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在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的基础上,形成多个期望的配光图案。该车辆用灯具设置有:光源(10b、10b、…),其射出光;以及投影透镜(12),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而照射,在投影透镜的入射面(16)上,形成第1配光控制面(17)和第2配光控制面(18),该第1配光控制面(17)形成第1配光图案(P1),该第2配光控制面(18)形成与第1配光图案相比位于上方的第2配光图案(P2)。由此,利用入射至投影透镜的光,形成位于上下的第1配光图案和第2配光图案,因此,可以在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的基础上,形成多个期望的配光图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详细地说,涉及下述
,即,在投影透镜的入射面上,形成用于形成第I配光图案的第I配光控制面和用于形成第2配光图案的第2配光控制面,从而在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的基础上,形成多个期望的配光图案。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灯具,存在例如在由灯罩和灯具壳体构成的灯具外框内部配置具有光源的灯具单元的车辆用灯具。在上述灯具单元中,例如设置有投影透镜,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前方投影;以及反射镜,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前方反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利用不由反射镜反射而向投影透镜入射的光形成近光(近光光束)用的配光图案,利用由反射镜反射的光形成近光上方的高架标志光用的配光图案。利用高架标志光用的配光图案,实现与近光的照射区域相比位于上方的存在物、例如道路标识等的观察性的提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 - 3001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除了投影透镜之外,还设置反射镜作为用于形成高架标志光用的配光图案的专用部件,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部件个数多,制造成本高,并且对小型化造成障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课题是,在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的基础上,形成多个期望的配光图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车辆用灯具具有光源,其射出光;以及投影透镜,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并照射,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入射面上,形成有第I配光控制面和第2配光控制面,该第I配光控制面形成第I配光图案,该第2配光控制面形成与所述第I配光图案相比位于上方的第2配光图案。因此,在车辆用灯具中,利用入射至投影透镜的光,形成位于上下的多个配光图案。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其射出光;以及投影透镜,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而照射,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入射面上,形成有第I配光控制面和第2配光控制面,该第I配光控制面形成第I配光图案,该第2配光控制面形成与所述第I配光图案相比位于上方的第2配光图案。因此,利用入射至投影透镜的光形成位于上下的第I配光图案和第2配光图案,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形成多个配光图案的反射镜等专用部件,在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多个期望的配光图案。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第I配光控制面上形成有向所述光源侧凸出的入光面。因此,入射至向光源侧凸出的入光面的光进行聚光并照射,因此,不易产生该照射的光和其他光的干涉,可以针对第I配光图案的形成而进行高精细的配光控制。附图说明图I是与图2至图6 —起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的图,本图是概略纵剖面图。图2是表示将灯罩拆卸后的状态的概略正视图。 图3是投影透镜的斜视图。图4是在俯视面中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路径的示意图。图5是在侧视面中表示从光源射出的光的路径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配光图案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I至图6)。车辆用灯具I是例如车辆用前照灯,分别配置在车体的左右两端部。车辆用灯具I如图I所示,将由向前方开口的灯具壳体2和安装于灯具壳体2前端部上的灯罩3构成的灯具外框4的内部作为灯室5而形成,在灯室5中配置灯具单元6。灯具单元6具有保持部件7、散热片8、8、…、散热用风扇9、光源体10、安装部件11、以及投影透镜12 (参照图I及图2)。保持部件7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的平板状。散热片8、8、…左右隔着间隔而设置在保持部件7的后表面上。散热用风扇9安装在散热片8、8、…的后表面上。光源体10安装在保持部件7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光源体10具有电路基板10a,其安装在保持部件7上,朝向前后方向;以及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10b、10b、…,它们搭载在电路基板IOa上,作为光源起作用。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10b、10b、…,例如使用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Diode),半导体发光元件10b、10b、…使发光面朝向前方,以左右排列的状态配置(参照图2)。安装部件11安装在保持部件7的前表面上的光源体10下侧的部分上(参照图I)。作为安装部件11,通过将安装于保持部件7上的基座部Ila和从基座部Ila的下端部向前方凸出的透镜保持部Ilb —体地形成而成。投影透镜12安装在安装部件11的透镜保持部Ilb的前端部。作为投影透镜12,通过将透镜部13和从透镜部13的外周向外侧凸出的凸缘部14 一体地形成而成。透镜部13形成为横长的形状(参照图2及图3),出射面15形成为向前方凸出的曲面状。在透镜部13中,将除了入射面16的上端部之外的部分作为第I配光控制面17而形成,将入射面16的上端部作为第2配光控制面18而形成(参照图I及图3)。第I配光控制面17是用于形成对近距离区域进行照射的近光(近光光束)的第I配光图案的控制面,第2配光控制面18是用于形成对存在道路标识等的上方区域进行照射的高架标志光的第2配光图案的控制面。因此,高架标志光的第2配光图案P2形成在近光的第I配光图案Pl的上侧。在第I配光控制面17和第2配光控制面18之间,形成朝向下方的台阶面19,台阶面19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I配光控制面17的上缘和第2配光控制面18的下缘相连续(参照图I)。第I配光控制面17的中央部,作为在水平剖面形状以及垂直剖面形状中向后方凸出的平缓的曲面状的第I入光面17a而形成(参照图3至图5)。此外,在图3的入射面16上绘出的格子状的线,是为了使入射面16的表面形状容易理解而绘出的,不是在实际的入射面16上绘出的线。在第I配光控制面17中,第I入光面17a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作为在水平剖面形状中向后方凹陷的平缓的曲面状的第2入光面17b和第3入光面17c而形成(参照图4)。第2入光面17b在垂直剖面形状中,形成为向后方凸出的平缓的曲面状,第3入光面17c在垂直剖面形状中,也形成为向后方凹陷的平缓的曲面状(参照图3)。第2配光控制面18形成为向后方凸出的平缓的曲面状(参照图I及图3)。灯具单元6可以相对于灯具外框4,经由光轴调整机构20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倾斜移动。光轴调整机构20具有校准螺栓21、21和校平致动器22。校准螺栓21、21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在可旋转地支撑于灯具壳体2的后端部上的状态下,分别与保持部件7的规定位置螺合而连结。校平致动器22安装在灯具壳体2下端部的内表面上,前端部与保持部件7的规定位置螺合而连结。在车辆用灯具I中,如果校准螺栓21旋转,则使灯具单元6相对于灯具外框4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进行倾斜移动,进行校准调整。如果校平致动器22进行动作,则使灯具单元6相对于灯具外框4向上下方向进行倾斜移动,进行校平调整。在如上述所示构成的车辆用灯具I中,如果从未图示的点灯控制电路向光源体10施加驱动电压,贝1J从半导体发光兀件10b、10b、…射出光,所射出的光向投影透镜12的入射面16中的第I配光控制面17或第2配光控制面18入射。从半导体发光元件10b、10b、…入射至第I配光控制面17的光,如图5所示成为大致平行光,作为近光A向前方照射。利用向第I配光控制面17入射并投影的光形成第I配光图案Pl (参照图6)。此时,从第I配光控制面17的第I入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其射出光;以及投影透镜,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而照射,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入射面上,形成有第1配光控制面和第2配光控制面,该第1配光控制面形成第1配光图案,该第2配光控制面形成与所述第1配光图案相比位于上方的第2配光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贺神佑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