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拆分式起重机,至少包括起重机本体、臂架、变幅机构和提升机构,其中所述起重机本体可拆卸地固定于船体上;所述臂架的下端可选择地铰接于所述船体或所述起重机本体上,铰接于所述船体时,所述臂架用于水面吊运;铰接于所述起重机本体上时,所述臂架用于路面吊运;所述变幅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臂架的幅度,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吊钩的升降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用于水面吊运,也可以用于路面吊运,可实现一机多用,并具有适用性广、稳定性和灵活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拆分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 术中,传统履带起重机为流动式路面起重机,其主要结构形式包括上车、下车、回转平台、变幅桅杆、超起桅杆和臂架等主要部分,臂架直接安装于主平台上。履带起重机作为路面施工流动式整体,广泛应用于风电、火电、核电、石化、桥梁、地铁、建筑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吊装作业,但不能直接应用于船舶吊装。另一方面,传统船用臂架起重机则为固定于船体的起重机,将回转机构直接与船体相连,只能用于船舶吊装。即现有技术的船用臂架起重机是一种局限于水面作业的专用起重机。随着施工现场对起重机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对其性能的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起重机,既能满足地面吊运要求,也能满足水面吊运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分式起重机,该拆分式起重机可以适用于地面吊运和水面吊运,提高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拆分式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本体,所述起重机本体可拆卸地固定于船体上;臂架所述臂架的下端可选择地铰接于所述船体或所述起重机本体上,铰接于所述船体时,所述臂架用于水面吊运;铰接于所述起重机本体上时,所述臂架用于路面吊运;变幅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变幅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臂架的幅度,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吊钩的升降作业。进一步地,所述臂架为桁架式结构,所述臂架的下端设置有提升卷扬,所述提升卷扬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系统连接所述吊钩。进一步地,所述提升卷扬的数量为2个,分为主卷扬和副卷扬。进一步地,所述变幅机构包括主变幅桅杆,所述主变幅桅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起重机本体上,主变幅卷扬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系统收放所述主变幅桅杆,在基本臂工况时,所述主变幅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臂架。进一步地,所述变幅机构还包括超起桅杆,所述超起桅杆的下端可选择地铰接于所述船体或所述起重机本体上,在超起工况时,所述主变幅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超起桅杆,超起卷扬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系统收放所述臂架。进一步地,所述超起桅杆的上端和所述船体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受拉部件,所述超起桅杆、第一受拉部件和船体之间形成三角几何关系。进一步地,所述臂架和/或超起桅杆的后方还设置有防后倾油缸,在所述臂架和/或超起桅杆达到一定的角度后,所述防后倾油缸与导轨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本体包括位于其下方的履带架,所述履带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船体的甲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本体上设置有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上端的平台可相对于下端的行走机构在水平面回转。进一步地,在所述臂架的左右两侧和所述船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受拉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拆分式起重机,既可以安装于船体上形成起重机进行水面吊运,也可以 组装形成流动式路面起重机进行路面吊运,具有一机多用的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船体大小,安装不同吨位的起重机,具有适用性广的优点。而且,本专利技术用于水面吊运时,臂架直接铰接于船体上,并合理地进行了超起桅杆和主变幅桅杆的空间布局,提高了海上作业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可以具有大的吊运半径,并可以调节超起桅杆的工作半径和整机重心,作业灵活性好。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拆分式起重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拆分式起重机的右视图;图3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所示A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超起桅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起重机本体-I船体-2臂架-3吊钩-30提升卷扬_31主变幅桅杆_4超起桅杆-5超起卷扬-51第一受拉部件-61第二受拉部件-62防后倾油缸-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I和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拆分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拆分式起重机至少包括起重机本体I、臂架3、变幅机构和提升机构。其中,该起重机本体I可拆卸地固定于船体2上,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起重机本体I包括位于其下方的履带架(左右履带架),起重机本体I由该履带架支撑,履带架通过螺栓固定于船体2的甲板上。当将前述履带架固定于船体2时,该实施例的拆分式起重机用于水面吊运;当将前述履带架从船体2上拆卸时,该实施例的拆分式起重机则用于路面吊运。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起重机本体I也可以通过底座与船体2固定,在用于路面吊运时,再进行行走机构的安装,同样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既可以适用于履带起重机,也可以适用于汽车起重机。进一步地,该起重机本体I上还可以设置回转机构,回转机构上端的平台可相对于下端的行走机构在水平面回转。在用于路面吊运时,该回转机构可以用于臂架3在水平面的位置调整(回转作业)。在用于水面吊运时,由于臂架3铰接于船体2上,该回转机构的转动并不能带动臂架3的回转,可以通过在船体2上安装回转体实现臂架3的回转(对于大的船体而言),也可以通过船体2整体在水面的转动实现臂架3的回转。该起重机本体I的平台上可以设置机动设备、液压系统、电气系统、驾驶室、配重等部件,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本体I作为起重机的主体结构,在用于路面吊运时,起重机的其它部分(包括前述的臂架、变幅机构和提升机构等)均安装于该起重机本体I上,并形成整体。臂架3的下端可选择地铰接于船体2或起重机本体I上,铰接于船体2时,臂架3用于水面吊运;铰接于起重机本体I上时,臂架3用于路面吊运。相应地,可以分别在船体2和起重机本体I上设置与臂架3下端对应的铰接座,并可以采用易于拆卸的销轴连接。如图3所示,优选在臂架3的后方设置有防后倾油缸7,在臂架3达到一定的角度·后,防后倾油缸7与导轨接触。前述导轨可以设置于船体2上,当臂架3后倾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防后倾油缸7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臂架3进一步的后倾,进而避免由此对起重机造成的损坏。本专利技术的变幅机构用于调整臂架3的幅度,提升机构用于吊钩30的升降作业。变幅机构和提升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如卷扬驱动或油缸驱动,优选前者。应当清楚,本专利技术的拆分式起重机优选适用于大起重量大幅度的起重工况,但对于小型船体,同样可以适用于小吨位的起重作业。前述臂架3可以为箱形梁结构,如图3所示,臂架3优选为桁架式结构,在臂架3的下端设置有提升卷扬31,提升卷扬31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系统连接吊钩30。该臂架3可以由多个可拆卸的桁架连接而成,位于最上端的为上节臂,位于中间的为中间节臂,位于最下端的为下节臂。优选提升卷扬31的数量为2个,分为主卷扬和副卷扬,以适用于不同的起重量。提升机构的滑轮系统可以包括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定滑轮组设置于臂架3上(如上节臂臂头),动滑轮组设置于吊钩30与定滑轮组之间,吊钩30随动滑轮组一起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被吊运物的升降作业。提升卷扬31包括液压马达、减速机和卷筒等部分,液压马达驱动卷筒转动,当卷筒在第一方向转动时,钢丝绳放出,动滑轮组和吊钩30 —起向下移动;当卷筒在第二方向转动时,钢丝绳收回,动滑轮组和吊钩30 —起向上移动。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幅机构可以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拆分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机本体(1),所述起重机本体(1)可拆卸地固定于船体(2)上;臂架(3),所述臂架(3)的下端可选择地铰接于所述船体(2)或所述起重机本体(1)上,铰接于所述船体(2)时,所述臂架(3)用于水面吊运;铰接于所述起重机本体(1)上时,所述臂架(3)用于路面吊运;变幅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变幅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臂架(3)的幅度,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吊钩(30)的升降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绪起,张三民,于然东,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