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台架试验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57274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水循环系统,恒温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串联增压泵和第一电磁阀后,与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通过回水管与恒温装置的回液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串联第二电磁阀后分为两路,一路与电气阀连接,另一路与发动机的放水螺栓孔连接,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通过发动机进水管与发动机进水口连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通过发动机出水管与恒温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恒温装置与发动机组成冷却水路循环系统,能有效防止发动机零部件在冷却过程中受损,确保了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发动机磨合台架的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装配下线后,均需进行磨合台架试验,以检测发动机的性能。在进行磨合台架试验的时候,需要模拟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因此需要连接发动机的水循环管 路。如图2所示,现有的做法,是在磨合台架的旁边设置一个水塔13,该水塔13通过进、出水管与发动机I连接,这样水塔内的水流入发动机,带走热量后重新流回水塔内。由于流向发动机的冷却水为常温的自来水,温度较低,自来水进入发动机以后,容易造成发动机部分零部件因骤冷而变形或损坏,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发动机零部件在冷却过程中受损的磨合台架水循环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I)、恒温装置(2)、增压泵(3)、第一电磁阀(4)、第一三通接头(5)、回水管¢)、第二三通接头(7)、第二电磁阀(8)、电气阀(9)、发动机进水管(10)和发动机出水管(11),在发动机(I)上设有发动机进水口(la)、放水螺栓孔(Ib)和发动机出水口(Ic),发动机(I)的外面设有恒温装置(2),该恒温装置(2)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串联增压泵(3)和第一电磁阀(4)后,与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二接口通过回水管¢)与恒温装置(2)的回液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三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串联第二电磁阀(8)后分为两路,一路与电气阀(9)连接,另一路与发动机的放水螺栓孔(Ib)连接,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三接口通过发动机进水管(10)与发动机进水口(Ia)连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Ic)通过发动机出水管(11)与恒温装置⑵的进液口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进行发动机磨合台架试验的时候,发动机上的节温器打开,第一、第二电磁阀也打开,恒温装置内的水在增压泵的作用下从出液口流出,经第一三通接头分为两路,一路经回水管流回恒温装置,起泄压的作用,以防止增压泵压力过大而造成管路损坏,另一路经过第二三通接头,分别从放水螺栓孔和发动机进水口流入发动机内,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然后通过发动机出水管流回恒温装置,形成水路循环。恒温装置对其内部的水进行保温处理,使流向发动机的水保持温度在50-60°C,这样流入发动机内的冷却水与发动机内部的温度不至于相差得特别大,从而有效防止了发动机部分零部件因骤冷而变形,避免了发动机零部件损坏,确保了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发动机磨合完毕后,将增压泵和第二电磁阀关闭,此时电气阀上连接气管,通过该气管吹气,使气体通过放水螺栓孔进入发动机内部,将发动机内的冷却水从发动机进、出水口吹出,使冷却水回到恒温装置中,这样能够防止发动机内残留水分,确保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道保持干燥、清洁。将试验完毕的发动机从台架上拆下,重新安装另一台发动机并连接好管路,即可进行下一磨合试验,既方便又快捷。在所述恒温装置⑵上设有溢液口,该溢液口通过溢液管(12)与水塔(13)的进水口连接,水塔(13)的出水口通过补液管(14)与恒温装置(2)内的浮球阀(15)连接。浮球阀控制恒温装置内的液位,当液位低于设定值,浮球阀打开,使水塔通过补液管向恒温装置内补水;若恒温装置内的水太多时,多余的水从溢液管流入水塔储存。在所述溢液管(12)与发动机出水管(11)之间连接有旁通管(16),该旁通管(16)上串联有第三电磁阀(17),这样在试验完毕进行吹水的时候,也可以将第三电磁阀打开,使发动机吹出的水直接流入水塔中。在所述恒温装置(2)上设有泄液口,该泄液口通过管路串联第一手动阀(18)后,与旁通管(16)连接。第一手动阀打开,能够将恒温装置内的水全部放掉,以便与对恒温装置进行清洗;放掉的水通过旁通管流入水塔内,能够防止水资源浪费。·在所述水塔(13)的补液管(14)上接有降温补液管,该降温补液管串联第四电磁阀(19)后,与恒温装置(2)的降温补液口连接。当恒温装置内的水温过高时,第四电磁阀打开,向恒温装置内补充冷水,使恒温装置内的水温及时降低到设置的数值范围内。在所述水塔(13)的补液管(14)上接有手动补液管,该手动补液管串联第二手动阀(20)后,与恒温装置(2)的手动补液口连接。操作人员根据需要,也可以打开第二手动阀向恒温装置内补水降温,非常方便。在所述回水管(6)上串联有第三手动阀(21)。通过调节第三手动阀,可以调整向恒温装置回水的水量大小,以满足不同情形的需要。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增设恒温装置与发动机组成冷却水路循环系统,能有效防止发动机零部件在冷却过程中受损,不仅确保了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使磨合测试的数据更具参考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发动机I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在发动机I上设有发动机进水口 la、放水螺栓孔Ib和发动机出水口 lc,发动机I的外面设置恒温装置2和水塔13。其中,水塔13也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作赘述。所述恒温装置2由水箱、安装在水箱内的加热器和温控器等部件构成,恒温装置采用现有结构。在恒温装置2上设有出液口,该恒温装置2的出液口上接有一条管路,该管路依次串联增压泵3和第一电磁阀4后,与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二接口通过回水管6与恒温装置2的回液口连接,在所述回水管6上串联有第三手动阀21 ;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三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串联第二电磁阀8后分为两路,一路与电气阀9连接,另一路与发动机的放水螺栓孔Ib连接,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三接口通过发动机进水管10与发动机进水口 Ia连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 Ic通过发动机出水管11与恒温装置2的进液口连接。如图I所示,在恒温装置2上设有溢液口,该溢液口通过溢液管12与水塔13的进水口连接。在所述溢液管12与发动机出水管11之间连接有芳通管16,溢液管12与发动机出水管11之间通过旁通管16连通,且旁通管16上串联有第三电磁阀17。在所述恒温装置2的底部最低处还设有泄液口,该泄液口通过管路串联第一手动阀18后,与旁通管16连接。所述水塔13的出水口通过补液管14与恒温装置2内的浮球阀15连接,在水塔13的补液管14上接有降温补液管,该降温补液管串联第四电磁阀19后,与恒温装置2的降温补液口连接。在所述水塔13的补液管14上还接有手动补液管,该手动补液管串联第二手动阀20后,与恒温装置2的手动补液口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进行发动机磨合台架试验的时候,发动机I上的节温器打开,第一、第二电磁阀4、8也打开,恒温装置2内的水在增压泵3的作用下从出液口流出,经第一三通接头5分为两路,一路经回水管6流回恒温装置2,另一路经过第二三通接头7,分别从放水螺栓孔Ib和发动机进水口 Ia流入发动机I内,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然后通过发动机出水管11流回恒温装置2,形成水路循环。恒温装置2对其内部的水进行保温处理,使流向发动机I的水保持温度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台架试验水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1),在发动机(1)上设有发动机进水口(1a)、放水螺栓孔(1b)和发动机出水口(1c),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1)的外面设有恒温装置(2),该恒温装置(2)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串联增压泵(3)和第一电磁阀(4)后,与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二接口通过回水管(6)与恒温装置(2)的回液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5)的第三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串联第二电磁阀(8)后分为两路,一路与电气阀(9)连接,另一路与发动机的放水螺栓孔(1b)连接,第二三通接头(7)的第三接口通过发动机进水管(10)与发动机进水口(1a)连接,所述发动机出水口(1c)通过发动机出水管(11)与恒温装置(2)的进液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继强李中友刘宇万礼科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