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装置,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开口端提供夹持力的U型卡头(5),以及通过固定结构(7)与所述卡头(5)固定相连的线束扎带(6),所述线束扎带(6)插入并卡固于所述固定结构(7)中,且插入长度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束固定装置中,其不会因线束粗细的不同以及钣金安装孔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解决传统的线束卡子品种较多所带来的弊端,从而降低整车成本;固定牢靠,安装位置灵活;不需在钣金上开孔,省时省力;拆卸方便,可多次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将线束固定后,可使线束与车身钣金间有一定的间隙,避免线束与车身钣金的摩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传统的沿钣金边沿布置线束的固定方式如下线束I在规定的分支位置上用胶带2将线束卡子3牢固地缠绕在线束I上;整车厂装配线束时将线束卡子3扣在车身钣金4上所开的安装孔内。线束卡子3的尺寸及结构会随着车身钣金4上所开安装孔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安装孔,需开发出许多种不同结构的线束卡子3,造成极大的浪费,无疑增加了整车的成本。另外,此种固定方式由于车身钣金4之间的间隙较小,使线束卡子3拆卸困难,且拆下的线束卡子3的再次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通用性强,且能够降低整车成本的线束固定装置。(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开口端提供夹持力的U型卡头,以及通过固定结构与所述卡头固定相连的线束扎带,所述线束扎带插入并卡固于所述固定结构中,且插入长度可调。优选地,所述卡头进一步包括护套以及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片与所述护套的形状相适应,且由弹性力支撑于所述护套内壁。优选地,所述护套呈U型,且U型开口的两端部向内延伸形成V型夹持端。优选地,所述线束扎带上设置有多个卡固突起;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护套固定相连的卡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卡固腔内壁上的卡固体,所述固定结构与任意所述卡固突起配合,将所述线束扎带卡固在所述卡固腔中。优选地,所述弹性夹片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护套由刚性大于所述弹性夹片的绝缘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护套、所述固定结构以及所述线束扎带均由塑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护套、所述固定结构以及所述线束扎带一体成型。(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线束固定装置中,其不会因线束粗细的不同以及钣金安装孔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解决传统的线束卡子品种较多所带来的弊端,从而降低整车成本;固定牢靠,安装位置灵活;不需在钣金上开孔,省时省力;拆卸方便,可多次使用;使用本技术的装置将线束固定后,可使线束与车身钣金间有一定的间隙,避免线束与车身钣金的摩擦。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的线束固定方式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依照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装置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线束固定装置,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依照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开口端提供夹持力的U型卡头5,以及通过固定结构7与卡头5固定相连的线束扎带6,线束扎带6插入并卡固于固定结构7中,且插入长度可调。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固定装置中,卡头5进一步包括护套5-1以及弹性夹片5-2,弹性夹片5-2与护套5-1的形状相适应,且由弹性力支撑于护套5-2内壁。护套5-1为U型,且U型开口的两端部向内延伸形成V型夹持端。弹性夹片5-2具有与护套5-1同样的形状。优选地,弹性夹片5-2由金属材料制成,护套5-1则优选地由刚性大于弹性夹片5-2的绝缘材料制成,以在使用时,不致破坏整个卡头5的夹持力。线束扎带6为长条形,通过固定结构7固定在护套5-1的外侧面,线束扎带6上设置有多个卡固突起6-1,以在插入固定结构7后通过任意卡固突起6-1的固定来实现线束扎带6插入长度的可调。护套5-1、固定结构7以及线束扎带6可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固定结构7包括与护套5-1固定连接的卡固腔7-1以及设置在卡固腔7-1内壁上的卡固体7-2,该卡固体7-2 —端上形成有与该卡固突起6-1配合的突起,以将线束扎带6卡固在卡固腔7-1中,且通过与对任意卡固突起6-1的配合来调整线束扎带6的插入长度,进而满足对任意尺寸的线束的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护套5-1、固定结构7以及线束扎带6可一体成型的塑料。如图4所示,整车装配线束时,使用本技术的线束固定装置将线束固定于可沿钣金布置的位置上首先,通过线束扎带6的一端绕待固定的线束8外周后插入卡固腔7-1中,从卡固腔7-1穿出后拉拽该线束扎带6,直至将线束8箍紧后放开,线束扎带6因卡固突起6-1而卡固,进而完成对线束8的固定。将线束8固定在可沿目标钣金4的边沿布置时,用卡头5的夹持端夹持钣金4的合适位置即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开口端提供夹持力的U型卡头(5),以及通过固定结构(7)与所述卡头(5)固定相连的线束扎带(6),所述线束扎带(6)插入并卡固于所述固定结构(7)中,且插入长度可调。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5)进一步包括护套(5-1)以及弹性夹片(5-2),所述弹性夹片(5-2)与所述护套(5-1)的形状相适应,且由弹性力支撑于所述护套(5-1)内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5-2)呈U型,且U型开口的两端部向内延伸形成V型夹持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扎带(6)上设置有多个卡固突起(6-1);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与所述护套(5-1)固定相连的卡固腔(7-1)以及设置在所述卡固腔(7)内壁上的卡固体(7-2),所述固定结构(7)与任意所述卡固突起(6-1)配合,将所述线束扎带(6)卡固在所述卡固腔(7-1)中。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片(5-2)由金属材料制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5-1)由刚性大于所述弹性夹片(5-2)的绝缘材料制成。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5-1)、所述固定结构(7)以及所述线束扎带(6)均由塑料制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5-1)、所述固定结构(7)以及所述线束扎带(6) —体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装置,涉及汽车零部件
该装置包括开口端提供夹持力的U型卡头(5),以及通过固定结构(7)与所述卡头(5)固定相连的线束扎带(6),所述线束扎带(6)插入并卡固于所述固定结构(7)中,且插入长度可调。本技术的线束固定装置中,其不会因线束粗细的不同以及钣金安装孔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解决传统的线束卡子品种较多所带来的弊端,从而降低整车成本;固定牢靠,安装位置灵活;不需在钣金上开孔,省时省力;拆卸方便,可多次使用;使用本技术的装置将线束固定后,可使线束与车身钣金间有一定的间隙,避免线束与车身钣金的摩擦。文档编号H02G3/02GK202696068SQ20122026103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乔印迁, 宋文学, 孙雪梅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开口端提供夹持力的U型卡头(5),以及通过固定结构(7)与所述卡头(5)固定相连的线束扎带(6),所述线束扎带(6)插入并卡固于所述固定结构(7)中,且插入长度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印迁,宋文学,孙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