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725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随身包装袋,其是由一薄片经折合而成,该随身包装袋包括一本体部、二侧体部、多个第一封口部以及多个第二封口部,本体部配置于两侧体部之间且其连接处分别含有一折线,各侧体部的一外侧边包括一封侧部,当薄片沿着折线弯折后,封侧部彼此面对,而第一封口部与第二封口部则分别配置于本体部以及这些侧体部的一侧边以及其相对应的另一侧边,其中这些第一封口部与这些第二封口部在接近该折线处具有一弧形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随身包装袋的外观作圆弧设计,另外也可依需求改变封口部的长度差异,让使用者在配合开封动作时,可轻易的分辨开启方向,不易割伤手部,且不致使内容物洒出,在开封时相当便利,具有很好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随身包装袋,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或药品的随身包装袋。
技术介绍
一般食品或药品在包装上通常采用铝箔袋包装,内容量则多以一次使用量为主, 这样的包装方式不仅可以方便消费者使用、而且可以阻隔空气中的水分及氧气,其安定性 较佳且携带方便。一般说来,铝箔袋包装其结构由外至内可大概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外层塑胶 层用于印刷图字;第二部分为中间层,所使用的铝箔袋材料则多以纯铝箔或厚度6、12、18 微米(ym)以上材料包装,目前所采用的材料有防湿玻璃纸、铝箔纸等可绕性材料或可撕 性材料;第三部分为内层,为粘合层粘附于铝箔上,可通过加热并压合的动作使铝箔袋密 封,但是当铝箔袋的密封压合处理不好时,内容物常会有受潮的疑虑。另外,一般常见的铝箔袋包装含有一撕孔以便消费者开封,如锯齿状或侧边割撕 孔(一字型或三角型)开封,但使用时可能因施力过大或撕口方向错误,造成开口过大内容 物洒出,也或因施力过小,而不易撕开。当撕孔的开口过小时,又需要借助剪刀或刀子将开 口加大,操作上均有许多的不便处。另外铝箔袋包装过程中,制作割撕孔时又容易因切刀顿化使密合效果降低,造成 安定性降低;加上其外观设计为四角形,若拿取或撕开不注意,易造成手部割伤,影响其便 利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随身包装袋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 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随身包装袋,实属 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随身包装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随身包装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其可以提供方便且安全的随身包装袋,非常 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随身包装袋,其是由一薄片经折合而成,该随身包装袋包括一本体部与 二侧体部,该本体部配置于该二侧体部之间且其连接处分别含有一折线,各该侧体部的一 外侧边包括一封侧部,当薄片沿该些折线弯折后,各该封侧部彼此面对;以及多个第一封口 部与多个第二封口部,其分别配置于该本体部以及该些侧体部的一侧边及其相对应的另一 侧边,其中该些第一封口部与该些第二封口部在接近该折线处具有一弧形边缘。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第一封口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封口部的长度。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薄片的材料为一可挠性材料或一可撕性材料。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薄片为一防湿玻璃纸。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薄片为一铝箔纸、一电镀纸或一积层胶膜材料所 制成的薄片。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铝箔纸为积层铝箔纸、麦拉铝箔纸、P. T. P铝箔纸、 抗静电铝箔纸或导电铝箔纸。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电镀纸为抗静电金属膜。前述的随身包装袋,其中所述的积层胶膜材料所制成的薄片为积层胶膜纸、积层 玻璃纸或积层珍珠纸。前述的随身包装袋,更可包括多个凸点,该些凸点配置于该第一封口部的外表面 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技术随身包装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随身包装袋,将随身包 装袋的外观作圆弧设计,另外也可依需求改变封口部的长度差异,让使用者在配合开封动 作时,可轻易的分辨开启方向,不易割伤手部,且不致使内容物洒出,在开封时相当便利,具 有很好的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随身包装袋,其是由一薄片经折合而成,该随 身包装袋包括一本体部、二侧体部、多个第一封口部以及多个第二封口部,本体部配置于两 侧体部之间且其连接处分别含有一折线,各侧体部的一外侧边包括一封侧部,当薄片沿着 折线弯折后,封侧部彼此面对,而第一封口部与第二封口部则分别配置于本体部以及这些 侧体部的一侧边以及其相对应的另一侧边,其中这些第一封口部与这些第二封口部在接 近该折线处具有一弧形边缘。本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随身包装袋在展开之后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随身包装袋在折合过后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随身包装袋在折合过后的背面示意图。100:随身包装袋110:本体部120:侧体部111、121 第一封口部112、122 第二封口部 123 封侧部Fl 折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随身包装袋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4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 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 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随身包装袋在展开之后的平面示意图,而图2 是图1中的随身包装袋在折合过后的正面示意图,图3则是图1中的随身包装袋在折合过 后的背面示意图。请分别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随身包装袋 100由一薄片折合而成,随身包装袋100包括一本体部110、二侧体部120、多个第一封口部 (111、121)以及多个第二封口部(112、122)。详细而言,当随身包装袋100被展开或是未被折合时,随身包装袋100的形状会呈 现平板状,而薄片即是指此呈现平板状的随身包装袋100(如图1所示)。这里所述的薄片 的材料较佳可为一可饶性材料或一可撕性材料,如防湿玻璃纸或铝箔。当薄片的材料为 防湿玻璃纸或铝箔时,使用者就可以轻易撕开本技术的随身包装袋100,不会因施力过 大,使内容物洒出。另外,所述的薄片的材料也可为防湿玻璃纸、铝箔纸、电镀纸或积层胶膜材料所制 成的薄片,其中铝箔纸可为积层铝箔纸、麦拉铝箔纸、P. T. P铝箔纸、抗静电铝箔纸或导电铝 箔纸,电镀纸可为抗静电金属膜,而积层胶膜材料所制成的薄片可为积层胶膜纸、积层玻璃 纸、积层珍珠纸。由于随身包装袋100是由一薄片所折合而成,因此,随身包装袋100包括的本体部 110、侧体部120、第一封口部(111、121)以及第二封口部(112、122)皆为同一薄片。从图1可以知道,随身包装袋100的本体部110配置于两侧体部120之间,且其连 接处分别含有一折线Fl,因此,当薄片沿着这些折线Fl弯折后,本体部110的部分面积会与 侧体部120彼此重叠。另外,各侧体部120的一外侧边包括一封侧部123,因此当薄片沿着折线Fl弯折 后,封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身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薄片经折合而成,该随身包装袋包括:一本体部与二侧体部,该本体部配置于该二侧体部之间且其连接处分别含有一折线,各该侧体部的一外侧边包括一封侧部,当薄片沿该些折线弯折后,各该封侧部彼此面对;以及多个第一封口部与多个第二封口部,其分别配置于该本体部以及该些侧体部的一侧边及其相对应的另一侧边,其中该些第一封口部与该些第二封口部在接近该折线处具有一弧形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祥吕春美赖订颖王樱谕薛如婷李欣桦
申请(专利权)人:光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