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产生高免疫激活反应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分离株及可刺激免疫激活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7986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产生高免疫激活反应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分离株及可刺激免疫激活的组合物。该菌株分离自新生儿粪便检体,利用菌种特性与16S?rDNA部分序列进行比对及Biolog鉴定系统鉴定,确认该分离株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longum),其寄存于中国台湾新竹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寄存编号BCRC?910500。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人类周边淋巴血球细胞免疫激活反应分析,该分离株可刺激细胞产生较高的免疫激活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R022菌株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可产生高细胞免疫激活反应的分离株,其于2011年8月5日寄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寄存编号CGMCCNo.5118,也寄存于中国台湾新竹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寄存编号BCRC910500。针对菌种特性与利用16SrDNA部分序列进行比对及Biolog鉴定系统鉴定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longum),其可刺激细胞产生高的免疫激活反应。
技术介绍
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过敏性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世界的趋势。近二十年来,过敏疾病发生率平均升高5~10倍,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世界过敏组织(WAO)在2005公布了30个国家12亿总人口中,有22%(约2亿5千万人)患有IgE介导(IgEmediated)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食物过敏、湿疹、药物过敏及严重过敏反应等。过敏性疾病罹病率的迅速增高,已达流行病的程度。这些疾病的罹病率增加,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工业化、都市化越高的国家,过敏性疾病的罹病率就越高,像是澳洲、英国、美国、西欧等国家,都是过敏性疾病最严重的地区。过敏疾病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失调,出现不平衡的状况。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可以区分成第一型T细胞反应(Th1)与第二型T细胞反应(Th2),由于人体内有抗原(过敏原)进入,身体就会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当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就会诱发身体免疫系统产生反应,T细胞会释放γ干扰素(IFN-γ)、细胞间白素2(IL-2),使免疫反应趋向第一型T细胞反应,B细胞因此分泌更多的免疫球蛋白G(IgG)。过敏疾病的致病机转是多因子,免疫球蛋白E抗体,嗜伊红白血球(Eosinophil),过敏原特异性T淋巴球和细胞间白素4、5、9、13都占有很重要的免疫致病机转,但要如何启动这些致病机转,进一步引发过敏症状的发生,则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脱不了关系。然而,有过敏体质的人,当过敏原进入体内,则会诱发身体免疫系统朝第二型T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会释放细胞间白素4、5、9、13,让免疫B细胞制造免疫球蛋白E(IgE)增加,黏附在肥大细胞(Mastcells)上,再遇过敏原时,过敏原会黏附在免疫球蛋白E上,共同作用后,肥大细胞会释放发炎介质如组织胺(Histamine)、白三稀素(Leukotriene)、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发炎介质会进一步影响呼吸道产生发炎反应,导致过敏症状发生。根据学者针对内在肠道的原生菌丛研究指出,益生菌与坏菌的多寡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息息相关。研究学者于瑞典和爱沙尼亚2岁幼童的粪便中,发现乳酸菌数和坏菌的菌数有截然的不同表现,依据瑞典都市化、西方化的生活型态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儿童肠道中厌氧菌(clostridia)菌数愈增加,患过敏疾病的比率也愈增加;相反的,爱沙尼亚幼儿粪便中益生菌(包括乳酸菌、比菲德氏菌以及肠球菌等)菌数较多,过敏性疾病的罹病比例偏低。另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肠道中大肠菌菌数愈高,日后罹患异位性皮肤炎的机率也会提高;如果绿脓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多,日后罹患气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机率也偏高。进一步的研究又发现,幼儿生活型态中,愈不常接触细菌、使用较多抗生素和超清洁的饮食,反而使过敏的可能性增加。根据这些调查显示,人类所接触的细菌种类、数量,和时机,正足以影响免疫系统发育的走向。随着疫苗的提早普遍接种和公共卫生学的进步,外在感染的形态正逐年改变,并非我们所能控制,因此许多研究学者希望能借着调整肠胃道中乳酸菌菌数而进一步控制过敏的发生。“乳酸菌”是指能够代谢糖类、产生50%以上乳酸的细菌,具有这些功能的细菌包括了: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键球菌(Streptococcus)、念球菌(Leuconostoc)、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但乳酸菌为习惯用语,并不是分类学上正式用语。科学家最早发现某些乳酸菌菌种与人类单核球或细胞株培养可以增加第一型T细胞细胞素包括珈玛干扰素(IFN-γ),细胞间白素-12(IL-12),和细胞间白素-18(IL-18)的分泌,主要的机转在增加细胞内STAT1和STAT3转译分子的磷酸化,增加干扰素的释放。进一步的研究也指出乳酸菌和肠道内皮细胞上的TOLL接受器,尤其是TOLL-2接受器的结合,能活化细胞内的转译蛋白NF-κB移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素,属于先天免疫(InnateImmunity)的一环。因此某些乳酸菌菌种借由其细胞壁成份(Peptidoglycan),经由先天免疫系统,确实能活化T细胞的发育。在动物实验方面,早期科学家即发现,若实验动物肠中处于无菌状态,就不可能诱发免疫耐受性,因此证明肠胃中菌丛的改变,可以影响免疫反应。日本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乳酸菌代田乳酸菌(Lactobacilluscaseishirota)可以抑制抗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并可以预防过敏反应和食物过敏,主要机转是此乳酸菌细胞壁可以诱发T细胞产生大量的间白素-12。在使用卵蛋白基因转殖鼠的动物实验中,也证明服用乳酸菌确实能抑制与过敏相关的IgG和IgE抗体,且能产生大量的干扰素和IgA抗体,可治疗食物过敏。因此从动物实验的结果,几乎能确定乳酸菌确实能降低第二型T细胞所造成的过敏免疫发炎反应。最早使用乳酸菌的目的都放在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的治疗,尤其是旅行者腹泻和轮状病毒所引起的腹泻症状的改善,最常用的菌种是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GG)(LGG,ATCC53103),大部分的双盲临床试验结果皆证实有部份疗效。临床医师又进一步将乳酸菌用于治疗食物过敏,尤其是对牛奶过敏所引起的症状能有神奇的改善效果,进一步的发现更证明服用一百亿菌落数的LGG乳酸菌可在血清中增加足够的细胞间白素-10,能明显抑制过敏症状,尤其是异位性皮肤炎的症壮。在预防方面,芬兰的学者证明在怀孕妈妈若一等亲人中有过敏病者,在产前服用乳酸菌LGG一百亿连续14天,小孩则在出生后服用6个月,则2年的追踪显示小孩过敏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至少降低50%以上,统计上有显著的意义。从以上研究报告显示口服乳酸菌能对过敏免疫疾病产生调节治疗作用。学者也将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引用在气喘的治疗,双盲试验证明不论是家尘螨或是花粉所引起的过敏症状,都能有效降低,但不能明显降低IgE和气道过度收缩反应。其它学者则证明若连续服用优格(Yogurt),每天至少200公克1年,则不只能改善过敏症状,也能降低IgE抗体。乳酸菌为人体使用超过300年,其作用是多方位的,除了上述免疫作用,包括促进干扰素,细胞间白素-12,和细胞间白素-18的产生,产生IgA抗体,在口服耐受性的研究中,乳酸菌也能促进免疫抑制细胞素细胞间白素-10和细胞转形成长因子(TGF-β)的产生,因此乳酸菌也被使用于调节自体免疫反应。乳酸菌的其它作用包括能产生乳酸菌和抑菌素(bacteriocin),可以抑制其他病原菌,改善肠道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5/201110241271.html" title="可产生高免疫激活反应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分离株及可刺激免疫激活的组合物原文来自X技术">可产生高免疫激活反应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分离株及可刺激免疫激活的组合物</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产生高免疫激活反应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分离株,其特征在于其寄存于中国台湾新竹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寄存编号BCRC910500。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1 TW 1001082501.一种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R022菌株的用途,用以制备刺激人类周边血液单核球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祥吕春美李欣桦王樱谕赖订颖薛如婷
申请(专利权)人:光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