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182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朝向上方的配接面,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布在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舌板的对接框,所述接触部暴露于配接面外部,所述对接框在前后方向上呈U型,所述对接框包括第一底壁及自第一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及第一侧壁分别与舌板贴靠在一起,所述对接框未遮盖配接面,降低了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间的干涉力,降低了插头连接器的插拔力,方便插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壳体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等世界著名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1F),初步设计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 1.0,2.0,3.0等版本。 相关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CN101364692B号所揭示的USB连接器,USB连接器包含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每一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金属壳体,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有收容插头连接器的插接孔及延伸入插接孔内的若干弹片,插头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设置有凹口,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时,弹片锁定在凹口内,虽然可以使两者可靠地保持在一起,但是,插头连接器退出插座连接器时,需要提供较大的拔出力,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 所以,有必要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插拔力的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朝向上方的配接面,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布在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舌板的对接框,所述接触部暴露于配接面外部,所述对接框在前后方向上呈U型,所述对接框包括第一底壁及自第一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及第一侧壁分别与舌板贴靠在一起,所述对接框未遮盖配接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不高于配接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所述对接框、位于后端的主体框及连接对接框与主体框的中间框,所述主体框包裹绝缘本体基部,所述中间框位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的后方,中间框包括第二底壁、与第二底壁相对的第二顶壁及连接第二底壁与第二顶壁的一对第二侧壁,第二底壁及第二侧壁分别靠贴在舌板上,第二顶壁与舌板上下间隔开,使得第二顶壁与舌板之间形成一收容孔,用以收容USB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一、第二底壁一体相连,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一体相连。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中间框的前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向上凸出于配接面的弧形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一部分收容于收容孔内,另一部分向前凸伸出中间框。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组合符合USB3.0传输协议。 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暴露于舌板的配接面外部,金属壳体的对接框在前后方向上呈U型,对接框包括第一底壁及自第一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及第一侧壁分别与舌板贴靠在一起,所述对接框未遮盖配接面,如此设计,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插座连接器金属外壳顶部的弹片与插头连接器间隔开、无干涉,降低了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间的干涉力,降低了插头连接器的插拔力,方便插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00为USB3.0插头连接器,用以插接于USB插座连接器(未图示)内,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及包覆绝缘本体10的金属壳体30。 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的舌板12,舌板12具有朝向上方的配接面121及凹设于配接面121后部的若干收容槽122。 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21、位于后端的焊接部22及固定部(未标示),固定部连接接触部21与焊接部22,焊接部22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方便与线缆或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第二端子组201、202,第一端子组201符合USB2.0传输协议,第一、第二端子组201、202的组合符合USB3.0传输协议。第一端子组201的接触部21为水平板状结构并且位于第二端子组202的接触部21的前方,而第二端子组202的接触部21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结构。第一端子组201的接触部21暴露于舌板12的配接面121,第二端子组202的接触部21自收容槽122向上凸伸超过配接面121,并能够上下弹性移动。 金属壳体30包括位于前端的对接框31、位于后端的主体框33及连接对接框31与主体框33的中间框32,沿前后方向观察,对接框31为U形,未遮盖舌板12的配接面121,使得配接面121向上敞开设置,对接框31包括第一底壁311及自第一底壁311左右两端垂直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312,第一底壁311与第一侧壁312分别与绝缘本体10的舌板12靠贴在一起,第一侧壁312低于舌板12的配接面121,配接面12与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分别暴露于插头连接器100的外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312顶端与舌板12的配接面121平齐。 中间框32位于第一端子组201的接触部21的后方,舌板12上的收容槽122还向前延伸超过中间框32。中间框32包括第二底壁321、与第二底壁321相对的第二顶壁323及连接第二底壁321与第二顶壁323的一对第二侧壁322,第二底壁321及第二侧壁322分别靠贴在舌板12上,第二顶壁323与舌板12上下间隔开,使得第二顶壁323与舌板12之间形成一收容孔324,用以收容USB插座连接器,第二端子组202的接触部21 —部分位于收容孔324内,另一部分向前凸伸出中间框32。主体框33包裹在绝缘本体10基部11外部。 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00与USB插座连接器对接时,USB插座连接器金属外壳的弹片与插头连接器100间隔开、无干涉,降低了插头连接器100与USB插座连接器间的干涉力,降低了插头连接器100的插拔力,方便插拔。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插头连接器200金属壳体40的对接框41进一步设置有连接第一侧壁412的一第一顶壁413,第一顶壁413与舌板12上下间隔开,形成一插接孔415,但是第一顶壁413与第一底壁411分别为连续的水平板状结构,即未设置凹部或开口,第一顶壁413及第一底壁411与USB插座连接器金属外壳的弹片相互抵压的部位分别为一连续水平面,同样可以降低插头连接器200与USB插座连接器间的干涉力,降低插头连接器200的插拔力,方便插拔。 请参阅图6至图7所示,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插头连接器300,该插头连接器300为一 Disp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朝向上方的配接面,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布在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舌板的对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暴露于配接面外部,所述对接框在前后方向上呈U型,所述对接框包括第一底壁及自第一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及第一侧壁分别与舌板贴靠在一起,所述对接框未遮盖配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朝向上方的配接面,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排布在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舌板的对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暴露于配接面外部,所述对接框在前后方向上呈U型,所述对接框包括第一底壁及自第一底壁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及第一侧壁分别与舌板贴靠在一起,所述对接框未遮盖配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不高于配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所述对接框、位于后端的主体框及连接对接框与主体框的中间框,所述主体框包裹绝缘本体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卿杨祥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