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19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个与屏蔽壳体抵接的接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与本体部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由于接地弹片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在向外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接地弹片将保证与上屏蔽壳体接触稳定。因此,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的问题将得到较好的改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对接插座连接器对接而实现信号传输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相关现有的Micro 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通常情况下,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相互导通,实现连接。但是,在一些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而出现接地开路或瞬断现象。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可克服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夕卜。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个与屏蔽壳体抵接的接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与本体部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顶面于中间部分凹陷形成一凹陷部,所述接地弹片位于凹陷部上方。进一步的,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所述接地弹片被屏蔽壳体抵压而收容于凹陷部内。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后端弯折形成的卡固片,所述屏蔽壳体于前端设有贯穿孔,所述卡固片穿过贯穿孔与屏蔽壳体卡固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壳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卡扣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凹陷部内的固持凸台,所述卡扣部卡扣住固持凸台。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体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上屏蔽壳体及下屏蔽壳体,所述接地弹片抵接上屏蔽壳体。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壳体设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向外凸伸的卡扣凸台,所述下屏蔽壳体设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卡扣孔,卡扣凸台与卡扣孔相互卡扣。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壳体包括一顶壁及自顶壁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定位卡持部,所述下屏蔽壳体包括一底壁及自底壁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定位卡持部,第一定位卡持部与第二定位卡持部卡持住本体部的前端面。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基座,所述下屏蔽壳体的底壁设有向上屏蔽壳体凸伸的限位抵挡部,所述限位抵挡部抵持住绝缘基座。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两臂部及连接两臂部的连接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接地弹片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接地弹片被上屏蔽壳体抵压而收容于凹陷部内。在向外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接地弹片将保证与上屏蔽壳体接触稳定。因此,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的问题将得到较好的改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上屏蔽壳体拆分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插头连接器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插头连接器 j loo I绝缘本体j 本体部面陷部ill固持凸台_112第一凹槽_113舌板Ti—收容部120 导电端子收容槽 —锁扣件收容槽 14 导电端子^~固持部21倒刺 厂连接部22接触部引脚部24锁扣件^~臂部31卡钩部延长臂312连接臂绝缘基座4引脚收容部$^延长臂收容部 42第二凹槽石~冗肋44金属夕卜壳_5_主体咅|3_51_定位臂卡扣部53接地弹片卡固片55屏蔽壳体i~ 屏蔽壳体 61顶壁—侧壁612卡扣凸台 压盖613第一定位卡持部 614 下屏蔽壳体_62_底壁限位抵挡部6211第二侧壁卡扣孔6221线缆扣合件第二定位卡持部 624 贯穿孔|6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所涉及方位的描述皆以图3为参考。参阅图I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00为一 Micro USB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I、固持于绝缘本体I内的导电端子2和锁扣件3、位于绝缘本体I后端的绝缘基座4及包覆绝缘本体I外的金属外壳5和屏蔽壳体6。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本体部11及自本体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本体部11顶面设有一于中间部分凹陷形成凹陷部111及一位于凹陷部111中间的固持凸台112。所述本体部1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凹槽113,所述第一凹槽113底面与舌板12的侧面齐平且与舌板12的侧面相连。所述舌板12设有一收容部120,以供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分插入。所述绝缘本体I亦设有若干自前端面贯穿至后端面(即贯穿舌板12及本体部11)的导电端子收容槽13和锁扣件收容槽14。所述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I的导电端子收容槽13内,其包括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连接部22、连接连接部22另一端的接触部23及自固持部21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引脚部24。所述固持部2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倒刺211而与本体部11干涉配合,致使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I稳定固持。所述连接部22收容于导电端子收容槽13内,所述接触部23呈突起状且突出收容部120的底面,以保证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稳定接触。所述引脚部24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后端面外,以与绝缘基座4组装配八 口 ο所述锁扣件3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I的锁扣件收容槽14内,其包括两臂部31及连接两臂部31的连接臂32。所述臂部31设有位于前端向上突起的卡钩部311及位于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延长臂312。所述卡钩部311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卡钩配合,实现两连接器的稳定配合。所述延长臂312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后端面外,以与绝缘基座4组装配合。所述绝缘基座4大致呈方体,其设有自顶面及底面凹陷形成的引脚收容部41、位于引脚收容部41两侧的且自前端面向绝缘基座4内部凹陷形成的延长臂收容部42、位于侧面中部的第二凹槽43及自顶面及底面前端凸伸形成的凸肋44。所述引脚收容部41呈上下交错设置,且与导电端子收容槽13对应导通,实现对应导电端子2的引脚部24的安装。所述延长臂收容部42与锁扣件收容槽14对应导通,实现对应臂部31的延长臂312的安装。所述第二凹槽43与第一凹槽113宽度相同。在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二凹槽43的底面与第一凹槽113的底面齐平,即第二凹槽43的底面、第一凹槽113的底面及舌板12的侧面齐平。所述金属外壳5由金属板冲压及钣金制成,其包括主体部51、自主体部51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定位臂52、自主体部51顶面向后延伸形成的卡扣部53和接地弹片54及自主体部51底面后端弯折形成的卡固片55。所述主体部51包覆于舌板12外。所述定位臂52卡持于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43中,实现金属外壳5、绝缘本体I及绝缘基座4的上下限位,有利于金属外壳5、绝缘本体I及绝缘基座4的固定配合。所述卡扣部53卡扣住固持凸台112,实现金属外壳5与绝缘本体I的稳定固持。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54位于凹陷部111上方且呈一定角度远离绝缘本体I延伸。所述屏蔽壳体6包括上屏蔽壳体61及下屏蔽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个与屏蔽壳体抵接的接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与本体部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南段寄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