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其连接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726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充电装置及其连接器。该充电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器,其包括:一主体;二接点,设置于该主体上;及二弹性结构,分别与该些接点电性连接,并分别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该些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主体上,该些第二弹性件固定于该电路板上,并分别与该些第一弹性件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装置,藉由连接器上的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具有较大的接触表面,相较于现有习知的充电接点连接器,可增加组装时的准确性,且两段式的弹性结构可节省空间,使尺寸掌控更加容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结构稳固连接器 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图1是现有习知充电装置中充电接点连接器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习知的充电装置具有一电路板(未图示)以及一充电接点连接器10 设置于电路板上。充电接点连接器10包括一本体11、两个接点12以及两 个弹簧13,接点12设置于本体11上,两个弹簧13皆为金属制成,亦设置 于本体ll上,且分别与两个接点12导通,弹簧13的末端具有连接点P,用 以与电路板连接,当充电接点连接器10设置于电路板上时,藉由弹簧13 末端的连接点P与电路板连接,可使接点12与电路板连通。然而,由于充 电接点连接器10的弹簧13呈S形,不但占空间且容易变形,在组装于电 路板时,亦难以对准电路板上的接点。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充电装置及其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 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 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 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 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充电装置及其连接 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充电装置及其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 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充电装置及其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 由两段式的弹性结构增大接触表面,增加组装时的准确性,节省空间,使 尺寸掌控更加容易,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装置,其包括 一电路板;以及一连接 器,其包括 一主体;二接点,设置于该主体上;及二弹性结构,分别与 该些接点电性连接,并分别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该些第一弹 性件设置于该主体上,该些第二弹性件固定于该电路板上,并分别与该些 第一弹性件抵接。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釆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的充电装置更包括一壳体,该电路板以及该 连接器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该连接器的该些接点外露于该壳体。前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弹性件以表面粘着的方式固定于该 电路板上。前述的充电装置,其中所述的第 一弹性件分别包含第 一表面,该些第二 弹性件分别包含第二表面,当该些第一弹性件与该些第二弹性件抵接时,该 些第 一表面分别与该些第二表面直接接触。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 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连接器,用以与一电路板电连,其包括 一主体;二接点,设置于该主体上;以及二弹性结构,分别与该些接点电性连接,并 分别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该些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主体上,该 些第二弹性件固定于该电3各板上,并分别与该些第 一弹性件4氐接。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二弹性件以表面粘着的方式固定于该电 路板上。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分别包含第一表面,该些第二弹 性件分别包含第二表面,当该些第一弹性件与该些第二弹性件抵接时,该 些第 一表面与该些第二表面直接接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 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 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主体、接点以及弹性结构。接点设置于主体上。弹性 结构与接点电性连接,并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 置于主体上,第二弹性件固定于电路板上,并与第一弹性件抵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充电装置及其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 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充电装置,藉由连接器上的第一弹性件以及 第二弹性件具有较大的接触表面,相较于现有习知的充电接点连接器,可增加组装时的准确性,且两段式的弹性结构可节省空间,使尺寸掌控更加六s>谷匆。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习知的充电接点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技术 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组装时的侧视图。10: 充电接点连接器100:充电装置11: 本体110:电路板12: 接点120:连接器13:弹簧130:主体140:接点150:弹性结构151:第一弹性件152:第二弹性件Sl: 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P: 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充电装置及其 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是本技术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充电装置 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充电装置的侧视图。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100包括一电路板110、 一连 接器120以及一壳体,其中为清楚显示充电装置100内部结构,在图2中 省略壳体的绘示。电路板110设置于壳体中,连接器120亦设置于壳体中,并且连接器120 的接点140外露于壳体,外露的接点140可用于与一电子装置(图未示)电 连,以进行电子装置的充电作业。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连接器120包括一主体130、两个接点"0以及 两个弹性结构150。两个接点140分别为一正极接点以及一负极接点,设置 于主体130上,两个弹性结构150分别与两个接点140电性连接,且每一 弹性结构150是由金属制成并包括第一弹性件151以及第二弹性件l52,两个弹性结构150的第一弹性件151设置于主体130上,分别与两个接点 140(正极接点以及负极接点)电连,并分别具有第一表面Sl,两个弹性结构 150的第二弹性件152则以表面粘着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110上,并与电路 板11Q上的电路连接,且分别具有第二表面S2,该两个第二表面分别与两 个第一表面Sl相对应。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4所示,在组装时,将第一弹性件151的第一表 面Sl与第二弹性件152的第二表面S2抵接,并施加一压力于主体130,藉 由主体130将第一弹性件151朝第二弹性件152的方向加压,使第一弹性 件151以及第二弹性件变形(如图4所示),如此便可藉由第一弹性件151 以及第二弹性件152的弹力,使第一表面Sl与第二表面S2稳定的维持在 连接状态。本技术的充电装置100中,由于连接器120上的第一弹性件151以 及第二弹性件152具有较大的接触表面(第一表面Sl以及第二表面S2),相 较于现有习知的充电接点连接器IO利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可增加组装时 的准确性,且两段式的弹性结构150可节省空间,使尺寸掌控更加容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电路板;以及 一连接器,其包括: 一主体; 二接点,设置于该主体上;及 二弹性结构,分别与该些接点电性连接,并分别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该些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主体上, 该些第二弹性件固定于该电路板上,并分别与该些第一弹性件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佳尉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