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PAE树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7368 阅读:5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2:53
一种改性PAE树脂的制备方法,将多乙烯多胺与二元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合成聚胺预聚体,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0~30%、pH值为8~10,加入羧基改性剂后再加入环氧氯丙烷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4,终止反应,即得改性PAE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羧基引入PAE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利用羧基平衡PAE树脂所带的正电,实现PAE树脂的电荷控制。同时,该改性树脂在纸张中使用后,其所带的羧基可以在纤维间形成氢键,由于PAE树脂结构上的羧基与环氧功能基等同时存在,当所带羧基在纤维间形成氢键后,将使不同PAE树脂间的环氧功能基与伯胺基等间距缩小,利于其共价键的形成,从而缩短其熟化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成纸湿强指数,增强了其增湿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AE树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改性PAE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纸张的湿强度是指纸张被水润透饱和后所剩余的强度。常用的湿强剂脲醛树脂(UF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树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树脂)等。其中,PAE树脂能够在中碱性情况赋予纸张良好的增湿强效果,满足中碱性抄纸的需要,已经成为造纸常用的增湿强剂。PAE树脂的合成一般通过脂肪二元酸,如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或癸二酸等与多乙烯多胺,如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等反应,生成聚酰胺聚胺,然后再与环氧氯丙烷(表氯醇)反应生成PAE树脂。在实际使用中,脂肪二元酸常用己二酸、多乙烯多胺常用二乙烯三胺。PAE树脂在纸张中的应用性能已经被造纸行业广泛认可,但是,由于PAE树脂中存在氮杂环丁烷功能基及环氧化物功能基,从而使PAE树脂带有强的正电荷,当其单独使用时,容易使抄纸湿部体系电荷发生逆转,从而给纸张的抄造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如浆料容易产生气泡、絮聚,成纸揭纸困难,纸页均匀度差等,尤其当其用量较大时,将使上述问题严重恶化,影响纸张的生产。因此,当其用量较大时,一般需要与带负电的添加剂共用,以平衡其正电,降低对浆料体系电荷的影响,同时提高其应用效果。同时,留着于纸张纤维表面的PAE树脂必须在纸张干燥时发生熟化(即分子进一步反应),在组成纸张的纤维间产生不易被水破坏的共价键,才能赋予PAE树脂良好的增湿强性能。由于这种熟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温度,因此,在造纸机的运行条件下,PAE树脂不能完全熟化,不能适应高湿强度纸张的增湿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PAE树脂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改性PAE树脂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50 180°C,使多乙烯多胺与二元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4 8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二元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0.85 1.05) :(0.01 O.03);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0 30%、pH值为8 10,加入羧基改性剂,升温至30 550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55 80°C反应I 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 4,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I :(0. I O. 3):(0. 8 2)。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四乙烯五胺。所述的催化剂是对甲苯磺酸、甲磺酸、浓硫酸、浓盐酸或氯化亚砜。所述的二元酸为己二酸、丁二酸、丙二酸、戊二酸或癸二酸。所述的羧基改性剂为顺丁烯二酸酐、富马酸、氯乙酸、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本专利技术将羧基引入PAE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利用羧基平衡PAE树脂所带的正电,实现PAE树脂的电荷控制。同时,该改性树脂在纸张中使用后,其所带的羧基可以在纤维间形成氢键,由于PAE树脂结构上的羧基与环氧功能基等同时存在,当所带羧基在纤维间形成氢键后,将使不同PAE树脂间的环氧功能基与伯胺基等间距缩小,利于其共价键的形成,从而缩短其熟化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成纸湿强指数,增强了其增湿强性能。尤其是使用本产品,纸张干强度得到有效提高,可以用于高强度纸张的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70°C,使二乙烯三胺与己二酸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作用下反应4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己二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0. 95 :0. 01 ;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5%、pH值为8,加入羧基改性剂顺丁烯二酸酐,升温至500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70°C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4,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I :0. I :1. 2。实施例2 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60°C,使三乙烯四胺与己二酸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作用下反应6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己二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1 :0. 01 ;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0%、pH值为9,加入羧基改性剂富马酸,升温至55°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65°C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I :0. 15 :1. 4。实施例3: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80°C,使四乙烯五胺与丁二酸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作用下反应4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丁二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0. 9 :0. 01 ;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30%、pH值为8,加入羧基改性剂顺丁烯二酸酐,升温至30°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75°C反应I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4,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I :0. I :1. I。实施例4 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65°C,使二乙烯三胺与丙二酸在催化剂浓硫酸作用下反应5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丙二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0. 85 :0. 025 ; 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3%、pH值为10,加入羧基改性剂氯乙酸,升温至40°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55°C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I :0. 2 :0. 8。实施例5 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75°C,使三乙烯四胺与戊二酸在催化剂甲磺酸作用下反应7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戊二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1. 05 :0. 02 ;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8%、pH值为8. 5,加入羧基改性剂丙烯酸,升温至35°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80°C反应I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4,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I :0. 25 :1. 6。实施例6 I)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50°C,使四乙烯五胺与癸二酸在催化剂氯化亚砜作用下反应8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 ;所述的多乙烯多胺、癸二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I :0. 9 :0. 03 ;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6%、pH值为9. 5,加入羧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升温至45°C,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60°C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性PAE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聚胺预聚体的合成:在150~180℃,使多乙烯多胺与二元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4~8小时,合成聚胺预聚体,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50%;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二元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85~1.05):(0.01~0.03);2)环氧烷基化反应:调节聚胺预聚体固含量至20~30%、pH值为8~10,加入羧基改性剂,升温至30~55℃,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升温至55~80℃反应1~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3~4,终止反应,加水稀释至固含量12.5%,即得改性PAE树脂;所述的聚胺预聚体、羧基改性剂、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0.1~0.3):(0.8~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邱金峰玉丽芳王志杰刘羚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