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偏振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882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偏振LED灯,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支撑结构;若干具有分光作用的偏振分光膜和对可见光波段具有高反射性的宽带高反介质膜,所述偏振分光膜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均黏合于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且所述偏振分光膜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间隔设置;若干半波片,所述半波片黏合于奇数次序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或偶数次序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线偏振光的LED灯可在不损失光能的前提下,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完全转换成所需方向的线偏振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机动车辆照明,在不影响自身照明的前提下,避免对他人造成强光眩目,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眩照明
,尤其涉及ー种利用光的偏振特性防止眩光的线偏振光LED灯。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如体积小,寿命长,节能、环保、无污染,色纯度高、色饱和度高、色彩鮮明等,而被广泛应用于户内外显示屏、投影显示用照明光源、背光源、景观亮化照明、广告、交通指示等领域,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竞争カ的新一代固体光源。随着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研制成功,发光二极管正向通用照明领域扩展,并有取代传统照明光源之趋势。然而,发光二极管和传统照明光源一祥,发出的光也是自然偏振 光,如果将其应用于需要线偏振光照明的场合,例如线偏振LED灯,同样需要对其出射的自然偏振光进行起偏,变成所需方向的线偏振光。申请号为CN00111947. 8,名称为ー种机动车防眩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了ー种机动车防眩装置,机动车辆防眩照明用的前大灯大都在前大灯的反光碗与玻璃罩之间加入偏振片,利用偏振片的ニ向色性(将某一方向振动的光完全吸收,而将与其垂直方向振动的光几乎全部透过)的原理实现线偏振光输出,采用这种方案使机动车辆的前大灯出射线偏振光,至少会损失一半的能量,这不仅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违背,而且被吸收的能量还会产生大量的热,进而影响照明光源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寻求一种能将照明光源(包括传统照明光源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自然偏振光几乎无能量损失的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案,成为目前机动车辆防眩照明
的工作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发出的自然偏振光几乎无能量损失的转化成线偏振光的线偏振LED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偏振LED灯,其特征在干,包括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和由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布于所述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的下方,所述偏振分光转换器件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支撑结构;若干具有分光作用的偏振分光膜和对可见光波段具有高反射性的宽带高反介质膜,所述偏振分光膜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均黏合于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且所述偏振分光膜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间隔设置;若干半波片,所述半波片黏合于奇数次序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或偶数次序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进ー步的,所述支撑结构为平行六面体玻璃,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均黏合于相邻的平行六面体玻璃的侧面之间,所述半波片黏合于奇数次序的平行六面体玻璃的上表面或偶数次序的平行六面体玻璃的上表面,所述半波片的光轴平行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进ー步的,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侧面与其底面夹角为43° 47°。进ー步的,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侧面与其底面夹角为45°。进ー步的,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短边长度与其高度相等,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长边长度为其底面短边长度的2 倍 1000倍。进ー步的,所述半波片的光轴平行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且所述半波片的光轴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长边成43° 47°。进ー步的,所述半波片的光轴平行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且所述半波片的光轴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的底面长边成45°。进ー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半波片上的投影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底面的短边长度。进ー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与所述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半波片上的投影束斑的截面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底面的短边长度。进ー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中发光二极管均位于同一平片内,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沿所述平行六面体玻璃底面的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排布。进ー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均位于所述偏振分光膜的正下方,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主光线与所述偏振分光膜的交点的连线为偏振分光膜的中位线。进ー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均位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的正下方,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主光线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的交点的连线为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的中位线。进ー步的,所述半波片的厚度为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波波长一半的奇数倍。 进ー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为白光发光二极管或三基色发光二极管。进ー步的,所述线偏振LED灯用于机动车辆防眩照明、交通信号灯防眩照明以及道路指示防眩照明。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出射线偏振光的LED灯,包括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和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二极管阵列位于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的正下方;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包括平行六面体玻璃阵列及其中间间隔黏合的偏振分光膜和宽带高反介质膜,平行六面体玻璃的上表面间隔设有半波片;所述偏振分光膜可将P光透射,同时将S光反射到相应的宽带高反介质膜上,S方向偏振光经过宽带高反介质膜反射后,再经半波片旋光,可被转换成P方向偏振光出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主光线与其上方的偏振分光膜的交点的连线是偏振分光膜的中位线;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的包括P方向的偏振光和S方向的偏振光的自然偏振光经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中的偏振分光膜后,P方向的偏振光直接出射,S方向的偏振光不是被吸收,而是被反射到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的宽带高反介质膜上,再经宽带高反介质膜反射出去,由于宽带高反介质膜的正上方设有光轴与S方向偏振光成45度角的半波片,所以S方向的偏振光经半波片后转换出射为P型偏振光,因此本技术所述线偏振LED灯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可在不损失光能的前提下,将发光ニ级管阵列发出的自然偏振光转换成线偏振光的;所述线偏振LED灯用于机动车辆防眩照明、交通信号灯防眩照明以及道路指示防眩照明,其中所述线偏振LED灯配合机动车辆上的偏振防护板,可将本技术成功应用于机动车辆照明的前大灯,在不影响自身照明的前提下,避免对他人造成强光眩目,減少交通事故的产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偏振LED灯的光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偏振LED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偏振LED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偏振LED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线偏振LED灯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ー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阵列排布示意图。图中1、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2、发光二极管(LED),3、平行六面体玻璃,4、偏振分光膜,5、宽带高反介质膜,6、半波片,7、发光二极管的主光线的方向,8、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自然偏振光,9、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自然偏振光经偏振分光膜直接出射的P方向偏振光,10、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自然偏振光被偏振分光膜反射的S方向偏振光,IUS方向偏振光经过宽带高反介质膜反射并经半波片转换后形成的P方向偏振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ー步说明。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技术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技术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偏振LED灯,所述线偏振LED灯可以用于机动车辆防眩照明、交通信号灯防眩照明以及道路指示防眩照明等防眩照明设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偏振LED灯用于机动车辆防眩照明。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偏振LED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线偏振LED灯包括偏振分光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偏振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和由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布于所述偏振分光转换透射器件的下方,所述偏振分光转换器件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支撑结构;若干具有分光作用的偏振分光膜和对可见光波段具有高反射性的宽带高反介质膜,所述偏振分光膜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均黏合于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且所述偏振分光膜与所述宽带高反介质膜间隔设置;若干半波片,所述半波片黏合于奇数次序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或偶数次序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生李东昇马新刚江忠永张昊翔王洋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