理技术的延伸和改进。它是内化成用的富液杯,能真正起到酸雾“零排放”的功能。它涉及到富液杯帽,结构及酸雾、气分离器。既有益于生产工人健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是因环保升级要求严格而专利技术的一种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根据,《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在2014年之前必须实行内化成,认为该工艺能耗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利于环境保护,要杜绝使用高耗能、高污染、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由于内化成是电池极板经固化后就进行组装,必须使极板上活性物质变成菏 电状态所以要注液(稀硫酸或其胶液)进行充放电,最终电池中阳板为不稳定的氢氧化铅(二氧化铅和水),负板为海棉状铅,及稀硫酸。在内化时温度会升高,液体膨脹,为了不溢出,在单体电池的加液孔上装上富液杯,图2所示1为杯身;2为插口 ;3为橡胶连接件。由于充放电时有部分电流电解水加上温度升高所以仍有酸雾溢出或有星星滴滴的酸和雾气冒冲出来(如胶体内化成)。尤其电流稍加大就会严重,故一般用小电流充电拖长内化时间达120h,大大降低生产效率,环保技术中定义为无组织排放,这种无序排放对生产工人健康有害,为了保护环境、工人健康、缩短化成时间,专利技术了对酸雾封闭而无害气体能排出的内化成富液杯,变无序为有序的“零排放”,既有益生产工人健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图I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1,原来开口富液杯图2必须改成如图I所示内化成封闭酸雾“零排放”富液杯;2,杯帽必须做到酸雾有迷宫,有阻挡,更要有酸雾不能排出而气体能排出的碱性气雾分离器,其中I为保护盖;2为多层碱性分离气雾片;3为阻雾、吸雾球;4为富液杯身;5为插口;6为橡塑套;7,过渡漏斗。3,图3是大型铅酸碱性雾气分离筒它有较大的分离面积是用在大型单体电池内化成用的装置。I为碱性筒体;2为筒座;3为固定螺纹。附图说明图I是,内化成封闭酸雾零排放富液杯。图2是开口内化成酸雾无组织排放富液杯,I为杯身;2为插口 ;3为橡皮套。图3是车间集中式酸雾“零排放”酸雾气碱性分离筒。具体实施例方式1,根据酸雾排出量的多少决定分离片的排气面积;2,从“
技术实现思路
”看到若要一个良好性能的酸雾气分离装置必须具有如图I所示结构和兀件特性;3,对于胶体电池内化成因无液溢出,分离片面积可略少,或只用憎水分离片即可;4,对于大型单体电池排酸设备应更复杂,尤其是阻挡板可设计成迷官结构,如富液阀控中的迷宫结构,排气片可大面积或增用罐筒结构,如图3所示;5,对于集中排气则必须采用大的碱性憎水分离筒/片增大排气量,可采用空气吸风及负压抽风,不必用湿式除尘造成第二次污染,水的浪费。实施举例举例1,电动自行车10—24Ah电池必须用内化成,其分离片可选用19—25mm为直径厚约4-6mm多层碱性薄片,孔率30%以上即可,孔径小于雾点滴,并经憎水处理,既能憎 水又有中和特性的碱性分离片;如图I就是该类电池内化成所用的富液杯,可制成接近“零排放”效果。对于胶体电池可采用憎水分离片即可。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酸雾气分离技术,它是利用多种技术的结合,最重要是采用碱性分子筛分离片、筒组合技术,排放程序为阻一吸一分(利用多层组合碱性分子筛)一排,将各种电池内化成开口富液杯(漏斗)改成具有分离、中和功能的封闭式富液杯;2.涉及权利1,对于胶体内化可简化为矮筒、憎水分离片即可有效;3.按权利1,涉及到该技术主要用在酸雾排放中,对于单体大容量电池化成用酸雾、气分离富液杯,必须用大号封闭式富液杯;当扩及车间集中酸雾排放系统,必须略加改动,并增加酸液收集器,车间集中酸雾“零排放”工程系统用阻一吸一分(利用碱性分子筛)一集一排,且不用水喷淋等湿式除尘,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视为权利保护范围。如用水雾收集酸雾等老技术不在本权利之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新能源制造及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酸雾排放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CETC14研究所专利技术的“富液阀控平滑”蓄电池(国家火炬)技术的延伸和改进。问题是,规定2014年后只能用污染较少的内化成,它虽优於外化成,但仍产生严重的无组织酸雾排放,有害工人健康及污染环境。原因是用开口富液杯或消开式化成,当随着电流大、天气热、温度高,酸雾仍然严重,而本专利技术是“零排放”。其理论是用碱式分子筛把酸雾、气体分开。具体方法1.阻、吸雾球;2.多层碱性分子筛,制成封闭富液杯,变无序为有序分离排放,达到污染“零排放”。既有益于生产工人健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文档编号H01M10/42GK102794074SQ201110132588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史田元 申请人:史田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酸雾气分离技术,它是利用多种技术的结合,最重要是采用碱性分子筛分离片、筒组合技术,排放程序为阻→吸→分(利用多层组合碱性分子筛)→排,将各种电池内化成开口富液杯(漏斗)改成具有分离、中和功能的封闭式富液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田元
申请(专利权)人:史田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