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蛹虫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826257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蛹虫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蛹虫草菌液注入柞蚕生物茧的蚕蛹,16~18℃下培养7~10天获得僵蛹;(2)僵蛹经无光照培养7~10天,蛹体表面形成子实体原基;(3)僵蚕再经光照培养10~15天,光照强度为800~1000勒克斯;之后白天自然光光照培养,晚上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为800~1000勒克斯,直至子实体长出子囊壳。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柞蚕生物茧和经过复壮的蛹虫草菌种培育出成品率高和质量优质的蛹虫草,并通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使产品的分散性、溶解性、吸收性得到根本的改善,保持了产品原有的生物活性和营养成分,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蛹虫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蛹虫草属于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学名为 Cordyceps miltaris (L) Link,是一种野生资源稀少的名贵药用真菌。蛹虫草菌粉和蛹虫草菌粉胶囊是两个一类国家中药新药,均于2003年4月获得正式生产批件(2003B00975、2003B00976),产品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30034、国药准字Z20030035。·目前,在蛹虫草培育和菌粉应用方面存在原材料(茧种和菌种)的选择和蛹虫草菌粉加工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工业化培育蛹虫草有两种原料最为重要,缺一不可,一是寄主昆虫,二是蛹虫草菌种。中国专利申请87106987. 3和中国专利申请00130381. 3公开了蚕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方法及蚕蛹虫草工业化生产方法。但是,中国专利申请00130381. 3仅注重蛹虫草菌种的选育,没有注重对寄主昆虫蚕蛹的选育,产品寄生率仅为61. 18%;所用的菌种在产前只进行了菌种的激活培养,导致成品率低;用罐头瓶进行培养蚕蛹虫草,工作效率低,不利于产业化生产;在冷藏室内存放干燥的蛹虫草,成本高。此外,现有的蛹虫草产品中的菌粉目数为6(Γ80目,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吸收性。在生产和应用方面的这些问题急需解决,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蛹虫草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得的蛹虫草。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蛹虫草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将蛹虫草菌液注入柞蚕生物茧的蚕蛹,16 18°C下培养7 10天获得僵蛹;(2)僵蛹经无光照培养5 7天,蛹体表面形成子实体原基;(3)僵蚕再经光照培养1(Γ15天,光照强度为80(Γ1000勒克斯;之后白天自然光光照培养,晚上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为80(Γ1000勒克斯,直至子实体长出子囊壳。 就上述制备方法而言,在所述步骤(I)中,优选地,所述柞蚕生物茧为以卵量母种获得的柞蚕生物茧。所述卵量母种是指直接用于继代繁育柞蚕的柞蚕种。柞蚕生物茧是指按一定程序繁育,并以其活体为原料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工等生产行业的优质柞蚕茧(除去丝茧)。优选地,所述柞蚕生物茧的蚕蛹出蛹率为85%以上,健蛹率为94、8%。优选地,所述柞蚕生物茧的蚕蛹在注入蛹虫草菌液前经过消毒。就上述制备方法而言,在所述步骤(I)中,优选地,所述蛹虫草菌液是由以下方法制备的a.将冻干保藏的野生蛹虫草菌种接种至脱脂牛乳,25°C下培养7天后分别接种至斜面复壮培养基和液体复壮培养基,25°C下培养7天,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斜面复壮培养基的组成为蚕蛹粉10份、蛋白胨10份、全脂奶粉10份、生物素O. 01份、琼脂20份、水1000份、pH 5. 8 ;所述液体复壮培养基的组成为蚕蛹粉10份、蛋白胨10份、全脂奶粉10份、生物素O. 01份、水1000份、pH 5. 8 ;b.将经液体复壮培养基培养得到的蛹虫草菌液注入柞蚕生物茧的蚕蛹,16 18°C下培养10天后,22°C下光照培养30天,确认能否长出子实体;c.将能够长出子实体的野生蛹虫草菌种从斜面复壮培养基接种至扩增菌种液体培养基,25°C下培养24小时后振荡培养72小时;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扩增菌种液体培养基的组成为蚕蛹粉8份、蔗糖8份、奶粉10份、维生素液20份、磷酸二氢钾I. 5份、磷酸二氢钠I. O份、水1000份、pH 5. O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维生素液的组成为盐酸硫胺素O. I份,核黄素O. 025份,吡哆醇O. 025份,泛酸钙O. I份,对氨基苯甲酸O. 025份, 氯化胆碱O. I份,肌醇O. I份,叶酸O. 0025份,生物素O. 001份,以及蒸馏水1000份。就上述制备方法而言,在所述步骤(I)中,优选地,所述蚕蛹置于培养盘中培养;优选地,所述蚕蛹置于培养盘中培养且培养时相互不重叠。就上述制备方法而言,在所述步骤(2)中,优选地,所述僵蚕在无光照培养前经过消毒;更优选地,所述僵蚕在无光照培养前经过消毒并被覆盖塑料薄膜。优选地,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4)干燥得到的蛹虫草。在所述步骤(4)中,更优选地,所述干燥条件为在频率2450±50MH的微波中、5(T6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 8%。优选地,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5)粉碎得到的蛹虫草。在所述步骤(5)中,更优选地,所述粉碎为先将蛹虫草粗粉碎至2(Γ80目,再经球磨粉碎至150-300目。更优选地,所述球磨粉碎的条件为粉碎时间为3小时,球磨转速为600转/min,罐体温度为15°C,球体温度为20°C。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蛹虫草。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蛹虫草在制备药品、保健品、食品或化妆品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选择柞蚕生物茧和经过复壮的蛹虫草菌种培育出成品率高(从61. 18%提高至90%以上)和质量优质的蛹虫草,并通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使产品的分散性、溶解性、吸收性得到根本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生物活性、营养成份含量和吸收性,从而提高了其抗疲劳和抗氧化功能。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产品的内在质量得到充分改善,从而更具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原有的自然风味也得以进一步保留。与已有的蛹虫草菌粉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蛹虫草菌粉主要具有以下特征(I)淡淡的香味;(2)颜色较深,呈“黄褐色”;(3)手感细腻、光滑、易吸潮,抹在手背皮肤上用指搓即可被皮肤吸收。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得生物茧种、储存、取蛹消毒、蛹虫草菌种复壮、出草试验、扩制、接种蚕蛹、上盘培养、上架培养、下架干制、超微粉碎、包装储存等,详见附图I。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对茧种进行了选育,对蛹虫草菌种进行复壮和出草试验,选用出草率达100%的菌种进行生产,培育出的蛹虫草成品率达到90%以上,比采用其他大茧或种茧高出2(Γ30%;本专利技术采用培养盘直接进行上架立体培养,省去了洗瓶上瓶工序,提高工作效率20% (一培养盘相当于20罐头瓶);本专利技术得到的蛹虫草于干燥后直接进行超微粉碎,粉碎粒径为15(Γ300目,以菌粉形态储存,省去冷藏和采收等工序,节省空间,降低成本,适于产业化生产。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图I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粉碎(粒径为300目)蛹虫草粉溶解于水中的照片;图3表示现有普通方法粉碎(粒径为100目)蛹虫草粉溶解于水中的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商购得到。实施例I柞蚕生物茧种于当年11月中下旬入库储存,储存温度为-广2°C、储存湿度为50 60%,储存厚度为30cm。蛹期标准出蛹率90%,健蛹率94%。I.蚕蛹的处理在生产前f 2天,将柞蚕生物茧放入割茧机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蛹虫草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蛹虫草菌液注入柞蚕生物茧的蚕蛹,16~18℃下培养7~10天获得僵蛹;(2)僵蛹经无光照培养7~10天,蛹体表面形成子实体原基;(3)僵蚕再经光照培养10~15天,光照强度为800~1000勒克斯;之后白天自然光光照培养,晚上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为800~1000勒克斯,直至子实体长出子囊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展苑桂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光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