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吡喃三萜,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26722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类新颖的苯并吡喃三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该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抗菌剂,拒食剂和杀线虫剂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组苯并吡喃三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以该类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抗肿瘤,抗真菌,昆虫拒食以及杀线虫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毒鼠子属(Dichapetalum)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全世界约有12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2种,分别为海南毒鼠子(D. hainanense)和滇毒鼠子(D.gelonioides),分布于广东、海南和云南。毒鼠子属植物大多具有毒性,家畜取食后会出 现中毒症状,研究报道为该植物中的含氟化合物引起(Ohagan et al. , Phytochemistry1993,33,1043-1045)。在非洲热带地区,毒鼠子属植物作民间药被用于治疗黄疸和溃疡等疾病。关于毒鼠子属提取的苯并吡喃三萜类化合物未见报道,它们的抗肿瘤、抗菌、拒食、杀线虫生物活性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中国产毒鼠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旨在提供一组新的苯并吡喃三萜类化合物,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抗菌剂,拒食剂和杀线虫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结构式所示的苯并吡喃三萜类化合物1?14,。FDA00002366739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胜红景树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