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增程型电动汽车的电池组,T形电池组安装在传统燃油车的车身底盘中央通道下方,电池组上盖拥有3个进风口以及1个出风口;其下方设有电池组底板,模组固定支架位于电池组地板上方,可以用来固定模组以及加热带,模组外壳设计有风道,模组之间通过连接件护盖将连接件固定在在模组两侧,底板下表面设有加强筋。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保证传统燃油车车身底板以及乘用仓变化不大的基础上使整车载荷分布更加合理,保证了整车制动性和转向性能,同时最大程度发挥了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电池组温差过大这个难题,延长电池单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
技术介绍
伴随着能源地不断消耗,温室效应地日益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许多汽车企业都在投入较大精力来参与电动车的研发,那么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被认为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等重要趋势之一。由于受到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制约,如果采用纯电模式行驶,那么行驶里程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本专利技术安装有一个小排量发动机,若行驶里程较短,可以采用纯电模式行 驶,当电量不足时可以利用发动机工作,给电池组充电,里程较长时优势比较明显。电池采用目前条件下市场上技术比较成熟等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超长寿命、安全性高、环保且不需要稀有金属、充电速度快,自放电少,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电池单体电压高,放电平台稳定、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受到全球动力电池专家的大力推ο传统认为电池能量密度与燃油方式相差很大,电池需要数目较多从而导致占用空间较大、使整车质量分布不均以及冷却散热问题等导致增程型电动汽车的使用受到限制。而且,电池的功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不仅是在高温时影响电池的功率,在低温情况下,电池的功率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组布置影响整车质量分布、碰撞安全、电池温差过大差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包括电池组上盖、电池组下底板、并列布置在电池组内部的模组;电池组整体成T形安装在电动车底板下部;电池组下底板与电池组上盖连接在一起;电池组上盖设有3个电池组进风口和I个电池组出风口。所述电池组的3个进风口分别设置于电池组前部上方以及T型电池横向部分内侧并分列于竖直部分两侧的位置;所述电池组的出风口设置于电池组后部上方;三个进风口分别从空调以及乘用仓取风,出风口处安装引风机。电池组下底板包括电池组侧翻边、固定吊耳、模组固定支架、底板加强筋;在电池组下底板下表面设有底板加强筋,下底板上表面设有固定模组的模组固定支架,模组固定支架连接模组,模组与模组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电池组内还包括有加热带总成,所述加热带总成包括加热带和加热带固定支架。模组包括模组侧外壳、模组上下盖板及在模组内安装有6个电池单体,模组内的电池单体之间电连接,电池单体顶部设有线束可以固定;在电池进风口之间的模组上方固定支架上安装维修开关,所述维修开关设置于维修开关盖内。在模组的侧壁及上下盖板设计有冷却和加热风道;冷却时电池组进风口处从乘用仓以及空调取风,风从模组上盖板及模组侧外壳的风道流入、再从模组的下盖板的风道流出,最后从电池组出风口流出,达到冷却电池单体的目的;加热时利用固定在模组固定支架的加热带总成发热,经过电池组出风口的风机抽风,热量经过模组盖板、模组外壳,达到加热的功能。模组内部的电池单体纵向两侧均布有单体加强筋,保证单体在水平方向的固定,在竖直方向通过上盖定位件,保证单体不会产生相对运动。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I、本专利技术动力电池组在保证传统燃油车车身底板以及乘用仓变化不大的基础上,合理地将T形电池组分布在底板下侧,T形前部分位于前座椅中间不占用较大空间,后部分位于后座椅正下方,由于该增程型电动汽车前部安装有传统发动机,T形电池组从而使整车载荷分布更加合理,保证了整车制动性和转向性能。2、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下底板带有侧翻边、加强筋、模块固定支架、固定吊耳,有效解决电池进水、整车的强度及刚度、模组及电池组方便安装等问题。电池组下底板装有钣金支架,便于加热带固定以及模组等安装。3、专利技术的电池组有三个进风口,一个出风口弥补了 T形加热及散热不均缺陷,在模组固定支架正下方安装加热带,解决了电池单体在低温条件下启动对电池带来的不利影响,三个进风口可以分别从空调以及乘用仓取风,出风口处安装风机抽风,从而解决夏天散热问题。在模组的侧壁及上下表面设计有风道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单体电池的加热以及冷却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组壳体内部结构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组底板结构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组加强筋结构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池模组连接示意图。图5-1,图5-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单个电池模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池模组内部示意图。图6-1为本专利技术上盖定位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池模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池组底板及加热带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池加热带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维修开关示意图。图中序号如下电池组下底板1,电池组上盖2,电池组出风口 3,维修开关盖4,电池组进风口 5,模组侧外壳6,模组盖板7,维修开关8,高压铜条9,连接件护盖10,电池组侧翻边11,固定吊耳12,固定吊耳13,固定吊耳14,模组固定支架15,底板横加强筋16,底板竖加强筋17,上盖板通风孔18,下盖板通风口 19,线束固定件20,连接件21,护盖固定孔22,电池单体23,单体加强筋24,上盖定位件25,加热带总成26,加热带27,加热带固定支架2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根据江淮汽车中A、B和C型轿车车底架由燃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汽车过程中车底架的形状为T型而设计的电池组结构,并依此设计的电池组进风口、出风口、模组的排列方式及加热总成设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池组的前部是指T型电池组的竖直部分并远离横向部分的位 置,所述电池组的后部是指T型电池组的横向部分并远离竖直部分的位置。见图I、图2,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外围主要包括电池组下底板I、电池组上盖2。电池组上盖主要包括电池组进风口 5,电池组出风口 3,维修开关盖4 ;电池组内部将电池模组安装在固定支架15上,模组包括模组侧外壳6、模组上下盖板7,在模组安装有6个电池单体23,在中间模组上方固定支架上安装维修开关;模组之间通过高压铜条9与连接件护盖10连接各个模组。见图3、图4,电池组下底板I包括电池组侧翻边11、固定吊耳(12,13,14)、模组固定支架15、底板加强筋(16,17)。电池组下底板I的侧边设计有电池组侧翻边11,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组进水问题;侧边焊接有固定吊耳(12,13,14)与车身连接;为了保证电池组的强度及刚度,因而在电池组下底板I增加底板加强筋(16,17);模组安装在电池组下底板上方的固定支架上。见图5、图6、图7,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模块,包括模组盖板7、6个电池单体23、连接件21,还包括连接件护盖10,连接件护盖10通过定位孔22把连接件21固定在电池模块两侧的外壳上,既将高压连接件全部隐藏,解决了安全隐患,又避免了因连接件的晃动造成螺栓脱落。电池单体纵向两侧均布有单体加强筋24,保证单体在水平方向的固定,在竖直方向通过上盖定位件25,保证单体不会产生相对运动。见图8、图9,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加热带总成26、模组盖板7、模组侧外壳6、电池组进风口 5、电池组出风口 3 ;所述加热带总成26包括加热带27和加热带固定支架28。冷却时有电池组进风口 5处从乘用仓以及空调取风,风从模组上盖板及模组侧外壳的风道流入、再从下盖板风道流出,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上盖、电池组下底板、并列布置在电池组内部的模组;电池组整体成T形安装在电动车底板下部;电池组下底板与电池组上盖连接在一起;电池组上盖设有3个电池组进风口和1个电池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上盖、电池组下底板、并列布置在电池组内部的模组;电池组整体成T形安装在电动车底板下部;电池组下底板与电池组上盖连接在一起;电池组上盖设有3个电池组进风口和I个电池组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增 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3个进风口分别设置于电池组前部上方以及T型电池横向部分内侧并分列于竖直部分两侧的位置;所述电池组的出风口设置于电池组后部上方;三个进风口分别从空调以及乘用仓取风,出风口处安装引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电池组下底板包括电池组侧翻边、模组固定支架、底板加强筋;在电池组下底板下表面设有底板加强筋,下底板上表面设有固定模组的模组固定支架,模组固定支架连接模组,模组与模组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电池组内还包括有加热带总成,所述加热带总成包括加热带和加热带固定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增程型电动汽车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顺礼,赵久志,宋军,张宝鑫,阳斌,刘舒龙,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