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状件与外壳牢固地紧固的光收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074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收发器,其易于安装在主机系统的隔离罩内。实施例的光收发器设置有围绕光收发器的外壳的指状件。指状件具有:后边缘,其末端向下弯曲以便容纳到外壳的第一凹槽中,并且与隔离罩的边成斜角地延伸;以及截面呈U形的加固部分,其牢固地安置在外壳的第二凹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插拔地安装在主机系统中的光收发器。
技术介绍
光收发器通常包括光学子组件、框架、用于封闭框架和子组件的盖以及将盖接地的指状件。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47664A已经披露了这样的光收发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涉及一种光收发器,其能够以可插拔方式安置在主机系统中预设的隔离罩中。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收发器包括光学子组件(0SA),其将信号在电形式和光形 式之间进行转换;外壳,其包括底部框架和顶盖,顶盖与底部框架配合以形成供光学子组件安装的空间;以及指状件,其紧固在外壳上并且围绕外壳以与主机系统的隔离罩接触。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特征在于,指状件具有与光收发器的纵轴线成斜角地延伸的后边缘(后边缘相对于光收发器的纵轴线倾斜地延伸);具体地,指状件的后边缘相对于隔离罩的边成斜角地延伸。由于指状件具有这样布置的后边缘,因此即使隔离罩的边向内突出或者指状件与光收发器的外壳松弛地固定,光收发器也可以平滑地插入到隔离罩中。此外,指状件具有截面呈U形的加固部分,加固部分通过与在光收发器的外壳上预设的凹槽的侧面接触而牢固地安置在该凹槽中。顶盖在其一端处设置有突出部,而底部框架在其垂直于光收发器的纵向而延伸的横梁中设置有凹部。并且,顶盖能够围绕突出部枢转。实施例的顶盖还可以在另一端设置有凹部,同时底部框架可以设置有突起,通过使顶盖围绕突出部枢转而将突起安置在凹部内。顶盖还可以设置有倾斜表面,当顶盖绕突出部枢转时,底部框架的突起在倾斜表面上滑动以便安置在顶盖的凹部内。因此,顶盖可以在无需任何螺钉或附加部件的情况下仅通过配合与底部框架组装到一起。附图说明考虑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到的图I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方向观察到的光收发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光收发器的侧视图,其中移除了顶盖和底部框架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内部;图5A示出将顶盖与底部框架组装到一起的过程,而图5B示出图5A所示的过程的后续过程,其中顶盖围绕形成在底部框架中的凹部枢转以使顶盖的后端靠近底部框架;图6A示出恰好在设置在底部框架的后端的突起与设置在顶盖上的倾斜表面接触之前的过程,而图6B示出当顶盖与底部框架组装到一起时的过程;图7A示出指状件从光收发器的后部与主体配合的过程,并且在图7B中,组装光收发器的过程完成;图8A示出沿着图5B所示的线VIII-A截取的剖视图,图8B示出沿着图6A所示的线VIII-B截取的剖视图,而图8C放大了图8B中的部分A ;图9放大地示出光收发器的后部;图IOA示出从光收发器的后部观察到的指状件,而图IOB示出从不同于IOA的方向观察到的指状件; 图1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外观;图12A示出将指状件与外壳组装到一起的过程,而图12B示出当指状件与外壳组装到一起时的光收发器;图13A至13C示出将光收发器安置到隔离罩中的过程;图14A示出常规光收发器安置在隔离罩中的情形,而图14B示出实施例的光收发器安置在隔离罩中的情形;图15A示出沿着图14A所示的线XV-A截取的常规指状件的剖视图,而图15B示出沿着图14B所示的线XV-B截取的本实施例的指状件的剖视图;以及图16A示出沿着图14A所示的线XVI-A截取的常规指状件的剖视图,而图16B示出沿着图14B所示的线XVI-B截取的本实施例的指状件的另一个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收发器的细节进行说明。在对附图的说明中,彼此相同或相似的数字或符号将指代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收发器的透视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到的图I所示的光收发器I的分解透视图;而图3是从与图2相反的方向观察到的光收发器I的分解透视图。如图I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光收发器I包括外壳2和指状件3。外壳2由顶盖4和底部框架5构成,其中顶盖4和底部框架5形成了容纳光接收子组件(下文中称为R0SA)6、光发射子组件(下文中称为T0SA)7、电路板8、框架9、片状件11、前盖12、致动器13和卡圈14的空间。尽管说明书在上下文中提及了“上”、“下”、“前”、“后”等词,但这些词仅用于解释,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安装有OSA的一侧为前向或前方,而与前向/前方相反的另一侧为后向或后方。而且,安置有顶盖4的一侧为上方,而安置有底部框架的另一侧与下方对应。顶盖4和底部框架5具有沿着前向和后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顶盖4和底部框架5将OSA 6和7、电路板8、框架9以及片状件11封闭于其中。顶盖4和底部框架5可由例如锌(Zn)铸件形成。顶盖4以肋板的方式操作;而底部框架5提供底部和两个侧面。而且,顶盖4和底部框架5可以具有对其内部进行电磁屏蔽的功能。当顶盖4和底部框架5松开时,在它们之间会形成泄漏电磁噪声的间隙。因此,顶盖4和底部框架5彼此紧密组装是必要的。ROSA 6可以接收光信号并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ROSA 6经由连接器与电路板8电连接以将转换后的电信号发送至电路板8。TOSA 7可以接收来自电路板8的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经由与TOSA 7耦合的光纤来发送该光信号。TOSA 7 (确切地说,安装于TOSA 7中的激光二极管)由大的电流驱动,这导致热量的产生。TOSA 7还经由电连接器与电路板8连接以发送来自电路板8的电信号。ROSA 6和TOSA 7并排布置在底部框架5的前部中。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8包括母板8B和子板8A。子板8A和母板8B上安装有构成用于ROSA 6和TOSA 7的电路的电子器件。具体地,一个电路对由ROSA 6提供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将该处理过的信号发送至主机系统;而另一个电路对由主机系统提供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将该处理过的信号发送至TOSA 7。两个板8A和SB可经由图中未明确示出的柔性印刷电路(下文中称为FPC)板电连接在一起。在框架9上可以安装子板8A和母板8B。框架9置于两个板8A和8B之间。尽管本实施例提供了两个板8A和SB,但是光收发器可以仅提供一个电路板来安装整个电子电路。片状件11可以将由OSA 6和7以及安装在电路板8上的电子电路产生的热量散 发至顶盖4和底部框架5。片状件11可以任选地安置在安装有产生大量热量的器件的部分中,例如安置在TOSA 7的顶面和底面、母板8B的底面。下面将参照图4对片状件11进行进一步说明,图4为光收发器I的侧视图,其中顶盖4和底部框架5的一部分被剖开以示出光收发器I的内部。片状件11需要与顶盖4或底部框架5以及TOSA 7均紧密接触。另一方面,形成在TOSA 7和顶盖4或底部框架5之间的间隙具有制造公差,该制造公差取决于各种T0SA。具体地,即使顶盖4或底部框架5与TOSA 7之间的间隙设计成大约I. Omm,由于制造公差,导致间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大约O. 4_。因此,片状件11需要具有足以填充最大间隙的厚度;同时片状件11还需要是可压缩的以便插入到最小间隙中。从而,片状件11可以补偿顶盖4或底部框架5与TOSA7之间的间隙的制造公差。片状件11可由典型地为硅橡胶的弹性材料等制成。由于压缩在顶盖4或底部框架5与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收发器,其以可插拔方式安置在由主机系统预设的隔离罩中,所述光收发器包括:光学子组件,其用于将信号在电形式和光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外壳,其具有底部框架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部框架配合以形成供所述光学子组件安装的空间;以及指状件,其围绕所述外壳并且紧固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指状件与所述主机系统的隔离罩接触,其中,所述指状件具有与所述光收发器的纵轴线成斜角地延伸的后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6 JP 2011-163467;2011.07.26 JP 2011-16351.一种光收发器,其以可插拔方式安置在由主机系统预设的隔离罩中,所述光收发器包括 光学子组件,其用于将信号在电形式和光形式之间进行转换; 外壳,其具有底部框架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部框架配合以形成供所述光学子组件安装的空间;以及 指状件,其围绕所述外壳并且紧固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指状件与所述主机系统的隔离罩接触, 其中,所述指状件具有与所述光收发器的纵轴线成斜角地延伸的后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指状件的后边缘在其末端处朝向所述外壳弯曲以便安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外壳具有沿所述光收发器的纵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并且所述指状件具有加固部分,所述加固部分的截面呈U形,所述加固部分紧密地安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便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收发器, 其中,所述顶盖在其一个纵向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高志齐藤直人河村裕史仓岛宏实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